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勾出一段歷史舊帳:周瑜真是孫權害死的嗎?

歷史迷聚集地,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問答

音頻

探究

視頻

闢謠

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數:2431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

張藝謀的水墨大片《影》上映了,有人說美到極致,有人說故事有些蒼白,「三國迷」則有些失望。

之前宣傳,這部戲的名字叫《荊州》,基礎劇本是朱蘇進的《三國·荊州》,但正式上映的《影》里卻沒有半點兒三國的影子。

說的是吳蜀爭荊州的事,但荊州成了境州,蜀國成了炎國,吳國成了沛國。

關羽也不叫關羽了,改叫楊蒼,兒子關平自然成了楊平。

不過,《影》中的沛王一看就是孫權:有個火辣的妹妹,有個姓魯的心腹,手下還有一個大都督,這個大都督在與炎國境州守將楊蒼交戰時還負了傷……

無論大都督是子虞還是影子,人們自然會想到周瑜,

孫吳的都督有不少,但最有名的當然是周瑜。

按照《影》中的情節設定,沛王與大都督有很深的矛盾,二人勾心鬥角,最終同歸於盡,這一點似乎與孫權、周瑜之間的關係不太像。

眾所周知,

周瑜是孫權的左膀右臂,並為孫權立下特殊功勛,

是孫權充分信任、也時刻離不了的人。

建安五年(200年)4月孫策在丹徒遇伏,不久去世,臨終前將權力交給二弟孫權。孫權當時只有18歲,面對突然變故不知如何是好,周瑜不在身邊,孫權讓人送信給周瑜,讓他火速前來。

丹徒與巴丘又相距千里,周瑜接信後意識到情況危急,馬上率領本部人馬火速趕來,見到孫權後,

孫權讓周瑜任中護軍,與長史張昭一起共同穩定局面。

當時百事待舉,孫權感到人才不足,尤其是一流人才,周瑜向他推薦了自己的好朋友魯肅,孫權對魯肅十分滿意。

接下來,周瑜替孫權東征西討,消滅了勁敵黃祖,

赤壁之戰前夕,又是周瑜堅決主戰,孫權才避免投降。

赤壁之戰中,周瑜以3萬人馬對抗曹操近20萬大軍,取得大勝,才有了孫權後面的輝煌。

但是,

周瑜來不及享受勝利的榮耀,卻很快死了,他的英年早逝的確讓人多了些猜想。

赤壁之戰後,周瑜指揮孫劉聯軍加緊對江陵等軍事要地的攻擊,讓曹軍新敗之後不得喘息之機。曹操把主力從荊州撤了回去,但江陵仍不想放棄,任命曹仁為征南將軍,在江陵負責守衛。

江陵城外雙方激戰,

在一次戰鬥中周瑜親自督戰,結果被曹軍射中一箭。

曹仁得知周瑜負傷,率軍前來挑戰,為了不影響士氣,周瑜勉強掙扎著起來到各營巡視,這才安定了軍心。

最終,曹仁不得不撤離江陵,周瑜又帶傷指揮作戰,迅速攻下江陵及其以東長江沿線的許多重要據點,從柴桑到夷陵一線長江上的軍事要地基本上都被孫吳佔領。孫權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讓他負責荊州的事政事務,駐守江陵。

這時,如何對待劉備成為孫吳內部爭論的焦點,為了讓自己有一塊可以發展的地盤,

劉備親自到京口去見孫權,請求孫權讓出南郡。

周瑜得知情況,立即給孫權寫信反對,周瑜認為如果割地給劉備,劉關張三人必然如蛟龍得雲雨,一定不是池中之物。

但孫權現在面臨曹操帶來的壓力,他還需要繼續維護孫劉聯盟,所以答應了劉備的請求,

讓周瑜撤出江陵,把南郡讓給劉備。

周瑜的建議雖被否決,但他仍然未放棄在荊州方向進一步發展的想法,在撤出江陵前周瑜回了一次京口,向孫權當面提出了新的構想。

周瑜說:「如今曹操剛剛遭受慘敗,內部也不穩定,他已沒有能力發起主動進攻。我請求和奮威將軍率兵進取西蜀,拿下西蜀後,進而取張魯,之後留下奮威將軍守在那裡,並與馬超結援,我回來和您一起佔據襄陽,北攻曹操,大事可成。」

周瑜提出的是一個宏大計劃,

想趁曹操無力南下之機去取益州,之後再取漢中,

這樣孫吳的勢力就連有長江的上中下游,地跨揚、荊、益州,以漢中、成都、襄陽為依託,向北方的曹操發起全面進攻。

周瑜還提出聯合馬超的設想,經過多年經營,馬超已整合起涼州一帶的勢力,並聯合了盤踞在關中地區的多路割據力量,發展勢頭很猛,成為曹操眼下最頭疼的心腹大患。

周瑜的這個方案與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很多相似之處,

從氣勢上說甚至超過了「隆中對策」,這個計劃得到了孫權的批准,孫權讓周瑜回江陵準備。

如果後面的事按照周瑜的計划進行,那天下或許沒有「三分」,可能只有「二分」了,因為劉璋暗弱是有目共睹的事,以孫吳此時的實力和士氣一舉拿下益州勝算還是很大的。

益州被攻下,漢中的張魯要麼倒向曹操,要麼被孫吳吞併,而劉備此時還處在發展階段,正忙著到荊州南部搶地盤,獨立攻打益州還是奢望。

可惜天不成事,年僅36歲的周瑜沒回到江陵,就病逝於途中的巴丘,

一般認為他的英年早逝與當初在江陵城外所中的那一箭有關,但這一點也有疑問。

《三國志》說周瑜的傷是「流矢中右脅」,傷得不輕,但也不致命,否則不可能一年多都沒事,更不可能從容地往返於江陵與京口之間。

一年多都沒什麼事,偏偏這個時候就出事了,還是在「出差」的途中。

考慮到周瑜與孫權的戰略分歧,以及周瑜在孫權面前固執已見的情況,說孫權悄悄除掉的周瑜,似乎也可以捕捉到一些影子。

並且,從孫吳內部人事結構來看,

周瑜其實並不是孫權的絕對心腹,而屬於孫權設法防範的人。

孫氏基業到孫權手中已歷經2代3任,孫權是從孫堅、孫策手中接的班,孫堅在時用了一批人,孫策在時又有一批人追隨,孫權掌權,也有新人加入。如此,孫吳內部其實就形成了「老、中、青」3代人,

這裡指的不是年齡,而是追隨孫氏的時間。

「老一代」包括程普、吳景、孫賁、孫河、徐琨、黃蓋、韓當、朱治等人,他們自孫堅時代開始追隨;「中一代」是孫策時代加入的,包括張昭、張紘、周瑜、蔣欽、周泰、陳武、董襲、呂范、凌操、太史慈、賀齊等人;「輕一代」是孫權發現和培養的新人,包括魯肅、呂岱、呂蒙、徐盛、潘璋、駱統、朱然、是儀、胡綜、朱桓、步騭、陸績、陸遜等。

孫權很會帶隊伍,會用人,「老中青」都用,但還是有差別的,

真正的實權、重權多交給「青一代」。

在這個權力拚圖中周瑜其實屬於「中一代」,情況與張昭類似,只是周瑜比張昭更忠心於孫權,孫權也更多地依賴於他。

周瑜在赤壁之戰建立了不二功勛,在孫吳的權威如日中天,

但這也正像《影》中的大都督那樣,犯了人臣之忌。

偏偏在這時,周瑜又竭力反對孫權的既定方針,孫權對周瑜的心態難免會發生一些變化。

按照史書記載,孫權其實已同意了周瑜提出的計劃,

但周瑜死後孫權好像把這件事忘得一乾二淨,

他立即下令將周瑜的舊部從江陵完全撤出,讓劉備擁有了整個南郡。

好書推薦

《司馬懿》上下冊

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 著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周瑜 | 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