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旅行還沒結束,我們就分手了
題圖:《愛在午夜降臨前 》
為什麼情侶在一起旅行後容易分手?
知友:宏桑
(900+ 贊同)
日語里有個詞兒叫做成田分手,
なりたりこん
,因為很多日本情侶喜歡出國度蜜月,成田機場是起飛和降落的地點。很多新婚夫婦在蜜月旅行回來後,落地成田機場,然後就直接分手了。
在中國,也有「戀人在結婚之前應該經歷一次旅行」的說法,原文出自《圍城》。
結婚以後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顛倒的,應該先共同旅行一個月,一個月舟車僕僕以後,雙方還沒有彼此看破,彼此厭惡,還沒有吵嘴翻臉,還要維持原來的婚約,這種夫婦保證不會離婚。
實際上,在現代中國,旅行後容易產生衝突,滋生矛盾導致分手,也是屢見不鮮的事兒。
旅行是一個催化劑,更是一個高效率的三觀檢測機,短暫而快速得磨合兩人。
三觀契合得更加親密,三觀不合得快速衝突,一些掩蓋在甜蜜愛情中得性格劣勢:比如巨嬰,媽寶,公主病,都會在一次旅行中顯露無遺。
比如旅行分工,如果是一方處事周全主策劃流程,一方耐心細緻在旁提建議,那是最好的節奏。
如果雙方都屬於主見太強,很容易造成互不讓步的局面,估計可以從「旅行帶多大的行李箱」一路吵到「要不要去逛機場免稅店」;
如果雙方都是懶蟲屬性,則容易因為疏於安排,導致旅行當中的一次次意外頻發,飛機晚點、餐館坑爹、景點排隊、遇到傷病,這一次次小意外都是旅行當中得定時炸藥;
如果同行得那個 ta 沒有足夠的靠譜,說出諸如「我早就說了這樣不行」的馬後炮,會讓一對熱戀中的情侶馬上心生厭惡。
比如生活習慣,旅行是一次小小的同居,熱戀的情侶們,往往意識不到生活習慣的差異會造成怎樣的殺傷。
而經歷過幾天的日夜相處,雙方可以就「馬桶蓋要不要蓋上」「可不可以穿牛仔褲坐在床上」「早上 6 點起看景點還是睡到自然醒」,發生一次次的衝突,讓本來甜蜜的旅行顯得疲憊不堪。
美國 CNN 旅行頻道有過一期節目,總結過 15 件旅行中最讓人後悔的事兒,貼出來,避免戀愛中的情侶因為這些細節發生爭執。
1. 行李帶太多
英國一個調查表明,旅行結束時,2/3 的人都有衣服沒穿過。
除此之外,不管是自己覺得路上會看但是一次都沒翻過的厚重的書,還是在旅行第一天就非常帶上路的特產太多不必要的行李讓一次旅行變得臃腫。
尤其是旅行歸來的時候,把大大的行李箱背回家,法相讓自己不堪重負的東西竟然一次都沒用過,絕對會氣不打一處來。
2. 沒檢查證件
因為忘記帶證件導致不能上飛機火車就不說了,國外的很多購物場合退稅也是需要隨身帶護照的。
3. 找不到預定的酒店
尤其是出國旅行的時候,地圖軟體定位不準確,又不知道該怎麼問路,出門第一天就碰了一鼻子灰。一定要記得列印訂房明細,便於找尋路線,而不是兩個人在旅行的開始就相互埋怨。
4. 晒黑
沒去過熱帶 or 海邊的人,會低估了紫外線的功能,一定要帶好相應的防晒霜和隔離霜,如果身邊的妹子皮膚被晒黑導致心情不好,基本上是無計可施的。
5. 沒有深度游
一天定 10 個「必玩景點」,每個景點都走馬觀花看一遍,無法深刻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還讓自己的腳走得酸痛不已。
6. 買太多紀念品
個人經驗告訴我,很多在旅遊地花高價買的紀念品裝飾品,往往回到家裡只能起到落灰作用。
7. 亂吃路邊攤
當地的風情小吃還是要多試試的,但是要甄別好衛生情況,一旦吃壞了肚子,旅行中如果不善於照顧病人,就更加容易導致衝突。
8. 機票買貴了
旅行最開始要安排的,就是來回的機票,因為這往往會佔到旅行支出的大頭,越早越便宜。
9. 穿的鞋不舒適
不要在旅行之前覺得新鞋拍照好看穿新鞋,這真的可以說是「血淋林」的教訓了,如果是女生發生這樣的事情,還能浪漫的背著她走,如果是男人的話……
10. 沒買保險
旅行難免遇到各種延誤和糾紛,一份保險花不了多少錢,但是可以避免很多不快。
11. 酒店交通不便
大多數酒店的宣傳語都是「靠近市中心」,不要輕信這句宣傳,提前定位一下,查好路線,否則打車費將會佔據你這次出行不少的比例。
12. 各種瓶瓶罐罐沒擰緊
同樣是個人的悲慘教訓:洗漱用品密封不嚴,一行李箱的物品跟著遭殃……
13. 忘了辦電話、網路套餐
尤其兩個人是自由行的時候,沒了 Wi-Fi 會讓習慣了網路的現代人抓狂。如果是國內旅行,記得辦理臨時全國套餐,如果是國際旅行,到機場租一個移動 Wi-Fi。
14. 過度依賴各種指南、攻略
參照他人的攻略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喜好。
15. 見啥都拍照
這是很多人的通病,每遇到一個景點,每上一道新菜都要掏出收集拍個不停,或者每到一個景點都要求對方給自己拍一組完美的照片用來發朋友圈,全然不顧把旅行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了拍照上,對方的臉色也會一直很難看。
知友:Miranda Ling
(2600+ 贊同,大宗商品話題的優秀回答者)
多年以前我和我男人去泰山玩,爬完一天的山坐纜車下來到山腰上,打算坐巴士下山,結果兩個人一翻錢包發現現金不夠坐車的了……
我們早上七八點鐘出來,一直玩到下午三點多,累成哈士奇。本來想著到了索道站就可以開開心心坐車下山,結果眼看就要再走兩三個小時下山。
那時沒有支付寶轉賬,沒有微信錢包,半山腰上也找不到地方取錢。我們兩個人站在中天門面面相覷……
我男人就笑了,說那我們就走下去唄。然後就拉著我往下走,一路說說笑笑,好像我們本來就計劃著要原路走下山一樣。
我爸爸媽媽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那是一定會互相指責,然後生著悶氣兩個人誰都不理誰地往下走,說不定回到賓館還要再吵一架。
所以其實我當時真的蠻忐忑,擔心我男人會生氣抱怨,多掃興;結果他只是揉了揉我的頭表示你這麼傻我早就習慣了……
戀愛時約會結束便各回各家,吃飯看電影一起自習看書,大家一起玩玩鬧鬧,做開心的事情怎樣都會很開心。
而旅行、同居乃至後來的買房裝修生孩子,面對這其中那些不開心的事情,才讓人知道對方和自己是個什麼德行,是會互相體諒還是彼此埋怨,是只會放嘴炮還是選擇解決問題。
知友:知不知道乎
(14000+ 贊同)
大一英語老師說:談戀愛一定要出去旅行一次,因為旅行是容易累的,而人在累的時候是容易暴露本相的。
如果對方平時看起來還不錯,但是旅行中累了就有臉色,對服務人員有脾氣,開始抱怨這個那個,那這個人以後在長久的家庭瑣事中也會暴露這樣的嘴臉。
但是如果這個人在累了的時候,還是能想到伴侶的感受,默默的照顧伴侶,不抱怨甚至還會逗你笑,那這個人你要珍惜。
知乎機構號:KnowYourself
(2500+ 贊同,心理學話題優秀回答者,知乎編輯推薦)
的確,情侶一起旅行有很多矛盾的可能:你想坐廉價航空但 Ta 覺得到港時間太晚,你想住特色民宿但 Ta 只相信酒店衛生,你想要的旅行是陽春白雪但 Ta 覺得走街串巷才能更好地體驗當地……
也許平時,在你們熟悉的安全區域里,這樣的摩擦也有,但是理智依然是在線的。然而,當去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矛盾解決就變 hard 模式了。
這是因為,首先旅行確實是一個需要付出成本的活動,所以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需求儘可能優先被滿足;其次,即使是不是暴走式的旅行,旅行也是一個讓人消耗的活動,而疲勞的時候,伴隨著認知資源的耗竭,理性和自制力的力量也會被削弱。
因此,解決矛盾,做出好的決策,在旅行中就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有什麼因素會增加情侶旅行中出現矛盾的可能性。
當伴侶雙方決策風格不同時,更容易出現矛盾
1. 人格特點影響決策風格
一系列研究證明,在決策時,不同的人格特質會作出不同風格的決定。
Colin DeYoung 分析了內向和外向這兩種人格特質在決策時的不同表現。
他讓內向者和外向者分別在兩種情境中選擇,是立刻得到一個較少的獎賞(比如當天就得到 15 美元),或者是等待一段時間,得到較多的獎賞(比如等待三周,得到 25 美元)。
結果,外向者更多地會選擇立刻得到較少的獎賞,而不是等待之後得到更多滿足;而內向者則更多地選擇了延遲獎賞時間、換取更多回報。
Kaileigh Byrne 則進一步分析了處於壓力情境時,「大五人格」與決策風格的關係。
他發現,「神經質」或「宜人性」得分較高的人,在沒有壓力或較少壓力的情況下會做出更有效的決策,而在真實的或假想的壓力情境下做決策時,則會大失水準。
神經質水平高(容易緊張)的人,以及宜人性水平(善解人意、希望讓別人舒服)高的人,比起得分低的人來說,一旦面對壓力,就會無法忍受等待,會更容易選擇眼前立刻能夠選擇的、哪怕明知道不是最理想的決定。
2. 認知風格影響決策風格
決策的風格還與不同的認知風格有關。Herbert
A. Simon 指出,由於信息的思考、直覺和記憶的方式不同,會形成兩種基本的決策風格:「完美型」和「滿足型」
。
「完美型」的人喜歡在做選擇前,把所有的可能選項都考慮進去,他們喜歡選擇「最好的」,有點類似我們常說的「完美主義」;
「滿足型」的人喜歡快速地做決定,能夠滿足他們的最低標準。他們會覺得「足夠好」就行,有點類似我們所說的「知足常樂」。
當旅行的雙方,有著不同的決策風格時,這些衝突在旅行的過程中就格外容易暴露出來。而衝突和壞情緒總是容易對人們的關係產生影響,畢竟比起承認自己的錯誤,我們總是會先想起別人的錯誤,以及自己的付出,特別這又不是一件容易論對錯的事情。
決策疲勞易導致不良後果
在一天旅行的最後階段,你感到非常疲憊,於是同意了銷售的所有推薦;逛街逛了一天,你控制不住自己地走向了買甜品的攤位。
這些行為看似沒有來由,但它們都有可能是由「決策疲勞」導致的:當你已經連續地做了太多的選擇,就會在精神上疲憊不堪,而不願意去權衡利弊,導致決策質量的下降。
其實在決策疲勞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是有感知的,它往往會產生異樣的或異常強烈的某種感覺——可能是挫折感,強烈的想要放縱(比如說髒話、大吃大喝)的衝動——但我們卻不明白那種感覺來自哪裡,我們往往意識不到那是一種決策疲勞帶來的感覺。
也因為我們自己常常疏於意識,決策疲勞通常會導致兩種決策上的選擇:
一種是本能的、魯莽的採取行動。前面所說的逛完一天街後,本來要減肥的你不假思索地就走向了甜品站,或者在購物的最後階段,你會直接說「我要最便宜的」或者「幫我推薦一個最好的」,都屬於這種選擇。
你也很容易在這個時候受到銷售人員的蠱惑,進行非理性消費。
另一種可能則是避而不作決定,抵制一切涉及改變和風險的行動。比如,晚上回到酒店,你們要決定第二天的行程,但可能你會選擇明早起來再說,因為準備不充分,又導致第二天的行程問題連連。
旅行中的雙方其實都在遭遇這樣的決策疲勞,而疲勞產生的後果也會一步步的激化矛盾。
同時,不斷的決策也意味著雙方需要不斷去協調這種不同,兩方在這一過程中,其實都付出了很多,沉沒成本會讓人進入思考誤區,導致矛盾衝突的進一步升級。
「沉沒成本謬誤」
是一種認知偏誤,即當我們證實先前投入的成本沒有取得好的結果、已經被浪費掉(成為沉沒成本)時,會因為這些成本沒有得到預期的收益而感到很惋惜,繼續追加投入。
我們常說的「來都來了」就是典型的例子:你決定了去一個景點,去了之後發現天氣不好,要排很久的隊,而且你對這個景點根本沒興趣。
現在你可以選擇離開,去別的更有意思的地方,或者留下來繼續等排隊參觀。有的人會覺得,既然千里迢迢地跑來了,花了這麼多錢,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呆在這吧。
你們各自的投入越大,就越容易不理性地拒絕妥協,使得矛盾一步步的激化。
回顧一下你過往的旅行,是否經歷過相似的問題?旅行確實很容易暴露雙方的不同,但不代表這種不同是不可調和的,只是需要雙方提前做好準備,無論是行程計划上的,還是內心狀態上的。
比如,如果你是個懶得做計劃的人,事前諮詢你的想法你覺得都可以,那對方辛苦做出計劃之後,你可能就需要少提意見或者不滿,放棄一點你在關係中的「權力」;
或者當你們兩個人各自的喜好取向不同,那就都要做出取捨,把自己最希望滿足的需求提出來,然後為了對方放棄一些次級的需要。
以上。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2,296 個回答:為什麼情侶在一起旅行後容易分手?
今日知乎熱榜正在熱議
諾貝爾化學獎又跨界,這次想讓一部分蛋白質先進化起來
諾貝爾物理學獎:想像一下,把激光變成鑷子,抓住物體
讓治療癌症的「車」跑起來,這是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這個用郵票測量丁丁硬度的實驗,拿下了「諾貝爾獎」
哪些運動可以鍛煉腰背,避免腰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