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績邁教育:GMAT邏輯之削弱題
來自專欄 GMAT邏輯每日一題
GMAT八大主流題型里,weaken類題型的出現概率以及對應的權重都是相對來說比較大的, 加之其對應的解題策略與strengthen 和evaluation一類的題型非常相似,甚至有很多互通之處,所以當我們在對待這一種題型的時候一定要建立起一種清晰認識並輔以對應的技巧。
我今天想簡單的談一談我對weaken類型題目一些認識,希望我的梳理對同學們會有一些幫助。 在Weaken類的題目里,我會先把這一類題目分成4大類, 分別為:
1. 一般型結論 2. 條件型結3. 因果型結論 4. 類比型結論
1. 一般型結論代表了削弱型題型的一種主流思路,我們通常把它稱之為斷橋法, 簡單的來說就是從條件(premise)到結論(conclusion)這樣一個過程, 所以我們可以把邏輯大致拆分成三個結構, 條件 結論 和從條件到結論這樣一條推理路徑, 而常規的weaken題型的 攻擊原理呢 一般是集中在路徑的本身,而不會 touch 條件和結論。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條件:我的鄰居都有車 結論:所以我也有車。 很明顯這是一組關聯性不強的推理鏈, 那麼如何去削弱它呢? 我給的答案是: 鄰居車的有無並不會影響我是否有車。 我們可以看看這個答案,他是否直接攻擊了我的條件,說明我的條件的真實性? 沒有! 是否又對我的結論產生了質疑? 也沒有! 而是攻擊了我從條件到結論的這條路徑! 所以說常規的weaken類型,記住攻擊點是路徑!
2. 條件性推理題的題型則有它自己的特點,比如它的conclusion一般是由 provided 或if 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比如if A 發生,則B 發生, 那麼我們削弱的策略呢,相對比較簡單就是從選項里找一個選項來證明 if A 發生了,B卻沒有發生。答案一般都是在解釋為什麼或者說是什麼影響了A發生而B卻沒有發生的這樣一個事實。
3. 因果型結論, 因果型結論的題相對來說比較多, 對應的解題策略可分為四種:
A 他因削弱 (是其他原因或可能導致該結果)
B 割斷因果:或有因無果或有果無因
C 因果顛倒了
D 顯示因果關係的資料不準確
用例子來解釋一下吧, 比如說我的結論是 讀書讀的多的人聰明, 那麼他因削弱怎麼削?
「牛奶喝的多的人也聰明」,這種解法的原理便是找出另外一個可能性來降低已有的可能性。
然後割斷因果: 實驗表明,讀書讀的多的人喜歡社交, 這叫有因無果。
緊接著因果顛倒 「並不是讀書讀得多的人更聰明,而是聰明的人更喜歡多讀書」這是將因和果顛倒來進行削弱, 最後一點就比較簡單了, 只是強調數據是對的,也就是重複一下題干。
4. 類比型結論,一般題干會交代一組相似的事物,但僅僅只是相似,然後問題讓我們進行weaken, 那麼我們常規的解題技巧則是 去說明該組事物的差異性, 比如說在實驗室里科學家人造出了一種稀有元素,然後這種稀有元素的必須在特殊的溫度,濕度,壓強的條件下才能產生,並且是以一種線性結構呈現, 而據考證這種元素已經出現在了自然界,於是結論是,科學家可以利用其元素在實驗室里呈現的特性去勘測發現了該元素那一地段的環境特徵。 如何削弱? 答案也是一針見血的直接說 自然界的該元素 其組成結構不可知! 言下之意便是, 結構不一樣那麼呈現的特性當然也不一樣, 所以沒辦法根據參考實驗室的數據去勘測自然界里一某個地段的數據。
GMAT 削弱題型其實相同了並不難, 總結經驗和反覆揣摩永遠才是唯一的捷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