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選擇最適合的生活

成長,不是活成別人口中的模樣

有一天,天氣很熱,一對父子進城趕集。父親騎驢,兒子牽著驢走。

一位過路人看到,指責道:「這真是一個狠心的父親,自己騎驢,卻讓兒子走路。」父親聽到,趕緊下來讓兒子騎驢,自己牽著走。

又走幾步,一個人說,「這真是一個不孝子,讓父親走路,自己卻優哉游哉地騎著驢。」兒子聽到,心中慚愧,於是兩人一起騎著驢走。

走不遠,一個老婆子見到兩人共騎一驢,心疼地說:「爺兒倆真造孽,這一頭瘦驢,怎麼受得住兩個人的重量。」父子一聽,雙雙下地,誰也不騎。

誰知道,沒過三里地,又碰到一個老頭子,對著他們哈哈大笑,「放著驢兒不騎,真夠蠢的。」

兩個人一愣,呆在路上,不知道怎麼走了。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被別人「貼標籤」。一次考試就決定孩子是勤學或懶惰,難得奢侈就被人說是「富婆」,不喜熱鬧是「孤僻」,不善表達成「悶騷」……

都說我們要透過別人這面鏡子來了解自己,但既然是鏡子,就不只有平面鏡,還有哈哈鏡、顯微鏡……

很多時候,我們要通過與自己對話來了解自己:我,想怎麼樣?

蔡康永說,「鏡子很髒的時候,我們並不會誤以為是自己的臉臟;那為什麼別人隨口說出糟糕的話時,我們要覺得糟糕的是我們自己?」常問自己究竟需要什麼,別多想這樣做別人會怎麼看。

真正的成長,是成為一個有獨立主見的人,而不是活成別人口中的樣子。

愛自己,才能獲得更大的自由

張德芬當過風光的新聞主播,曾任知名公司經理,但最終卻患上了抑鬱症。早年填報大學志願的時候,父母不同意報中文系,她只能違心地念了工商管理。畢業後,由於母親過多干涉,她第一次的婚姻十分失敗,父母也因此鬱鬱寡歡。

2002年,她幡然醒悟,「這是你們的願望,不是我的願望。」辭去高薪工作,她不再活在父母的期待里,開始學著獨立,專註於研修文學和瑜伽,做自己喜歡的事,來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

2008年,《遇見未知的自己》出版後,她不僅收穫成功,還得到了愛情,父母為她驕傲。她告訴人們,每天愛自己多一點,「他們對你有他們自己的看法、對你偏愛或者有評價,這是他們的事。你讓他們做自己,你也就有了成為自己的自由。」

沒有人是生來就受萬人敬仰的,你無法決定別人怎麼想你,卻能選擇相信自己。

自信的人往往活得很有「存在感」,他們無需乞求他人的讚賞,坦然面對真實的內心。

學會選擇,是人生的必經之路,愛自己,才能獲得更大的自由。堅定信念之後,請大膽地往前走。

個人選擇上,沒有高低之分

梁文道曾經提到過「鄙視鏈」的問題,當官的看不起從商的,說鄙陋;隱居的看不起當官的,嫌庸俗。

然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在個人選擇上,沒有高低之分。

魏晉時期,有個一生貧窮的詩人——陶淵明。他飽讀詩書卻過得食不果腹,親戚們見了便都勸他,「人生苦短,你為什麼不趕緊向上爬,謀求功名」,他卻回答,「我不喜歡官場的生活,當一個農民也挺好,你們不必再說什麼了。」

辭官離去之後,陶淵明真正地回歸田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種之餘,與鄰居吃飯聊天,閑暇時喝酒看書,日子過得逍遙自在。他一生除了寫文賦詩之外無甚作為,或許在旁人眼裡是個「沒出息」的人,但自己覺得快樂,就足夠了。

取悅自己,正是知道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且選擇最合適的生活。

既然有所追求,為什麼要被別人的目光捆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我們無需害怕與他人的分歧

同一種花,也會開出不同的美麗

做歡喜的事

用我的方式

以我的韻律

這也是幸福


來源

物道精緻生活(有修改)

編輯 / 王詠倩

感謝你的閱讀,晚安。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選擇 | 自己 | 知道 | 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