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中,你為什麼總是那麼容易生氣?

時間不會等你

每天多一點愛情

彭縈   改變自己主創

 創業者 | 撰稿人 | 性格分析師

愛情是一種感覺,用任何的東西來修飾它,用任何的語言來裝飾它都不恰當。因為它是兩個相愛的人之間的一種感應。大部分人認為,

愛不愛TA

是沒辦法控制的,有時候你會因為愛情的存在快樂無比,而有時卻因為它深陷痛苦。

現實生活中,不管愛情多甜蜜,你總是會

無緣無故

地生氣,而他卻不知道你為什麼生氣了。一邊好脾氣地哄,一邊覺得你又抽瘋了。

如何處理親密關係之間的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認識消耗感情的那些瑣事呢?

親密關係中,你為什麼總是那麼容易生氣?

作者:周梵

來源:周梵(ID:zerofield0)

 

在婚姻的個案中,我常常被問一個問題:

 

「老師,你說,TA 到底是不是我的靈魂伴侶(真愛)?」

 

還有一次,在做個案中,我的一個客戶F面臨著在丈夫還是情人中做選擇的難題,她悉數了生命中這兩個男人對她不同意義,到最後依然無法明確自己的感覺做出決定。

 

然後,她也問出了我那個問題,老師,你說我還愛他(丈夫)嗎?

 

我笑道,你問這個問題時,是在假設,愛這種感覺像是一種隨機的,突發的,不可控的超自然現象。

 

大部分人都認同這種假設,所以他們會說:

 

愛情來的時候,是沒有道理的;

我就是愛上他/她了,我也沒辦法;

愛情這個東西我是沒辦法控制的;

那是冥冥中的某種力量。

 

所以愛情就變成了一個極其詭異的東西,它來的時候轟轟烈烈,一個人可以對另一個人愛到願意為他/她付出一切,可能在 20 個月之後,這種感覺就消失了。

 

那些突然不愛和突然愛上的人都會表現得很無辜,一個人在剛剛開始的時候,是那麼的情真意切,TA 那一刻是真心。

 

然而 20 個月之後,承諾和情話作廢時也是真心的,而且,他們自己也會極其無辜地說,我也沒辦法,不愛了就是不愛了。

 

事實上在任何體驗里,我們並不是被動的承受者,在愛情發生或消退時,我們都做了決定,允許或者推動它發生。

 

愛或者不愛一個人,不是突發降臨到你身上的神秘力量,而是一種選擇。

 

其實,倘若真的做到想愛就選擇全力去愛,不愛了也能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洒脫,倒真不會有什麼煩惱。

 

很多人真實的現狀是,徹底了斷又不甘不舍,想愛又無力,想拿又拿不起,想放也放不下,在糾結煎熬中蹉跎了大半生。

 

當我說對一個人的感受,是一個選擇時,很多人無法接受。

 

因為人們無數次做出了選擇,但是自己並不知道,那些選擇都發生在非常精微的意識層面,都是在無意識狀態下做的。

 

這種狀態是心理學說的模式自動化反應,佛法里稱之為無明。

 

在關係里,我們有四種浸泡在無明狀態里的姿勢。

-  01  -

演 繹

 

演繹就是一個事件發生之後,產生了一個情緒,然後在頭腦里不斷放大渲染這個情緒。

 

通過一個場景來講,大家會更容易明白。

 

一個重要的日子要到了,老公答應太太會準備禮物,結果到了那一天,就全給忘了。

 

兩手空空回去之後,才想起來,也誠懇道歉了,女人雖然很不高興,但沒有讓自己失態,當場發作,嘴巴上也說,忘了就算了吧。

 

晚上兩人在尷尬微妙的氣氛中上床睡覺了,女人半天睡不著越想越生氣:

 

這類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他給他媽精心挑禮物時是多麼上心啊,對我竟然這麼不在意……

 

回頭看看旁邊這個人睡的香的跟豬一樣,更生氣了:我這麼難過生氣,你竟然還睡的著!

 

她可能會把過去那些男人讓自己失望的事情都想一遍,演繹了大半宿才睡著。

 

第二天早上男人還以為頭一天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結果女人經過一晚的情緒渲染,比前一天的情緒早就強了幾個當量級。

 

自然是隱藏不住的,於是各種冷言冷語,夾槍帶棒的話時不時的就丟了出來。

 

遲鈍的男人自然是被搞的一臉蒙圈,如果內心力量也不強大,很有可能就懟回去了。

 

而且面對一個擅長演繹情緒的伴侶,自己的心智又沒有足夠成熟,無法理解的話,他們最長用的話就是:

 

「你有毛病吧?」

 

不被理解的感覺和在親密關係里的無力感就這樣開始發酵了。

 

-  02  -

印 固

 

演繹是創造未來可以印固的素材,印固是不斷強化和污染過去演繹出來的情緒,把那些事件和情緒帶到現在和未來。

 

再進入一個情景。

 

一個普通的一天,你正在收拾房間,突然看到對方的一件襯衣,想起買襯衣那天在路上吵架的情景,想起TA對你說的傷人的話,又想起三個月前 TA 做的一件事,還有昨天 TA ……

 

如果旁邊有人,看到你只是發了幾分鐘的呆,但是你內在早就電光火石,百轉千回了。

 

當你把襯衣收進抽屜里時,你內在的狀態可能已經跟三分鐘之前完全不一樣了。

 

如果你是個非常衝動的人,可能會延續這個情緒直接做出行為,比如直接就打電話給對方,發泄情緒,說些難聽的話。

 

也可能你能暫時在行為層面忍住,但等到了晚上,對方回家之後,你看 TA 的感覺,已經和早上不一樣了。

 

有時一個小小的刺激點,就會引發一次投入的演繹過程,甚至有時,沒有任何刺激點,那些念頭也會自動自發地冒出來。

 

當然有這種模式的人對於回味那些受傷害的悲情故事非常擅長,他們對於對細節的描述可以精準到令人髮指。

 

那些久遠的故事,如何能在他們的生命中歷久彌新,原因很簡單,

因為在後面的生活中,沒有哪一天他們是真正地活在當下。

 

不帶著對過去的回憶活在他們所處的情景中,對他們是極其困難的。

 

他們會不斷地頭腦中回放那些故事,在做飯時、獨處時、做愛時、失眠時一次又一次地回憶那些情景,把過去久遠的感受複製到現在的生活中,變成你的人生底色。

 

-  03  -

遷 怒

 

這次我來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吧。

 

幾年前一次我們一家四口自駕游去大理旅行,原計劃是開到貴陽休息一晚,但是那天我們開的很順利很快,下午不到5點就到貴陽了。

 

於是先生提議,不花時間留在貴陽,直接開到昆明算了,反正我們開的 SUV 後排座椅可以放倒,孩子們趟在上面睡覺也完全沒問題,而且在車上睡覺的新奇體驗,她們肯定也很喜歡。

 

我覺得聽上去還不錯,就同意了。結果到了晚上 11 點,孩子們太興奮了,死活不願意睡覺。

 

我白天開車有些疲憊,只想儘快把她們哄睡著了,我好安安靜靜地睡一下,但越希望她們趕緊睡,倆個妞卻一點兒想睡的意思都沒有,躺在車上玩的不亦樂乎。

 

而我也開始煩躁起來,而且很快,因為睏倦,我感覺到整個頭部開始一抽一抽的疼起來,身體的不舒服讓之前的低落情緒變得更強烈了。

 

在能量低的時候,低能量的念頭也隨之而來:

 

「要不是這個不靠譜的男人臨時改變計劃,我們現在就在酒店裡,孩子們也不會這麼興奮而正常睡覺,我也可以躺在舒服的床上睡個好覺,就不會像現在這麼難受了…」

 

當這個念頭升起之後,我比剛才更不爽了。我看了眼正在開車的先生,他的後腦勺都變得討厭起來了。

 

就在我沉浸在這個念頭幾十秒之後,多年學習成長和大量訓練的效果顯現了,一份覺知突然升起,我的觀察者上線了。

 

我意識到了我正在幹什麼,過去人格中喜歡演繹負面情緒和遷怒他人的老模式又回來了。

 

那些我在成長之前,無比熟練和熟悉的頭腦遊戲,在我情緒低落的時候試圖死灰復燃。

 

當我覺察到這些時,我開始更深入的觀察自己情緒底層的結構:我認為現在已經很晚,她們應該睡了。

 

而且我內心有個期待,期待她們趕緊睡覺好讓我可以休息,我現在很需要睡眠。

 

這個執念讓我在面對孩子遲遲無法入睡時變得煩躁和焦慮,而這種煩躁情緒則讓我更疲憊,甚至直接出現身體反應——頭痛。

 

事實是孩子們不想睡覺,但我因為內心的期待,卻一直在抗拒這個事實。

 

我剛剛做的事就是我在課程里常常跟學員講的——「

我們在用頭腦里的期待跟當下發生的事實對抗,而最後一定是事實會贏,因為它正在發生。

 

而當我沒有覺知地掉到自己正在跟事實對抗的執念中時,就升起了很多不舒服的感覺,情緒上的和身體上的。

 

而且為了對抗這個事實,在頭腦里分支出一條「如果按原計划進行」的時間線出來。

 

並相信著,在那條時間線里,如果沒有老公不靠譜的提議,去了酒店,孩子順利入睡,自己安心休息的期待就會完美髮生。

 

繼而延伸出對老公的不滿,把自己和現實對抗帶來的不適感都讓先生來承擔。

 

當我看清自己頭腦玩的這些把戲之後,我馬上停止了內心對先生的責備,讓自己更為中正地來看待這件事:

 

第一,

事實上,先生提議時,我是同意了。

 

我參與了這個決策的,但是當這個結果不如意時,我就不想承擔了,而把責任都甩到先生那裡去。

 

第二,

如果真的按原計劃,並不能保證一切真的就會順利進行,孩子在酒店也可能不會早睡,或是又有什麼別的狀況發生。

 

總之客觀來說,沒有任何一個完美決策可以保證不出現我期待之外的事情。

 

當看清了這些頭腦把戲的結構,我做了一個深呼吸,調整了一下。

 

然後,我決定完全接納當下所發生的,孩子想玩就讓她們玩一會兒好了,頭痛不舒服就安心地跟自己的頭痛待在一起,也沒有關係。

 

然而很神奇的是,就在我做決定的那一刻,我的頭就沒那麼疼了。

 

而當我真的放鬆接納平靜地陪著孩子們時,沒過多久,她們就睡著了。

 

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我沒有及時覺知到自己在頭腦中演繹的過程,而是任由自己的情緒無限放大,並遷怒到伴侶身上,會發生什麼。

 

想必是我會很快對老公的不滿變得更為強烈,那些過往對他「不靠譜」的所有評判都會被勾出來,曾經發生的那些不爽的事情樁樁件件都開始湧上心頭。

 

他只是在前面開車,而我在後面已經百轉千回了。

 

無論我是立刻找茬丟情緒,還是把這一刻情緒按下來,我都無法平和地跟他溝通了。

 

他無論跟我說什麼,我都會沒好氣地回應,甚至會讓這股情緒影響後面遊玩的行程。

 

這就是很多人親切又熟悉的日常。

-  04  -

找 平

 

前三種姿勢基本是三位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但是如果光有前三種,我們是不會進入後面煎熬糾結狀態的。

 

因為不停的演繹、印固和遷怒,很快對伴侶的厭煩就會累積到極致,然後一秒鐘也受不了就離開。

 

但離開也是需要力量的。

 

當我們力量不足,不敢去面對完全未知的生活,對伴侶又有依賴時,我們就只能留在原地,也就需要忍受那之前自己創造出來的對伴侶的失望感和厭煩感。(雖然大家都意識不到這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但這樣實在太難受了,所以為了讓自己留在原來的位置可以舒服點,我們就需要找平。

 

找平不是真的平衡,那只是自我安慰。

 

比如,在演繹那個故事裡的太太,當第二天她跟老公爭吵之後,離婚的念頭很可能就已經冒出來或快要冒出來了,她氣鼓鼓地去上班,在處理一些其他的事物時,之前的情緒被沖淡一些了。

 

這時她頭腦冒出另一個聲音,「算了,雖然他對我總是很粗心,但他至少還是很勤奮很上進的…」

 

也就是當我們評判對方的 A,引發了自己不爽的感覺,為了讓自己恢復平靜,我們就翻出對方另一個 B 的優點來補償一下,讓自己暫時好過一點。

 

但這種找平並不是真的接納對方,也沒有真的看明白自己人格模式。

 

因為很快沒過多久一件事情的觸發,你又爆了。

 

很多時候,人們還會用貶低對方的方式來找平:

 

「女人嘛,不跟她一般計較。」

「小地方來的人,不懂,算了。」

「她年紀小,我就讓著她一點吧。」

「男人都這樣,別太較真了。」

 

這樣的方式看似好像可以更包容對方一些,但是通過貶低和輕視對方造成關係中的不平等來獲得虛假的力量感。

 

這種力量感是極其脆弱的,而且會剝奪對方在改變的力量,為關係埋藏極大的隱性傷害。

 

人們要麼在關係里做受害者,受害於某個具體的人,要麼受害於某種更抽象的力量,比如命運、比如無常、比如時代、比如體制……

 

有意思的是,很少有純粹的找平者或純粹的受害者,他們常常都是在這兩種模式中來回擺盪。

 

其實,所有的受害都是無明造成的。

 

無明不僅僅只會影響一個人的親密關係,還會影響生命的所有領域,工作、金錢、健康……

 

其實人生是可以避免在困境中艱難抉擇的。

 

所謂困境就是要麼看不到出路,要麼每條出路就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情況變成現在這種進退兩難或舉步維艱之前,他們已經做了無數個細小的選擇,才把所有的機緣都牽引聚集到這種狀態。

 

只有生活在無數次的無意識選擇之後,累積到足夠大的衝擊,人們才會意識到,這種覺知是被巨大的痛苦撞出來的。

 

不幸的是,很多中國人對痛苦的耐受力異常強大,所以他們無明的程度也會很深。

 

對自己的自動化反應沒有覺知,就意味著你是沒有自由的,只能任由自己被一股在自己體內,卻毫無覺知的力量拖拽到生活的困境里去。

 

無明帶來僵局,而清明帶來自由,自由才會有力量。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周梵

(ID:

zerofield0

作者:周梵,兩個孩子的母親,一個好玩深邃的幸福心理學家,踐行傳播幸福心理學超過十年。作為資深溝通關係教練,周梵的課程影響了數千萬家庭,同時著有暢銷書籍《當你開始愛自己,全世界都會來愛你》。

封面圖 by Jack N Richards

會員 Update

1.10 月 1 日-10 月 7 日 18 點註冊的所有的會員確認函已經全部發出,內含會員號碼,請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郵箱,尤其是垃圾箱等文件夾。沒收到的朋友請發郵件到 wechangers@gmail.com,郵件標題約定為「1810 期會員號碼」,郵件內容註明你支付時候填寫的手機號。請按照郵件提示務必將 wechangers@gmail.com 加為聯繫人以便能夠及時收到改變自己的郵件。

2.本周張輝的會員語音郵件已經發出,主題是「驅動人生的系統」請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郵箱,尤其是垃圾箱、訂閱郵件、廣告郵件、被攔截郵件等位置。沒有收到的話請發郵件到 wechangers@gmail.com,標題約定為「未收到語音 181007」。

3.會員有漏收語音情況的可在微信後台回復「語音漏收」獲取詳情或在微信底部的菜單欄「會員語音」查看解決方法。

今天你做了什麼改變

心理學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可以應用到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將心理學的概念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如何用心理學的力量推動自己成長。彭縈在上周末的語音「升級你的操作系統——人人都要懂一點的心理學」里進行了詳細的分享。以下是會員反饋:

@會員 April

感謝分享,覺得很好的乾貨

,有的時候不怕自己做錯,就害怕自己瞎做,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我覺得心理學的一些理論就會很好的幫助我,看到自己的一些限制,自己的狀況,我覺得有的時候,你發現自己的問題,就離改進,近了很大的一步。比如這個稀缺心態,也是之前看了這本書,然後現在排時間表就真的,每周末,有一定的計劃,但是留大量的時間給自己,就像自己有選擇一樣,給自己留了更多的自由和選擇權。有的時候也像人生迷茫和困惑的時候,我自己的情況大多是因為因為自己的選擇,陷入了稀缺,覺得自己沒得選擇,只有一種可能性,這樣的時候就會無力和迷茫。反而給自己更多種可能性,不是稀缺的可能性,自己就會開拓思路,豁然開朗~總之很感謝,今天分享~

@會員 顧

很喜歡彭縈這期的分享

,我是一個三十歲的媽媽,平時工作生活都很忙碌,有時晚上帶完寶寶想看會書給自己充充電,也沒有這個精力。我覺得自己就是很忙,但是忙的不那麼快樂,或許因為教育孩子、工作都是很重要很緊要的事,而自我的提高雖然重要但不是那麼緊要的事,所以忙自己各方面也沒有提高,只是忙於必須做的事而在透支自己的精力。這期的心理學正是我想學的,聽了後有以下幾點想法:

1.我的思維定勢很嚴重,說白了從小到大的習慣不是怎麼想,而是怎麼做,所以思維里也缺了自己思考這一步,這帶來很多大問題,就像昨天我汽車做保養,前面那個老闆跟我說汽車快到公里數,該做保養了,我對這件事也沒有核實,一直記得,然後昨天空了點回去把保養做了。

2.我不會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每次都是跟著家裡人怎麼樣,怎麼樣。我是鄉下人,白天我媽媽在幫我帶小孩,然後他們的想法是我只要把孩子帶好就可以了,從來沒有想過或問我我想幹什麼。所以我看書考證,他們也不是很看好,覺得三十歲的人,不用再想什麼。反過來這也看出我的主觀意志不夠強,我要做什麼是很容易讓別人的一個想法去改變的,所以以後還是要強化主觀意志,規劃好並做到時間和精力管理。

現在就加入會員

理查·芒格說,每個人要理解這個世界,需要找到自己的 mental models,底層的思維模型。這些模型應該來自不同學科和方面,大概 80 到 90 個模型就可以幫你處理 90% 以上的問題。

近期我會和改變自己的會員分享「升級你的操作系統」共四期專題語音,主題分別為「人人都要懂一點的經濟學180916」、「人人都要懂一點的心理學180930」、「人人都要懂一點的博弈論181014」、「人人都要懂一點的生物進化學181028」。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即可完整收聽「升級你的操作系統」系列四場語音。

想知道

會員

能得到什麼?↓↓↓點擊閱讀原文,10 秒鐘加入我們。


推薦閱讀:

TAG:親密關係 | 生氣 | 關係 | 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