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屁股的後果,給你拋棄體罰的根據

分享最實用的兒童成長心理學

這篇文章的內容,和標題嚴重不符。看標題,它就是個社會熱點的追蹤八卦。內容好像說的是,某小朋友被揍屁股之後,懷恨父母,最終輕生,至人間慘劇,這件事給我們家長的啟示是,屁股打不得啊…..

這樣的朋友圈神劇本,很多。我沒興趣再湊一個。咱們還是實打實的地聊聊心理學。

昨天的文章里,我告訴大家,這幾天咱們分享一本關於管教的書,《日常育兒中的正面管教》。在正式開始之前,咱們先做個預熱,說說到底能不能打孩子。

以前常看到育兒書里這麼寫。管教孩子的時候,打是沒用的,因為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如果揍了孩子,當時他的確「聽話」了、改正了,但一轉身,他該怎麼調皮,還是怎麼調皮。基本上是傷疤還沒掉,就能忘了疼。書上還說,打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或者讓孩子產生反抗和報復心理。這麼說的含義是,打孩子不好,也沒用,所以乾脆就別打了。

我現在分享給大家的,可不是這些觀點,或者任何「善意的推測」。咱們不和稀泥,只聊實打實的科學研究。《日常育兒中的正面管教》的作者瓊·達蘭特,可以說是個聯合國兒童權利衛士。她特別關注兒童權益,最近幾年連著寫了幾篇相關的學術論文。其中有一篇,特別吸引我:Twenty-Five Years of Physical Punishment Research: What Have We Learned? (《25年來關於體罰的科學研究: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

你能猜到論文里的內容。達蘭特教授總結了2017年之前,連續25年內,全世界關於體罰的科學研究。得出結論:體罰,百害而無一利!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究竟是怎麼「百害而無一利」。我們聊一聊這25年的研究里,最重要的兩篇科學論文。

第一篇論文

,是2016的一個分析研究報告,名字叫《打屁股和孩子的未來:古老的爭論和新的分析研究》。這項研究是體罰「百害無一利」的鐵證。研究人員搜集了2014年6月份之前所有與「打屁股」,「體罰」,「粗暴管教」有關的心理學研究論文,總共1,835篇。經過2層嚴格的篩選,從中留下111篇最可信的論文(很多心理學論文是不靠譜的)。

在這111個心理學研究項目里,

一共覆蓋了16萬個,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各個種族的孩子。

研究人員用很嚴格的方法,重新合併了這111個心理學研究的數據,然後在數據中尋找線索,想要證明打屁股和17種負面成長問題之間的關係。最後研究人員得到了這樣的結果:

在這111項研究里,只有1項能證明打屁股有明顯的好處。之後,很有戲劇性的是,經過進一步分析,研究人員發現,這項研究其實並不具參考價值。所以實際上是,110項有效研究證明,打屁股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在這17種成長問題中,超過3/4(13種)與打屁股有明顯關係。包括:暴力傾向,反社會行為,外在表現問題(拖延),內在問題,心理和精神問題,和父母的關係問題,道德內化不足,認知能力發育(智力)低下,自尊心低下。

這篇論文的結論是,

僅僅是打屁股(這麼普通的體罰),也能給孩子造成這麼多危害。該不該體罰,真是值得每位家長好好想一想。

第二篇論文,同樣是2016年發表的,名字叫,The effects of childhood maltreatment on brain structure, function and connectivity(《童年虐待對大腦結構、功能、和神經元連接的影響》)。它的主要作者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助理教授,馬丁·泰徹。

這篇論文的內容,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體罰會導致那麼多成長問題——體罰所產生的壓力,影響了孩子大腦的發育。不過咱們要注意,這篇論文里提到的虐待,要比打屁股嚴重,它包括更重的體罰,比如:暴打、棍棒的程度。

和上一篇論文相似,泰勒教授總結了腦科學領域,多年來幾十篇關於虐待兒童的研究報告。然後從大腦結構、功能、和神經元連接三個角度,論證虐待對大腦發育造成的影響。在論文中,有大量神經學成像圖片,可以直觀感受到,幼兒時的虐待,引起的大腦結構和神經元連接的異常變化。

在這篇論文里,最吸引我的其實是這段話:

雖然學界普遍認為,壓力對大腦的作用是不好的,尤其是對成長階段的大腦。從這個角度來看,大腦接觸過度壓力後會受損,導致精神病理學變化。但從生物學、物種演化理論推測,在哺乳動物的演化歷史中,這樣的情況其實很普遍。所以惡劣環境導致的大腦變化,應該不是一種損傷。

另一種觀點認為,幼年時的惡劣環境,會改變大腦結構,以及大腦處理信息的方法。根據我們的發現,

兒童受虐待後,大腦是朝著便於生存和生育的方向被重塑了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認為,壓力導致的精神疾病,只是人在惡劣環境中,為了生存、促進生育,所做出的一種進化選擇(是正常自然現象)。

這段話,太理性了。它的含義是,幼年虐待所導致的大腦受損,和成年後的精神疾病,其實很正常,屬於哺乳動物面對惡劣環境的自然選擇,為的是求生、求生育。雖然它很理性,我反倒是讀它的時候,後背不禁發了一股涼氣,有點凄苦的感覺。有種感嘆,好可憐的孩子,好可憐的人類。

看到這你可能會問,「虐待和打屁股不是一回事啊。為什麼要用虐待導致的大腦變化解釋打屁股的傷害呢?」

因為還有另一篇論文,可以把它們聯繫在一起。其實在十幾年前,心理學界就有個普遍共識:打孩子只有壞處,沒好處。直到這麼一篇論文出現,讓心理學家們開始懷疑這個共識。

它是一個針對美國非洲裔親子關係的研究。它發現,在一些黑人家庭里,打屁股之類的體罰,不但沒有壞處,反倒有些好作用。在深度觀察後,研究人員發現,黑人有一種很特殊的教育文化:體罰時,家長會溫情的陪著孩子,一邊體罰,一邊給孩子講道理。(方法其實很複雜,千萬不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模仿)

家長的溫暖陪伴,能起到降低心理壓力的作用。所以說,壓力很可能是體罰導致成長問題的根源。而虐待,剛好是壓力的一種極端表現。

綜上所述,我把3篇論文聯繫在一起得出一個推測:體罰產生心理壓力,之後引起大腦的「異常」發育,最終表現為各種成長問題。

注意:體罰導致成長問題,不是我的推測,是心理學研究的結論。我的推測是:心理壓力是根本原因(這其實是心理學界的共識。我只是想用自己的方法和證據,重新做一個推理)。

到此,上面就是今天要分享的內容。

你或許感覺到了,最近幾天,我的文章寫法有了很大變化。沒錯,之前的文章,我都在照顧咱們讀者的感知能力和興趣。但最近幾天開始,我的文章更多是為了記錄。像日記一樣,記錄我為寫書收集資料的思考和路徑。

幾個月之前,當我決定寫書時,就已經放棄了公眾號的發展,所以公眾號一直不改名字。幾個月來,我對公眾號只有一點小小的要求,我希望能有些理解我的讀者,繼續陪我走完寫書的歷程。現在留下的讀者,明顯不多了,應該都是能寬容我的「特殊思維方式」的朋友們。沒法看懂我思路的用戶,應該是走得差不多了。我很感謝剩下來的讀者,謝謝你們的陪伴。

今天有位讀者寫了很長的留言問我,「你是不是沒有帶過孩子。要不然,文章里的內容怎麼那麼像紙上談兵?」 我回答她說,女兒7歲多了,之前有3年時間,我都是在家辦公,每天照料女兒的飲食起居。其實給寶寶換過多少次尿布,未過多少次奶,洗過多少次澡,現在自己已經記不清了。

過去一年多,我都在家裡做高齡奶爸。原因是,我和太太的父母都不方便幫忙照顧女兒,而太太不喜歡用保姆,再加上我的事業並不如太太的穩定順利,所以我們約定,直到2018年年底,我都會守在女兒身邊,不出差,每天接她放學,照料飲食起居。

為了這個約定,在過去兩年中,我放棄了很多不錯的工作機會,甚至放棄了這個公眾號的發展機會。我認為這麼做很值得。因為作為父母,沒什麼比陪伴子女,給他們創造良好成長環境更重要的事。孩子的快樂成長,會是我最大的收穫。這不僅是我對女兒的態度,也是我對身邊其它孩子的態度。我很喜歡孩子,所以我喜歡把我最寶貴的東西,時間和他們分享。對我來說,陪女兒是一個最平常、最簡單的人生選擇。

雖然我現在的狀態,好像是在大學裡。每天早上鑽進圖書館,看教材,看論文,找線索,寫論文,除了公眾號的文章,幾乎沒什麼其它產出,也沒什麼其它所得。算是我自己事業的空白期。但對於一個有事業心,有自信的中年人來說,我覺得少賺兩年錢、錯過一些發展機會,並不算什麼。屬於我的機會,明年還有大把。

這也是我期望年底前完成書稿的原因。

年底,岳母退休後來幫忙照看陪女兒,我也會離開育兒崗位,回到自己的事業里去。在開始新工作之前,寫本育兒書,算是對自己3年多育兒經歷的一點總結。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的態度其實和做學問沒什麼兩樣,總是希望找到真相和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未來我還會有更多子女,這本育兒書,就是我留給自己的一份筆記,下一個寶寶來的時候,我還要自己翻看的。

我相信自己育兒路上的所學和感悟,是有價值的,也值得傳播。所以我會僅以分享者的身份,把書寫好。

很感謝你們的陪伴。我們明天見。

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會怎麼看待體罰和家暴?


推薦閱讀:

TAG:屁股 | 體罰 | 後果 | 打屁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