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作家,陌生的作家,都是通過故事令我們重新審視生活

今天的閱讀評審團欄目,我們發布的是幾位評審員對

《世界文學》創刊65周年珍藏書系中幾本書的書評。

在此前開始徵集時,書評君就已經介紹過《世界文學》雜誌和這套珍藏書系的內容

(《

影響了中國幾代作家的小說家們,還會再影響你我嗎?

》)

。《世界文學》雜誌對中國幾代作家、文學愛好者有著特殊的影響和意義,而這套書共四本,包括以「愛」為主題的小說集《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以「孤獨」為主題的短篇小說集《西西里檸檬》,散文集《青年到此為止》,和詩集《我歌唱的理由》。

所以這幾本書具體如何?幾位評審員分別選擇了其中的兩本,並給出了自己的評價和讀後感,他們的文字,有些也同樣有打動人的力量。來讀一讀各位怎麼說吧。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評審團」,書評君期待,在這個欄目下,向所有人提供關於閱讀的優質評價,也同新的優秀「書評人」共同成長。

The Jury of Books

評審團

本期書目

《世界文學》創刊65周年珍藏書系

《我歌唱的理由》,《青年到此為止》,

《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西西里檸檬》

作者:歐·亨利,威廉·福克納 等

版本: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7月

評審員

001

周航達

一隻黑塞筆下的「荒原狼」

- 所選書目 -

《西西里檸檬》《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

用了幾天的時間翻閱了這兩本以「愛」和「孤獨」為主題的小說集,《西西里檸檬》集結了21個小故事,《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集結了19個短篇,在這些作家中,有些我是熟悉的,像加繆、福克納、舒爾茨、黑塞,還有西爾維婭.普拉斯,而更多的是完全陌生的,讀過他們後,反倒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發。

 

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我更傾向於閱讀長篇,因為長篇會讓故事更加的詳細,情感的流露更加細膩,小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把讀者帶入其中,讓我們跟著主人公的視角,在他的世界中闖蕩,畢竟讀者不是作家本人,結束一個故事,進入另一個故事,不停的切換,是需要篇幅的,很難通過開篇幾句話,就迅速進入狀態,所以短篇限於字數的限制,對作家的要求還是挺高的,有時候剛剛進入作家的狀態,故事就要結束了,意猶未盡的遺憾感就會緊緊包裹著我們,有時候故事結束還沒有進入狀態,迷茫,焦躁就會出現。

 

而這兩本書中有些作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短篇小說的一個重要作用就實現了,在這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如果不了解一個作家,就輕易拿起他的長篇,是一件浪費時間與精力的事情,畢竟不是每個作家與每個讀者都是匹配的,就像某人散發出的思想的火炬,有些人會對其有相通的感受,能夠傳遞下去,而另一些人,則需要去其它地方去尋找那躍動的火苗。短篇是一個便捷的突破口,它會刺激一個讀者繼續閱讀下去的慾望,牽引他去深入了解一個作家,去翻看他更多的作品,所以如果能夠從這個小說集中打撈出幾個令自己眼前一亮的作家,並深深影響自己,那就是巨大的滿足與收穫。

 

這兩本書中選入了不少韓國作家,之前我對韓國作家的了解基本上是處於空白的,僅僅覺得韓國的很多電影拍得相當出彩,像李滄東的系列,大都以底層小人物作為主人公,來表現他們的生存狀態,而看了這幾篇韓國小說,不得不說電影的成功,是有原因的,他們對那種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物的刻畫是相當用心的,看完之後,讓人心痛,但卻又無能為力,因為這是他們註定無法逃離的命運。

 

還有就是那兩篇被命名為書名的作品,「西西里檸檬」和「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前者的皮蘭德婁,這是一個被我遺漏的作家,他對故事的把控相當厲害,儘管剛開始看的時候,我就大概已經猜到了結局,但故事發展到最後,我依然被觸動了,尤其是那幕男主失落地癱坐在台階上,而女主卻興奮地拿著他帶來的那些檸檬去宴客,強烈的反差,讓人心痛。而後者的安德烈·莫洛亞則向我們傳遞了他對愛情與婚姻的看法,逃避是逃避不了的,最終還是要向它低頭。

 

是啊,儘管愛情一直以來都被推到了崇高的地位,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庸俗和乏味的婚後生活才是漫長人生道路上的主旋律,生活這慢慢無盡的長夜,強大到讓你無法對抗,對你那可憐的奢願嗤之以鼻,它不但會泯滅一個人的激情,還會扼殺慾望,像被抽去脊髓的靈魂,讓你退讓、妥協,理查德·耶茨在他的《革命之路》中也生動地展示了,人是如何在對抗中被逼的發瘋的。

西爾維亞·普拉斯在《成功之日》中則給我們抽絲剝繭般的一點一點地展現了什麼是嫉妒,如果它熟透的話,會具有多大的破壞力;鮑里斯·維昂用一個荒誕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稍加註意的話,機器也能被愛情腐蝕和摧毀;加繆《不貞的妻子》中的女主人,妄圖逃離窒息的生活,掃除堆積在身上厚重的日常的塵埃,奔向夢中憧憬的自由,大口地去呼吸星辰的流蘇,她成功的逃離了,雖然僅僅逃離了幾個小時,但那漫長人生中短短的一簇,卻足以珍貴得讓她痛哭流涕,化作永恆;而黑塞則用他聖潔的手指向我們指明了,我們心靈苦苦哀求,但我們卻不得而知的,到底是何物,我們踏著歲月這股風,無意識地遁入了它的漩渦,它裹挾著我們,忘記了曾經,抹去了當初,封存了自己,乃至喪失了心靈的這最後一方凈土——純真,而要尋得它,需要拋棄身上所沉澱下來的一層一層的塵埃,這都是情慾、知識、財富、榮譽、權力所夾在身上的幻象,敢問你捨得嗎?

 

文學最重要的意義,就是透過包羅萬象的各種故事,肢解它,從而折射出我們的生存狀態,讓我們審視自己所生存的社會。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而社會這潭人造的湖泊景觀,也有模有樣的循環再循環,但它畢竟是潭死水,在注入新的活力以前,它只會繼續惡化下去。眾多的作家前輩們前赴後繼、隻身赴險,充當了生活的劊子手,他們用文字撕破了這幸福安逸的偽裝,這是一張虛偽的假面具,這根本就不是生活真實的樣子,所謂的歡樂其實就是生活打給我們的一支致幻劑,因為只有麻木才會感覺不到痛苦,生活所帶來的窒息感是真實存在的,如果領悟不到,那就去這些作家的內心世界中遊歷一番吧。

 

閱讀評分:8分(滿分10分)

評審員

002

余霜仁 

矢志不渝的中文人

- 所選書目 -

《西西里檸檬》《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

我選讀的是《西西里檸檬》和《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兩部短篇小說集,因為拿到書後的兩周一直奔波在幾個城市之間,所以開本不算大的兩本書給我格外踏實的感覺。

扉頁上的話我印象深刻——

世界多變而恆永,文學孤獨卻自由。

北上南下的高鐵里,我讀著集子里的四十個故事,對這句話有了新的體悟。

《西西里檸檬》的主題是「孤獨」,《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則是「愛」。很有意思的兩個主題,相互照應著,彼此呼應著。前一個集子里的主人公們,各自演繹著不同的人生,但相同的是,他們都身處某種「困境」——這種困境令他們難以找到對自我所在狀態的身份認同,於是逐漸走向孤獨。而後一個集子,講的則是生命中那些令人心弦一動的故事,有的是相處時的溫情,有的則是怦然的一瞬間——這些都是心靈最原始的觸撥,是愛之本原的模樣。

印象最深的是加繆的《不貞的妻子》。篇幅不長的故事,讀完後極自然想到了村上春樹的《眠》。同樣以妻子為敘述主體和切入視角,同樣是個體對自我認知的失落與迷惘,加繆筆下妻子的孤獨和村上眼中主婦的孤獨相近又不同,但那份遊離在意識和現實之間的無歸屬的茫然,的的確確契合著當下都市你我的種種際遇。

本就是短篇小說選集,所以讀起來沒有前後文的邏輯負擔,於我而言,這份閱讀體驗純粹是享受和思考。學中文的人總免不了被問及「文學何用」的經典命題,畢竟作為距離大眾極近的人文學科之一,它默默佔據著我們不自知的重要地位。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可以用那句印在扉頁上的話來回答,「世界多變而恆永,文學孤獨卻自由」,在光影縱橫中,我們創造著孤獨的文學,卻也在文學的孤獨中走向自由。

《世界文學》是一扇窗,是一盞燈,是我們的文學伊甸園。    

 

閱讀評分:9.2分(滿分10分)

評審員

003

雷曉峰

河北人,我愛書,從識字起,常與書為伴。

- 所選書目 -

《青年到此為止》《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

「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上世紀80年代末在省城讀中專,學校閱覽室成了我每天枯燥的專業課餘之「世外桃源」,在那裡,32開本的《世界文學》、《世界電影》、《讀書》……陪伴我度過了大部分的青春時光。

 

《青年到此為止》《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這兩本小書基本讀完了,選編的那些作品,像是歷史長河之中的吉光片羽,又像是在無趣的日常生活當中偶然的驚鴻一瞥,它們的魅力和帶來的心靈觸動是無法用語言準確描述的。

 

關於《青年到此為止》,這本書為什麼用這篇文章做書名,是我在讀完全部文章之後,才發現編者的眼力。大師不愧為大師,毛姆的自述看似洒脫,從容,是不是也隱藏著一種對韶華易逝的無奈呢,還有一絲對那最後的日子很快要到來的恐懼呢?但是從來沒有哀傷,反而是有了另一種激情,那就是哲學和哲學家,「他們使人振奮,安謐 」。這篇文章重讀之後更顯回味悠長,就像每次回到大戶人家的老屋裡都可以發現值錢的老物件一樣,還有隱約的他骨子裡的高貴與自負,「我比我自己預想的更為貞潔」。

 

而齊奧朗帶給我的則是深刻,冷峻,而又熱烈,真正思想的激情。他敏感,孤獨,「時常感到一種極為強烈的哭泣的需要」,但是沒有憂鬱,因為「憂鬱一旦達到極點,會消除思想,變成一種空洞的囈語」。內心一直在掙扎,高傲的靈魂與新時代格格不入。他的思想是反雞湯的,反成功學的。他又像是騎士,又像中國傳統的俠士,「總是想本能的站在敗者的一邊」,就像村上的雞蛋。他那是真正有趣的靈魂,「一種永不枯竭的新穎」。又像是胡蘭成,一切都毫不在意,一切都是漁樵閑話,自認為是歲月的盪子,而齊奧朗,他是整個思想的時空中的盪子,邊緣人,但是也會在暗夜裡發出凌厲的一擊,儘管有時候只是刺傷了自己。「任何形式的擁有都會導致精神死亡」,不僅說出了當時的人們和時代的病態,也是今天,甚至是永世的人類的通病。他是真正的特立獨行之人,「讓那些弄臣們去尋找同類吧」。但是他也沒有憤世嫉俗,相反,他接受和擁抱這一切,只是時而在陰溝里抬頭仰望一下星空,因為他就是那些星星的一份子……

 

關於《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是孩子讀完以後寫的:

 

大師筆下的第一種愛,是關於兒女情長的,無論悲劇抑或喜劇,無論時代背景是光明還是黑暗,無論是溫柔細膩平凡普通的愛,還是極端瘋狂無所畏懼的愛,我想最令人著迷的,是大師對主人公之間親情或者愛情情節的隻言片語,以及結尾的回味無窮,而正是這樣的雲淡風輕與戛然而止,更能令人擁有廣袤的想像空間,更能給人心靈上無與倫比的震撼,也是大師展示出來的魅力所在。

 

如果將這第一種愛比作是一杯乾醪,那這第二種愛,則必定是一碗老酒,這一種愛,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愛,是一種深處而已倔強的愛,是一種常人無法理喻的愛,他們或許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或許一生活在陰影之下,又或許願意放棄自己的幸福而孤獨終老,只為了去創建一個「更明智,更幸福的世界」,在他們看來,纏綿浪漫的兒女情長與他們所追求的「更偉大的愛」相比的確是黯然失色了,同樣,也正是因為他們有這一份堅定與執著,才會使大師所釀得的這一碗老酒更加地蕩氣迴腸吧。

 

閱讀評分:

《青年到此為止》8分

《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9分

評審員

004

呂玉剛

文學期刊編輯、閑書瀏覽者

- 所選書目 -

《西西里檸檬》《青年到此為止》

我們終其一生,終將無法把自己活成一支隊伍

《西西里檸檬》和《青年到此為止》,是《世界文學》雜誌創刊六十五周年精編的「燈塔書系」中的其中兩本。我選取的《西西里檸檬》是一部短篇小說集,集合了福克納、歐·亨利等創作的二十一個關於「孤獨」的故事;另一本《青年到此為止》是一部散文隨筆集,彙集了毛姆、夏目漱石、丘吉爾等創作的二十九篇不同階段的人生體悟。

 

作為《世界文學》雜誌的一位訂閱讀者,對《世界文學》雜誌選編的書籍,即使在還未翻閱前,只從裝幀設計到紙張選擇,再到作者篇目搭配以及翻譯質量上我們都是可以給予未讀先肯定的。翻譯者皆是長期從事外國文學研究的專業翻譯家,圖書質量是有所保障的。

 

小說被稱為一門「隱」的藝術;而散文則是一門「顯」的藝術。二十一個有關孤獨的故事與二十九篇涉及個人生活方方面面的體會感悟,皆不一而足或「隱」或「顯」地描寫刻畫出了不同命運個體在時間長河裡面對親情、友情、愛情以及名利與自我內在的細微感受,這些故事與人生體悟不可等閑看。

 

《漸漸凋謝的父親》里,那個因病痛變得瘋狂而又孤僻的父親;《西西里檸檬》里,密庫喬為愛而跋涉千里看望成名的未婚妻卻飽嘗屈辱;《歌》里,男人在電梯里用乖戾的行為打發短暫的獨處時光……二十一個故事裡有千迴百轉處,有漸迫人心處,也有熱烈後最終抵達的蒼涼,劍鋒所指皆為人性、人心裡私密的幽暗處,多角度詮釋了每個人在人生里的一切向外求,都是無常和不可把控的。無論名利、親情、友情還是愛情也都是瞬息萬變不牢靠的,最終都只會淪為走向自我面對自我的孤獨。人生這場終極修行的意義,還得從自我內在找尋。

 

《青年到此為止》中,埃米爾·左拉在《恨賦》一文中這樣寫道:「每當我對當代庸俗不堪的偏見奮起反抗之後,我就感到自己更朝氣蓬勃,更鬥志昂揚。我居然將深惡痛絕與勇往直前變成我的一對伴侶;我已經樂於離群索居,在我的獨居生涯中,我已經樂於憎恨一切損害正義與真理的行為。如果今天我還有某種價值的話,那就是我依然孤軍作戰,我依然嫉惡如仇。」毛姆在他的《七十述懷》一文中這樣說:「總的來說,我這一生是過得很好的,也許比大多數人過得都好,可我覺得重活一次沒有意思。這會像是重看一遍一本已經看過的偵探小說一樣無聊……我已經活夠了。我既不信生命不朽,也不企求生命不朽。」「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活在當下,珍惜每一次不斷豐富、豐滿、強大自身內在精神世界的體悟,我們才不會感到孤獨。

 

當下中國社會,大多數人富有卻又焦慮而又孤獨,被物慾的洪流裹夾著前行。人們彼此之間「拼房」「拼車」……彼此都有的就「拼貴」,可是拼來拼去我們卻越來越發現,擁有再多的物質財富依然換不來內心那份穩穩的妥帖和安全感。殊不知,大多數人終其一生傾盡全力,只不過追求的是要讓自己活成一支隊伍的樣子。別人有的我也要有,我們只不過是要在外在看起來和別人一樣、沒有區別而已!

 

只是《西西里檸檬》《青年到此為止》兩本書中的二十一個故事和二十九篇散文告訴我們:「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而無常才是常;只有豐盈的內心和精神世界,才是遠離人生自我孤獨和潰敗的王道。

 

也就是說,我們終其一生,終將無法把自己活成一支隊伍。

 

閱讀評分:8.5分(滿分10分)

評審員

005

忽小然

- 所選書目 -

《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青年到此為止》

1. 你要的是天長地久,還是「轉機」?

——《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讀後感

愛是什麼? 是愛讓世界轉動嗎?愛是兩情相悅,是甘願犧牲,還是不做害羞的事?愛是這世上所有人都會遇到的題目,也是所有人都須上交的一份答卷。《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收錄了十九篇以「愛」為主題的短篇小說,十多個國家的作者從不同角度闡釋了他們對這一人類永恆主題的思考。這十九篇文章像是十九個生活的橫截面,由著作者的文字固定住,濃縮成情感和思想,觸動讀者的心弦。它們篇幅雖小,卻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悲歡離合,人間劇場。

 

不同讀者因著閱歷和氣質的不同,會對書中的不同文章有強烈的共鳴,或是被引出對自身生活的反省。

 

本書的書名選自於法國作家莫洛亞的小說《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題目本身就讓人浮想聯翩。飛機轉機,於大多數人的大多數時候,是匆忙而奔波的;若是由於天氣或飛機故障的原因造成了延誤,是焦急而又無奈或是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在美麗而多情的年輕女性身上也許會發生點什麼故事吧。可是,誰又能想到,中途換飛機,或許就預示或者象徵著我們生活的「轉機」。

 

那名美麗的法國女子,經過與機場邂逅的教堂音樂家一夜傾心的談話,發現自己正奔赴的新大陸的相夫教子的生活並不是自己精神上的嚮往,而義無反顧地取消自己的航班、婚期和一段在她看來將是富足而又平庸的生活。

 

人生何處沒有偶遇,一本書也是偶遇。如果他(她、它)能夠引發你的思考,讓思考引發出對自己負責任的行動,使你的人生稍稍接近些美好,那麼這一切都是值得感謝的。

 

書中的另幾篇短篇小說也給了我很大的震撼,不論是從小說的內容、主題還是寫作方式。泰國作家馬來·初皮尼的《天長地久》,呈現的是一對年輕的愛人被禁錮在一起後互相厭倦互相抗拒,他們精神世界的逐漸被摧毀的過程。他們被脅迫的天長地久的廝守只能招致相互的憎恨。他們起初是有愛的;可是,當壓力急驟而來,他們的愛迅速消亡,每個人只能顧及自己。

 

羅馬尼亞作家瓦西列·伏伊庫列斯庫的《野牛頭》講述了一個關於榮譽的故事。一個人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榮譽?人是高貴而不可侵犯的嗎?還是人的行為不過是不得已時的選擇。人可能有各種誤解嗎?面對誤解時,耐心的解釋會被誤解為虛弱的狡辯嗎?可是我們難道不是經常會被假定為有問題的,所以需要在各種場合接受身體檢查嗎?人身的尊嚴何時可以讓渡?這些問題都值得思考。

 

韓國作家金重赫的《地下有蛇》描寫一場地震之後,聽到地震消息的人和親歷地震者的複雜心情,尤其是主人公對於處於地震中心的他的老朋友的微妙感情。災後的人們還是人,複雜而又微妙的,堅強同時又脆弱的人,他們的感情無法用新聞報道里簡單的同情、鼓勵、悲傷這些辭彙概括。中國經歷了唐山大地震和四川地震,人們的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失都是巨大的。以災難為背景的文學作品並不是消費災難,而應是探索人在極端條件下的人性。

 

這本小說集給我帶來的另一個驚喜是很多我喜愛的作品來自非英語國家。由於語言和文化或者是便利性的原因,我們往往更重視英語國家的作品,而忽視了其它國家的作者。而後者往往能夠帶給我們一些思想上的衝擊,這些衝擊來源於他們帶著異國風情的文字之中所呈現的與我們的思想的深刻相通。

2.《青年到此為止》讀後感

那位在四十五歲時寫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的毛姆,是如何度過和看待他的晚年的呢?我想許多喜愛《月亮和六便士》的人會對此感到好奇,包括我。聽一個睿智的老人回首他的往事,對於我們後來者總是受益良多。毛姆無疑找到了他的白月光,還有六便士。他的晚年生活富足而又愜意,他已做了他想要做的所有的事,完成了自己的所有心愿。他勸慰他那對老年充滿恐懼的女兒說:「老年有它的補償。若是你的樂趣不再那麼敏感了,那麼你的創傷也不再那麼劇烈地刺痛了。」

 

《青年到此為止》這本散文集,開篇就是活到九十一歲的毛姆在他七十歲和七十五歲生日之際寫下的《七十抒懷》和《七十五抒懷》。按照中國人的說法,這是一個老人在古稀之年對他的人生的真誠的反思。我讀後的感受之一是,最好在老年之前完成你的夢想。

 

散文集的好處就在於此。你能窺探到作家,尤其是你喜愛的作家們的日常生活,看他們回憶他們的童年、青年和他們的刻骨銘心,捕捉到他們之所以成為作家的蛛絲馬跡。撫書自問,自愧不如之情自然是有的,但更多的是從中感受到美和智慧,學習到對大自然的觀察和熱愛。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寫出《1984》和《動物農莊》的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出生於孟加拉,他二十多歲時在緬甸的印度警察署工作過五年。他在《射象》一文中寫道:「我整個一生,在東方的每一個白人的一生,都是長期奮鬥的一生,是絕不能給人笑話的。」奧威爾這段在東方的經歷多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思想,而他的思想又通過他的著作,多大程度上影響了當代的人們,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而另一個出生於孟加拉,生於斯長於斯,並在青年時代去英國留學的印度詩人泰戈爾,則在生活的歷練下成為了東方的偉大詩人。「如果我能一天寫一首詩,我的生命將在一種喜樂中度過,」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

 

不同的生活塑造了迥然不同的作家,然而,作家們熱愛閱讀和熱愛自然的特質似乎是相同的。培根的《論讀書》常讀常新,如指路明燈,「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是對勤於讀書懶于思考和做事者的警告,卻不是對不讀書之人的寬慰。美國作家惠特曼在《典型的日子》中熱烈地讚美自然,盡情地享受靜謐與孤獨; 而日本作家往往傷景感懷於易逝的自然之美,這一情感的可辨識度極高,讓人心生戚戚。

 

這本散文集,像是一道清爽可口的佐餐小菜,使我有機會了解了我喜愛的作家,有助於我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偉大作品。它們中有的作品本身就是精美雋永的。

閱讀評分:

《在中途換飛機的時候》10分

《青年到此為止》9分

終審

意見

綜合幾位評審員的打分,《世界文學》「創刊65周年珍藏書系」幾本書的平均得分為——

8.74分(滿分10分)

。從經典作家、經典作品中遴選出的篇目,還是極能打動愛文學的讀者們。唯一遺憾的是,書系中的詩集在徵集時選擇的人偏少,未能成功進入最終幾位評審員的閱讀書目。不過,此次

《世界文學》「創刊65周年珍藏書系」的書目可在書評君的微店中購得,感興趣的小夥伴戳

「閱讀原文」

可以了解詳情或者購買書系哦!

你們如何看待這套書呢?覺得評審團的意見如何?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的鼓勵與批評!

評審團

閱讀需要主張

微信公眾號ID : ibookreview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故事 | 作家 | 偉大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