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建診所路上的那些坑

籌建診所路上的那些坑

這短短4年,恰好趕上了醫療改革好時代。私立醫療機構雨後春筍般崛起,對於專業人員的需求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算上大大小小參與的醫療籌建和運營項目,雖然說不那麼多,但也有些心得體會(應該算是我同輩裡面經驗頗豐的)。有些項目參與了前期從裝修設計開始的籌建,有些項目則是籌建團隊到後期運營。今天就來叨叨那些籌建診所路上的一些大坑,由於小坑無數,各地還有各地特色的小坑,因此就籠統說一些顯而易見的大坑。

1

選址的坑

李嘉誠說過一句話: 除了地段還是地段。國外某個醫生集團當時和我交流時後關於地址只說了一句話:location,location and location。選址的坑有兩個:第一個是選址是否和今後自己擬定開展的業務有關,即周邊是否有協同效應或者客戶。第二個是選址中那些前期應該做好的背景調查。對於任何私立醫療機構來說,地段選址和周圍的液態以及分布人群有著重要關係。瑞金、中山、仁濟、華山等百年老店就算是搬到上海遠郊也會有大量患者。但對於新建醫療機構來說,如果選址周邊配套很少,或者交通比較不方便,那對於初期的業務量和專家簽約存在一定影響(出行時間成本過高)。選址的定位一定程度上也取決於今後運營模式的定位,比如兒科一定選址離居民區近的,口腔、醫美或康復通常選址白領CBD集中區域。當然,好的地段,其租金成本一定會比偏僻地區貴很多。雖然成本也需要考慮,但無數個現貨案例證明,良好的地理位置是成功因素之一,千萬不要就因為那些租金而選擇和自己業務開展不符的區域。更何況租金這種事情,其實是有談判技巧的,包括免租期(如果準備充分,免租期可以推進很多事情,變相節約了成本)。第二個坑是關於通道、層高、供電、周邊鄰里關係的調研。因為涉及到消防、業務開展硬性規定(比如手術室凈高必須大於2.8米)、醫療機構需要2路供電、環評等等。聽聞不少項目是掛在了環評上,或者消防不通過進行了改建,耽誤了整個工期。因此,建議選址時候背調越充分越好,同時把專業的事情給專業的公司去完成,會省了不少心。

2

設計和裝修的坑

雖然目前國家說診所開始後置審批,但筆者目前了解下來估計在上海還沒有落地。因此,在開始平面設計時建議組建設計團隊,其中包括醫療人員(實際使用者)、運營人員(實際使用者)、設計部門及相關部門審圖的老師們(衛生和消防)。這樣構成的四方人員,可以最大程度節約溝通成本,並且可最大程度避免設計和實際使用上面的矛盾問題。良好的設計平面既符合各相關部門的要求,又能滿足臨床和運營條線的需求。切記閉門造車,到頭來可能會導致「從頭再來」。開始施工後,一定要找專業監理或者自己的工程經理駐場協調一些事宜,因為總有突發的意外的情況,需要現場協助決斷和解決,這時專業人員對於整個工程的把控和項目的理解就變得至關重要。尤其醫療項目,其中涉及了上下水、弱電、輻射、氣體等,更需要有現場指揮官進行統籌安排,避免各家打架。關於裝修,好是沒有極限的。否則為何說建築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裝修和裝飾完全看預算和商業定位。定位社區,客單價50-100元/人次那麼普通裝修就OK,畢竟是跑量的生意。定位高端,客單價1000/人次那麼就需要拿出和價格及受眾人群匹配的裝飾裝修風格。當然,現在裝修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會變成成本,所以並不是越高級越好。可以找那些有許多醫療項目的工程或裝修公司,有時他們也會根據客戶的需求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並且,有些供應商已經做出了口碑,在衛生部門自己也有品牌背書。

3

設備採購的坑

採購一直是一個企業裡面比較敏感的一個部門。之所以倡導陽光採購是因為採購能牽扯到太多的利益部門和鏈條。因此,也經常見到很多投資人自己管採購或者股東管理採購部門,由於是花自己的錢,相對聘請人員來說更加「放心」。但無論採購是哪方人管,醫療設備的採購一定切記遵守「貨比三家」原則。同時需要做好以下調研:1、購買醫療設備的目的是什麼?使用頻率預估如何?2、購買醫療設備是否聽取了目前正在使用該醫療設備至少三個以上醫生的使用感受?3、購買的醫療設備目前在行業中的使用情況和市場佔有率情況。做好功課,再去尋找供應商。有些產品是直銷,有些產品是代理經銷商,都需要逐一完善,並且對於價格、質量保證、維修保養、發貨周期都要做好相關約束和溝通。另外,如果是大型設備,一定和施工方也進行對接,確保設備的吊裝(比如DR、CT等)可以配合工期按時進入。另外,採購設備建議分期進行,首先是診所/門診運營必備的大型設備,再次是必備的中小型設備,最後是常用耗材。並不需要所有設備一步到位,畢竟設備買入以後就開始計算折舊,都會變成成本。而且目前醫療設備更新速度太快,因此在籌建期,只要購買運營後1-2年內所需要使用的設備即可,這樣也可以減少投資壓力。

結語

任何實體醫療機構,相信在籌建和運營路上都有走過不同的坑,那些踩過的坑付出的都是汗水和金錢。因此,對於一個醫療機構來說,一定要及時總結,避免兩次掉入同樣的坑。對於初入醫療機構的人來說,建議集思廣益,多學習,多總結,可以避免掉到顯而易見的大坑裡面去。當然,小坑無數,畢竟成長之路上摔摔跌跌才能健康成長。最後祝大家都不入坑~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私人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