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說話的音量,暴露了你的教養

點擊上方

「有書」,

看看有多少位朋友關注

帶你讀完52本好書

2000萬閱讀愛好者關注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聲音資源載入中...

文 |

林小白

· 主播 | 簡寧

 

「有好的素養的人,一定是善良的。因為他的眼睛時刻關注著別人,心裡始終裝著別人。」

正如馬丁·路德·金所說:

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

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於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近日,一輛高鐵列車上,一名灰衣女子,一上車就一直聊微信,不僅聲音特別大還夾雜著各種污言穢語。擾得整個車廂的乘客都沒法安寧。

 

(同車廂乘客拍攝視頻截圖)

 

周圍的乘客讓她小點聲,反而被她駁斥,「跟我說素質,你姓什麼呀,叫什麼名字,還管到我了」。

無可奈何之下,乘客只好找來列車員和乘警協調,結果該女子非但沒有收斂,嗓門還更大了:

「這車票是免費的嗎?我花錢坐車,連說話都要管我?」

 

買了車票就能在車上大聲喧嘩了?

同一車廂的其他乘客,哪個不是買了票的?為什麼他們要忍受別人的大聲喧嘩和污言穢語?

 

視頻中的灰衣女子看來很注意個人外表形象,當天她興許沒化妝,還戴了個口罩。

但她可能不知道,一個人的素養往往會在生活中不經意體現,尤其在素未蒙面的陌生人面前。

就在她上車大聲喧嘩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經完全暴露了自己的素養。

問答平台Quora上,非常多外國人問「為什麼中國人總喜歡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這其實和中國人的生長環境有關。

 

傳統的中國人以村落居住為主,沒有太強烈的公共觀念,再加上所處環境比較嘈雜,久而久之就習慣了大聲說話。

 

如果說,在公共場合大聲交談是中國人受祖祖輩輩影響至深的說話方式,那麼在公共場合外放看視頻、外放打電話、外放聽音樂等吵鬧行為,我實在不能理解。

 

前陣子網上就爆出過這樣一個新聞:

有位網友在一輛大同到北京的客車上,被同車大媽的外放音樂弄得幾近崩潰。

網友說,外放音樂持續了三個小時,他再聽下去,大概要瘋了。

 

網友詢問大媽,「你沒有耳機嗎?」

大媽反而理直氣壯地說,「我才不戴耳機,戴耳機對耳朵不好,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公民,聽音樂是我的權利,又不犯法。」

 

網友表示自己只希望她外放音樂能小聲一些,但是大媽卻非常不滿地回答,「你怕別人放音樂,那你還坐大巴?」

懟完網友後,大媽還隨著自己手機里的音樂唱了起來,儼然一副「我開心就好,你們不爽跟我沒關係」的模樣。

 

說話大聲可以是習慣難改,但在公共場合大聲播放音樂,則是沒有界限的表現。

這些人沒有公共空間感,把私人場合和公共場合混為一談,全然沒有在公共空間應有的基本禮貌。

 

當然,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從不是中國人的專屬,任何國家都有一小部分人,把公共場合當自己家,怎麼開心怎麼來。

 

之前,四五個外國人在上海地鐵大吃大喝的照片在國內各大社交媒體瘋轉。

這幾個外國人不僅違背地鐵守則,在地鐵上飲食,還擺起了小桌子,桌上放滿零食和飲料。

在喝酒乾杯之間,還大聲談笑,不顧車廂擁擠,人流攢動。儼然把車廂當私人party了。

在公共場合大聲寒暄、大聲接打電話,外放音視頻等行為,雖然滿足了自我需要,維繫了對話雙方的情感溫度,但卻影響了其他人。

 

他們也許永遠不明白,自己為了這短暫的歡樂,而丟失了自己最為昂貴的素養。

在國內,人們在公共場合的大聲喧嘩也許不會那麼刺眼。但到了國外,在他人保持低聲交談的禮貌之下,一旦有人大聲喧嘩,就會被無限放大。

 

有人在1500名歐洲酒店經理中進行了遊客文明度的調查,結果顯示,日本人當選世界最佳遊客,中國人則在世界最差遊客中名列第三。

在外國人眼中,中國人的形象就是太吵鬧、太粗魯,並且占著自己有錢便為所欲為。

 

(外國人對中國大聲喧嘩的形象都有微詞)

 

我去年去土耳其旅行,有天回酒店,恰好遇到一個中國旅行團要辦理入住。

一走進酒店大堂,我就聽到了熟悉的鄉音,大媽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認真地高聲點評酒店,還有人拿起相機瘋狂拍照,一邊拍一邊喊:

「快點,這邊也給我來一張!」

我看到導遊和幾個遊客面露尷尬地輕聲提示「安靜一點」,但是很多人還沉浸在剛抵達酒店的興奮之中,音量一點都沒降低。

 

接下去的幾天,我時不時就會聽到中國人的「大嗓門」。

有的客人一時找不到自己的東西,就立馬高聲叫喊、吵鬧,甚至在走廊大喊服務員,懷疑是服務員拿走了。

還有的客人因為圖方便把馬桶當成垃圾桶,什麼東西都往裡面倒,在馬桶堵塞後又大吵大鬧。

更有甚者,會打開酒店房門大聲開著電視。這樣的所作所為,真的讓我感到十分尷尬。

 

之前,我在網上看到有些國家的酒店大堂里掛了僅用中文寫的「請勿喧嘩」的標示牌,感覺中國人受到了歧視。

但我自己親身經歷過這類事件之後,對這個「私人訂製」的標示牌有了更深的體會。哪怕是少數人在國外呈現了大聲喧嘩的形象,所有的中國人都要背鍋。

 

當我們走出國門,我們代表的就不再是個人,而是「中國人」這個龐大的群體。

一旦某個中國人做出了不文明行為,外國人就會對所有中國人形成一個糟糕的刻板印象,這個代價是很大的。

人都是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以後則很難去改變。

 

有留學生在論壇上說,很多時候,在國外大聲喧嘩的不是中國人,是韓國人。

但是,當老外憤怒地質問大聲喧嘩者時,他們就說「我們是中國人」。

因為同為亞洲人,外國人通常無法區分,就相信了。也因此,中國人在海外旅行的名聲越來越臭。

 

但反過來,我們思考下,為什麼外國人會相信大聲喧嘩的是中國人呢?

不就是因為確實曾經有些國人大聲喧嘩,給別人留下了糟糕的印象。後來,別人把髒水潑到我們身上時,我們只能百口莫辯、一一接下。

 

所以,當我們在異國他鄉,我們需要尊重當地的生活方式,文明旅遊,不大聲喧嘩,不給中國人抹黑。

如果說,過去中國人大聲說話是環境所致的陋習,那麼現在隨著生活水平及居住方式的改變,這個陋習也應該要慢慢消失不見了。

 

現在,不少人買得起名牌包、住得起高檔酒店,但是,一個人的素養並不體現在西裝革履和出行標準上。

真正的素養是禮貌、風度、修養、德行,它是懂得在捍衛主體自由的同時,尊重他人的權利和感受。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在他的詩中寫到,「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就要與不同的人、不同的團體產生不同的交集。

在這個縱橫交錯的社會人際網中,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

 

你想要在人際關係中受人喜愛、得到他人的尊敬,你就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正如網上所說的:

「有好的素養的人,一定是善良的。因為他的眼睛時刻關注著別人,心裡始終裝著別人。」

當你懂得換位思考,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你會不自覺地想「我這樣做,別人會有什麼感受」,便會在公共場合有意識地降低自己的音量。

 

總之,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這需要我,需要你,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努力。我們要將不大聲喧嘩作為一種規範、公約推行,讓這種意識能夠深入人心。

 

正如馬丁·路德·金所說:

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

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於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

記 得 拉 至 文 末 為 有 書 君 點 贊 哦

 !

#好書免費領#

 

高情商的女人

做事總能順風順水

十一假期,你和別人不一樣

好書限時

免費

讀完這10本書

讓你成為

高情商的女人

??

掃描下方二維碼,【

立即

領取

者:林小白,有書原創作者。

有書,讓閱讀不再孤單,2000萬閱讀愛好者都在關注的公眾號,關注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

主播:

簡寧,有書籤約主播。

聲音控,電台主播。世界如此喧囂,願用聲音給你這一刻心靈的安寧。個人微信:jianning20171114。

↓↓ 

點擊

閱讀原文

,【

立即免費領好書


推薦閱讀:

TAG:教養 | 說話 | 暴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