孤獨的中秋豁達,團圓的中秋害怕

孤獨的中秋豁達,團圓的中秋害怕

來自專欄專三千亂寫26 人贊了文章

明天是中秋,我覺得不太行。

因為明天是假期的最後一天,中秋是用來團圓的,但這個假期設定,讓我們不得不在中秋當天別離。

交通工具的發展,讓我們可以在一天內從太平洋的另一端飛到這一端。

我們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讓「團圓」變得簡單的時代。

但有時候也許我們忘了,正是因為發達的交通,才讓「別離」變得如此普遍。

比如在宋朝,一家人想天各一方是很難的。

兄弟父子,多半就是在同一個村。

女兒嫁到隔壁村,就算是遠嫁了。

能像蘇軾兄弟二人這樣天各一方的,家裡必須有點礦。

沒有礦,那也得有才。

北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的今天,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的蘇軾一邊飲酒,一邊賞月。

一個人對著月亮喝了近一個通宵,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弟弟。

嘉祐二年(1057)蘇軾與弟轍同登進士,嘉祐六年,兩人又同中制舉科。

當時正值王安石主持變法,兄弟二人與新黨不和,二人基本處於被外放的狀態。

此時的蘇轍正在河南任推官一職。

從山東到河南,六百多公里,開車是八個小時,騎馬……

那估計會變成一個肛裂的漢子。

那天晚上,蘇軾寫下了一首隻要是中秋就一定會被引用的詞——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他在序言中寫道: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轍字子由)。

這一篇名氣太大,我們不多說。

一年後的中秋,蘇軾又寫了一篇——

《中秋月》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熙寧十年(1077年)中秋,蘇軾當時任徐州刺史,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弟弟。

對比兩首詩,一首是中秋節一人我飲酒醉的《水調歌頭》,一首是中秋節兄弟二人團圓暢飲的《中秋月》。

我們不難發現,團圓的這首《中秋月》,遠比分隔時的《水調歌頭》悲傷。

《水調歌頭》有悲,但更多的是「此事古難全」的豁達,到最後已經變成「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福。

分隔兩地又如何?

但願人長久,能無視時間;千里共嬋娟,能打破空間。

反觀《中秋月》,開頭雖然「暮雲收盡」,但第後面緊跟著就是一句「此生此夜不長好」。

暮雲暫時收盡,此次的團圓不過眨眼而過的事。

人的情感很難說得清楚,我們以為讓我們悲傷的是「別離」,其實「團圓」更讓我們悲傷,因為團圓背後緊跟著下一次別離。

我們可以一直苦,卻害怕甜了再苦。

尤其是讓你甜一秒,然後逼著你苦一年。

我們害怕「團圓」嗎?

不是的,我們害怕的終究還是「別離」,只不過「團圓後的別離」殺傷力翻倍而已。

我很喜歡《中秋月》裡面的最後兩句: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他不是讓我們去想未來的「離別苦」,他是在勸我們,好好珍惜此刻的「團圓甜」。

END

我是專三千

一個粗糙的人

公眾號【專三千】


推薦閱讀:

TAG:中秋節 | 蘇軾 | 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