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斌把蔣勤勤氣哭了!真的是因為他懶嗎?
來自專欄知識分子68 人贊了文章
▲ 來源:幸福三重奏第5期
撰文:錢岳
我最近一直在看一個真人秀節目《幸福三重奏》,主要是關於三對明星夫妻被拉到郊區過二人世界時發生的生活瑣事。今天早上起來,就被「陳建斌因為做家務的問題把蔣勤勤氣哭了」的事情刷屏了。
▲ 來源:幸福三重奏第5期
▲ 來源:幸福三重奏第5期
有很多人說:「陳建斌是因為懶才把蔣勤勤氣哭的。」很多觀眾也說:「陳建斌和蔣勤勤吵架簡直是我爸爸媽媽的日常!」其實,我作為一個研究婚姻家庭和性別關係的社會學家,當我審視這樣的夫妻日常互動時,我不得不說:這種極為普遍的「丈夫對妻子提出的改變表現出消極的回應或態度」,其實是婚姻中男性和女性權力不平等的表現,而這種不平等導致的結果就是——女性往往沒有足夠的權力去實現婚姻中她們希望看到的改變。
以前有研究表明,通常妻子都希望丈夫能夠多分擔一些家務,最好是自願主動地做家務,但是女性努力改變現狀的嘗試往往沒什麼效果。有意思的是,如果女性後來漸漸沒有想要改變了,更多是因為她們已經放棄了;而男性沒有想要改變,更多是因為他們對現狀真的非常滿意!(更多有關夫妻權力關係的討論,參見往期推送《學人說 | 婚姻中的權力關係:看不見的,是不是就等於不存在?》)
▲ 來源:幸福三重奏第5期
其實,結婚時間長了,每天哪有那麼多風花雪月,感情往往是在「誰接孩子誰洗碗」這樣的瑣事之中消磨的。掌握著大筆資源的明星夫妻尚且因為這些瑣事而起爭執,更不要提我們這些日子本來就過得皺皺巴巴的普通人了。
我以前和一個美國朋友聊天,在我看來,她和她老公是我身邊「幸福夫妻」的典範。當時她正在讀博士,她老公是本科學歷而且和她專業背景並不相同。她和她老公是談了6年戀愛才結婚的,現在在一起已經十幾年了。
她跟我說,她和她老公花了好幾年才解決那個一直困擾他們的矛盾。
我問:「什麼矛盾呀?」
她說:「做家務。」
聽起來覺得有點雞毛蒜皮,不過,這裡面也大有玄機。
她說,她老公願意做家務,可要麼總需要她提醒「你把碗洗了吧」、「衣服洗了烘乾之後要疊起來、別一直堆在筐里」;要麼就是他刷的馬桶、擦的地板,最後的乾淨程度,永遠達不到她的標準。
可她又不是一個願意當面對質的人,她每次覺得很生氣的時候,就表現在臉上,然後怒氣沖沖地做家務。
她老公會看出她的情緒,然後主動找她聊天:「你為什麼生氣呀?我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嗎?你應該告訴我,我不希望你不開心。」
她說:「我生氣,並不是因為你刷不刷碗,洗不洗衣服這些事,而是生活中這些一件又一件的小事累積起來,讓我覺得我們的關係是不平等的。
「你可能覺得,你別不高興,你要我做什麼,跟我說,我做還不行嘛?可是,我需要不停地花費我的精力和腦力去思考,家裡有哪些活要干,哪些需要你干,哪些需要我干。這個由我來計劃和分配的過程,本身就是不公平的。這個社會就是男女不平等的,女人從小到大被教育要操心家裡、要賢惠、要照顧老公孩子,所以,我們的婚姻有這樣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也不是我的問題,而是大的社會結構的問題。
「但是,我不希望我們的婚姻和大多數的婚姻一樣不平等。而且,你也不要覺得是我神經質、要求太高、老是嘮叨,已婚女性特別容易被貼上這樣的標籤,可是我並不希望你覺得我說的這些是小事。人生很短,我們要儘力變成更好的人。」
▲ 來源:http://pixabay.com
她說,她花了很多時間,和她老公進行了很多次的對話,才讓她老公真正明白她到底在意的是什麼。有關做家務,又不僅僅關於做家務。
她會找一些有關的論文給她老公看,讓她老公體會她所說的社會層面的性別不平等到底是什麼意思。
她老公的頂頭上司,剛好是他特別尊敬的一位女性,有時候她會聊起她自己婚姻里家務分工的問題,這也讓她老公對婚姻里的不平等有了更客觀的認識。
她接著說:「其實,我老公作為男人,可能不像我們這些女社會學家一樣那麼關心男女到底平不平等,他願意改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愛我。所以,當他真的慢慢有改變的時候,我會對他的改變充滿感恩。讓他知道我看到了他的改變,也讓他知道我對他的改變、他對我的愛、以及他表達愛的方式都充滿感恩。」
如何表達感恩呢?其實也是生活中的小事吧。比如她老公想吃完一袋培根的時候,她什麼也沒說,讓他吃完,哈哈。
其實,常常有男性朋友很委屈地跟我說:「為什麼我明明做了我老婆/女朋友要我做的事情,她還是對我很不滿呢?」 我作為一個少有的處女座懶人,有一次和好朋友旅行時,她也對我發脾氣了,說我只有在她讓我做事的時候,我才去做,為什麼她應該是發號施令的那個人呢?這不是應該是大家一起的事情嗎?這其實就是我們說的「情緒勞動 (emotional labor)」。計劃和安排本身就是一項全職工作。無論是在親密關係、人際關係、或者工作關係中,分擔任務應該不只包括「做」的那一部分,也應該分擔安排和計劃的那一部分。
我給大家推薦一個漫畫:
這個漫畫講的就是生活中的「情緒勞動」。我很喜歡裡面的一句話「以前我是項目經理,我發現當我需要組織一個項目的時候,我就幾乎沒法真正參與這個項目,因為組織本身,已經耗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希望大家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都積極消滅、努力抵制這種不平等的「情緒分工」。
▲ 來源:https://amp.theguardian.com/world/2017/may/26/gender-wars-household-chores-comic
上次和美國朋友聊天,我才意識到,原來在我看來完美無瑕的感情里,也是有分歧和爭吵的。之前看過一句話:兩個人在一起,爭執和衝突在所難免,感情是否可以維持下去,一是取決於雙方是否有解決問題的意願;二是取決於雙方是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曾經展開過一個小範圍的「非學術」採訪項目:大家如何應對親密關係里的衝突?(也歡迎大家看過今天的推送之後,分享你的經驗和想法)
很多與我分享想法的人都提到,盡量不說傷害人的氣話,而且會提醒自己,當初為什麼會愛上這個人。
雙方後來都平靜了以後,我們也用很多時間反思和討論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那樣的行為。所以我覺得我們每次爭吵後都會在反思和討論中更加深刻地了解對方。
我尤其喜歡一位讀者的留言:
「我覺得需要兩個人都對問題的理解和分析有一定的能力,這樣在吵架的時候才不至於陷入爭執自己的意見。這個能力不僅僅是看知識/學識的高低,我認為還有個人對自我的覺知。要不然吵架的話題和對象可能只是自我的執念或者以前的戲劇重演。很認同一句話:心裡有愛,眼中有他人。」
「心裡有愛,眼中有他人。」 說得真好。對親情、友情、愛情都適用,與大家共勉。
推薦閱讀:
TAG: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