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梁8歲女兒獲世界冠軍:正確的挫折教育,才能讓孩子更優秀!

前陣子,

關於

劉國梁8歲的女兒獲得了高爾夫球比賽的世界冠軍的消息,頻頻上了微博熱搜。

劉國梁的女兒,從小就對高爾夫感興趣。三歲開始,在爸爸的陪伴下,開始進行枯燥艱苦的訓練,六歲開始參加世界級賽事。

這期間經歷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困難和失敗,全國比賽有很多孩子都會因為打不好而哭鼻子,但是,劉國梁的女兒贏贏從來不會因為打得不好而哭,反而告訴媽媽:「哭有什麼用,打好第二桿不就行了。」

劉國梁在指導女兒打球的時候,告誡她:「乒乓球有句話:我不好無所謂,我只是讓你更不好。可在高爾夫,你控制不了別人好不好,你必須讓自己好。」

這個好,除了本身的技能,還有良好的心裡素質。即使這一桿打得不好,還有下一桿。聰明如劉國梁,在鍛煉女兒技能的同時,也在提升她的耐挫力,讓她在面對失敗的時候,有一顆平常淡定的心。

在女兒拿到了國際大獎的時候,劉國梁說:「成功的挫折教育,是在孩子的興趣上推一把,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歷經艱難險阻,卻也趣味叢生。」

正確的挫折教育,對孩子成長真的很重要。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心理諮詢講座。

一對父母都是老師出身,從小怕孩子因為爸媽是老師就狂妄自大,於是對孩子的教育從來都是嚴厲的,要求也特別高。

從來都不允許兒子半途而廢;

回家一定要先做作業,沒寫完任何事情都不可以做;

考試沒達到要求,就嚴厲批評,絕不讚美

....

等等這些所謂的挫折教育,卻導致孩子自卑,膽小,每次考試都心驚膽戰得睡不著覺。

聽起來是為兒子好,卻是對孩子形成了一種無形緊張的壓力,容易對孩子一生造成很大的危害。

挫折教育正在變成折磨教育。

大部分中國式的挫折教育有個非常不好的地方:

永遠只有給予挫折與冷眼旁觀,沒有幫助與支持。

例如:

你要是想讓孩子有足夠的抗壓能力,就得從小給他高壓的環境;

你要是想讓孩子懂得競爭,那就要從小不斷打壓他;

你要想讓孩子謙遜,那就要從小少鼓勵少讚美。

這樣的設定,把人看做沒有感情需要的機器,並且完全不相信每個生命在獲得愛的前提下都可以發展出自己最大的能力。

挫折教育,無非分為兩種:

別滿足孩子,或者別那麼快的滿足孩子。

別讓孩子的生活過得太順利、太快樂了。

我們可以換個身份思考一下,如果你的老公或者老婆為了讓你以後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天天給你臭臉,還說一些諷刺的話刺激你。你能忍多久。

你會感激這樣的人嗎?

知乎上有個問題問的很好:你是怎麼看待打擊式教育的?

獲得最高贊的回答是這樣的:

打擊就是打擊,只有打擊,根本沒有什麼教不教育的。

成年人尚且需要自己的親人給與鼓勵、支持和溫情,那又是為什麼要把還什麼都不懂,更沒有能力去獨當一面的孩子至於如此冷酷的家庭環境中,還要美其名曰自己是在「教育」?

著名導演兼演員的姜文,曾在電視節目「十三邀」中做採訪嘉賓。許知遠問他,你的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說有啊,我跟我媽的關係。

在採訪里,姜文說了兩件小事。一件是他考上中戲,興沖沖地告訴母親,母親把通知書往旁邊一扔,說你看你衣服還沒洗呢!姜文就去洗衣服了……

後來他出名了,別人家的孩子賺錢,給父母買房,姜文也給母親買了房,但她媽不願意去住。

在這段親子關係里,姜文一直努力討好母親,希望得到她的認可。

今年3月,母親去世,兩人失去了和解的機會。在訪談中,姜文很不甘心地說:我媽是3月份去世了還 ……

永遠不被認可的孩子,將一生走在尋找認可的路上。

父母,作為一個對孩子非常重要的人,對孩子的要求總是苛刻,一直在找錯誤,永遠不會為孩子開心。一旦發生了不好的事情,就開始責怪。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這種相處方式會一點點的蠶食掉孩子的自信和自我價值感,摧毀掉孩子對自己所有的良好感覺。

在挫折教育中,前陣子因為女兒獲得世界冠軍而頻頻上熱搜的劉國梁就是一個很好的正面例子。

前段時間在網上就看到這麼一個視頻,一個小女孩哭著控訴爸爸的缺點,女兒說:「爸爸,你有時候會讓人不開心,這是個缺點,你能改掉嗎?」

爸爸的回答是「不能」,並說出了自己的理由:「爸爸其實是為了你好,溫室里的花朵它住在塑料大棚里,被很精心地照顧,雖然它看上去很漂亮,可是一到外面經歷風吹日晒就完蛋了,那小孩子也一樣,如果在家裡不鍛煉鍛煉,以後到外面的世界遇到困難也會完蛋的。」

但女兒並不認同爸爸的觀點,依然委屈地說:「如果孩子總是不開心,就會得一種不開心的病,也不會健康地長大。」

看完視頻後,我很佩服小女孩冷靜的分析能力,同時也陷入了沉思,其實,這位爸爸的想法與大多數父母無異,也頗具代表性。

很多父母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可是卻不懂得把握好一個正確的方向。真正好的挫折教育,都不應該忽略以下幾點:

1.適當給予鼓勵與支持

在美國,「挫折教育」也同樣是很多家庭的主要教育手段之一,非常注重於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在很多孩子很小的時候,都會被教育去做一些兼職,哪怕是剪草皮等等。

同時也注重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以及基本生活技能的培養,學會獨立的照顧自己,在孩子面對挫折時,更多的是去鼓勵他去嘗試,不斷的嘗試。

哪怕是失敗也沒關係,而不是直接教他怎麼做,甚至有的學校給了明確的規定。必須去獨立兼職一段時間。

我想起以前帶2歲不到的女兒去買菜,一出門就會告訴她,要自己走路去。

如果累了,媽媽可以停下來等你,陪你一起休息,給你加油,但媽媽不會抱你只會牽你。

剛開始,她雖然答應得好好的,但也會耍賴。多次鼓勵以後,慢慢就能靠自己的能力走來回。

所以,適當的鼓勵與支持,對孩子的成長尤為重要,也是孩子在面對挫折中唯一的動力。

2.和孩子一起面對挫折

在電影《幸福來敲門》中,父親與兒子相依為命,因為失業又交不起房租。父子倆甚至只能住在公廁里,只能去福利院領東西吃。

但即便如此,父親也從來沒有絕望過,啃著厚厚的一本書,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後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這些都是為了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同時也努力去培養孩子樂觀面對困境的精神。

所以,給孩子真正的挫折教育,其實就是以身作則,教孩子如何面對困境,當孩子的內心足夠堅強時,才會有面對挫折的勇氣。

3.告訴孩子輸贏的問題

幾乎每個孩子都存在著一種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父母沒有正確引導,在面對挫折,孩子也很容易放棄或情緒失控。

在第一季的《爸爸去哪兒》中,有一個小豬賽跑環節。Kimi選了一隻名叫「乖乖」的小豬,但是小豬卻貌似卻不夠給力不肯往前走。

情急之下Kimi發起了小脾氣,一邊大喊著「我不要輸」,一邊有點想要放棄比賽之勢,甚至想要繞開障礙賽道在旁邊平坦的賽道奔跑。惹得林志穎對著Kimi大喊:「你這樣要罰站哦!」幸好最終Kimi還是堅持跑完了比賽,並且拿了第三名的成績。

到達終點後,林志穎趁熱打鐵地教育Kimi:

「不一定要爭第一,能堅持完成比賽就是勝利。」

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感受不到輸贏的問題,在今後幼兒園乃至接受更高的教育時,難免會出現輸了的情況,這時很多孩子會承受不了。比如孩子沒有當選小組長,就很沮喪;賽跑沒有跑了第一,也很沮喪。

因此父母應該告訴孩子,輸贏是正常的,有贏就有輸,只要努力,這次輸了,下次就能贏了。

挫折教育沒有錯,錯就錯在,太多家長把它演變成折磨、苦難與冷落。

生活中本就充滿挫折與苦難,如果連至親都不給予孩子愛與鼓勵,孩子又怎能快樂健康的成長?

好的挫折教育,就是教會孩子學會面對挫折的能力以及樂觀的心態,讓孩子披荊斬棘,不畏困難!

·關於家庭,可能你還需要更多閱讀·

#你平時會給孩子正確的挫折教育嗎

#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分享噢~

1.後台回復關鍵詞

【育兒寶典】

免費送你獨家育兒電子書一本。

2.後台回復

【親子互動】

領取本周親子互動遊戲指南,讓你與孩子更親近!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孩子 | 世界 | 女兒 | 優秀 | 挫折 | 才能 | 劉國梁 | 冠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