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讓爸爸媽媽少掉進理財的「坑」里?

怎麼才能讓爸爸媽媽少掉進理財的「坑」里?

米小粒相信,很多人為家長受騙頭疼。

不知朋友們有沒有這樣的煩惱,步入中老年的爸爸媽媽,常常會掉入一些不可思議的「坑」,這些「坑」常常與理財相關。

  可能礙於面子,爸爸媽媽掉「坑」後,常常不好意思告訴家人;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掉了「坑」。。。

  如何才能讓爸爸媽媽少掉坑?作為兒女,你先成為他們的啟蒙理財師吧~~

  一

  我們公司一位理財規劃師小夥伴,過年期間發條朋友圈吐槽——

  過年期間家裡人拿出了一堆保單讓她看,結果她認真瀏覽後發現老媽買的大都是些收益率非常低的儲蓄型保險。

  作為一名大學學金融、現在又從事家庭理財工作的專業人士,終於把自己所學知識用在家庭投資、理財分析上,對家庭來說應該算一種優勢。但往往越專業,面對長輩不成章法的理財行為,無力感就越強。

  我也曾經吐槽過自己的母親。大家都知道我一直是「反分紅險」的,結果有一天發現我媽居然買了一份分紅險。

  看到這條朋友圈,有種惺惺惜惺惺的感覺,我便跟這個小夥伴聊了聊。

  原來這位小夥伴有一對理念衝突非常激烈的父母:

  母親非常相信保險,認為保險能提供所有的保障,但父親卻堅信賣保險的都是騙子。

  母親在購買保險後,2015年下半年,被查出患了甲狀腺癌,幸虧這種病只要及時治療效果都不錯,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因為這病,母親從重疾險中得到了10萬元理賠,從此更加深信保險的作用,在2015年下半年,一下子給全家人都買了保險。

  8份保單,全家人每年三萬的保費,母親默默地全承擔了。

  今年過年,母親拿出最近幾年買的保險產品給小夥伴看,她發現大部分保單的性價比都屬於市場同類產品中比較差的。

  其實這種故事可能很多粉絲都覺得眼熟——這說的不就是我家的事嘛!

  我們這些有一定見識、自身受過一定理財教育的年輕人,有一個很重要的責任,就是協助家裡的長輩辨識緊緊圍繞他們的眾多理財陷阱。

  現在很多所謂理財師或者保險銷售人員,最喜歡的客戶就是老年人。因為他們容易被忽悠,容易因為一點小利就咬鉤。

  比如很多老人在第一次購買保險收到理賠後,就無限信任保險,繼而不加辨別地購買一些性價比不高的保險產品。

  不過這算是諸多理財「坑」里影響最小的了。

  二

  還有什麼「坑」是爸爸媽媽常常會掉入的嗎?

  我們在新聞中找幾個常見的「坑」:

  第一類坑,「免費」養生保健坑,引君入瓮。

  這是最常見的一類坑。爸爸媽媽步入中老年,有些小病小痛是很常見的,對養生保健自然關注較多。很多保健品或保健器械的營銷就瞄準了中老年人。這是近十年都十分熱門的「體驗式銷售」策略。

  朋友的一個親戚,由於患帕金森症,為了恢復身體機能,幾乎天天都會去「免費體驗」某品牌的按摩椅,平時省吃儉用的她,竟然決定花1萬多元去購買一台這樣的按摩椅。

  相信這樣的案例在中老年人群體里比比皆是。

  有銷售人員總結過此類「免費體驗」的五步「洗腦法」:

  第一步 帶老人唱歌,進入興奮狀態;

  第二步 讓老人真誠聽課,消除抵觸心理。

  告誡爸爸媽媽有幾類人治療效果不會好:心態不好的人;不認真聽課的人,性急沒耐性的人,不認真治療的人,對好轉沒反應的人;

  對老人進行心理建設:人老了,錢財身外物,健康最重要,要投資健康;

  第三步 讓老人現身說法,給同伴洗腦:「我有啥啥病,大醫院跑了不少,都沒什麼效果,自從用了某某治療儀,身體也好多了,腿腳 也靈便了。」「人老了,不就圖個健康嗎?錢有什麼用啊?」

  第四步 攻心服務,給老人「兒女親情」:用體貼、聊天的方式,讓老人自覺地講出自己的家庭情況,判斷誰有購買能力;並且告訴老人,免費體驗的話,每天的時間有限,只能發揮儀器的部分功能;如果回家做上幾次,效果就更好了;

  另外,給老人列出幾十種好轉反應,總之就是使用儀器後的常見反應,都歸入好轉反應中,「繼續用就好了。」

  第五步 從眾效應,讓老人自己打開錢袋子。免費體驗一段時間後,告訴老人,這麼好的機器,為什麼不買一台回去呢?多方便啊~~這麼多人買的東西,不會錯的。老人想著想著就找開錢袋子了。

  對於這種「免費體驗」的方式,首先可以和爸爸媽媽分析其中的銷售邏輯(如上);第二,可以帶著父母上網查查該品牌的資料,父母的網路素養通常比較差,你可以手把手地教一教;第三,可以在網上商城去查一查該品牌的價格,或者同類產品的價格。

  第二類坑,預存款項成股東

  預存款項,成為水果店、蔬菜店股東,這是目前在社區常見的一種「坑」。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談過身邊發生的類似事件(漲姿勢帖|「龐氏騙局」騙到家門口,這年頭買個水果也會演變成金融詐騙,你身邊還有多少不知道的陷阱?)

  這類陷阱,中招的不止是中老年人,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也很容易中招的。

  當時我們討論的是「水果營行」的個案,這個號稱「水果界的阿里巴巴」突然關門,拖欠供應商貨款、員工工資、消費者大筆預存金,涉案金額達3億元,CEO被刑拘,實際控制人攜款逃往荷蘭。

  這個「水果營行」不僅鼓勵大家大量預存款,還會向預存了水果金的會員兜售他們的股權方案,鼓勵大家參與開店計劃(其實就是解決開店的資金問題),參與資本動作,迅速擴張。

  投資10萬,每月回收2-3萬,一年翻三倍,比任何高利貸都過癮。高利貸月息6分已經駭人聽聞了,水果營行承諾的收益水平,已經相當於高利貸月息20分了。

  你惦記別人的收益,別人惦記著你的本金,典型的龐氏騙局。

  社區里此類騙局很多,請一定要讓父母擦亮眼睛。

  第三類坑,高收益、保本保息理財騙局

  這也是媒體上的一則報道:

  「年化收益率18%!100元起投、保本保息、開戶再送一桶油一袋米……」即使有著大半輩子投資股市及國債的經歷,李老先生還是沒有躲過P2P這顆「雷」。在接連分兩次投入的30萬元的「高收益互聯網保本理財產品」到期後,拿著合同準備提款的李老先生突然發現,前兩天還門庭若市的「理財營業部」竟然「鐵將軍」把門,而原先推薦自己購買產品的「經理」也「人間蒸發」了。

  向來按時發放利息、號稱母公司是國有企業、比銀行還要氣派的大公司怎麼可能一夜之間突然消失?這本金要問誰去拿?

  李老先生維權過程中,認識了幾十個和他有類似遭遇的受害者。「問下來基本都是和我一樣的退休老年人,很多都是從附近小區出去遛彎的時候,被邀請到這家公司參觀、領開戶禮,最後看中比銀行高的利息中了套,最少損失了2萬元,最多的投了70多萬元,真是腸子也悔青了!」

  這類個案很多,應該告訴你的爸爸媽媽,「保本保息」和「高收益」,這兩個詞是不可能並存的。這一點應該牢牢地植入到每一個人的心裡。

  第四類坑 分紅險,給孫輩的一份「心意」

  關於分紅險,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

  所謂分紅險,是指那些產品名稱上標註為「分紅型」的理財型保險產品:有固定返還,例如一年一返還,兩年一返還,三年、五年一返還,或是孩子大一到大四,連續四年一返還等等;再加上不保證的分紅,保額幾乎等於所繳保費。

  這類保險的關鍵詞,通常是「固定」、「返還」、「養老金」、「教育金」。

  收益一般相當於銀行定期,不如一個貨幣基金和基金定投。

  分紅險瞄準老年人的時候,常常會找出這樣的話術:

  每年繳5萬,連續繳10年,每年或者隔年返還,這個返還是終身的哦。可以讓你愛的人,你的孫子孫女一輩子都可以拿錢了,這不是終身的保障嗎?也是你對他們的一片心意啊。

  關於分紅險的套路,詳見我之前的文章:為什麼我說這樣的產品不能買(續)| 深度解構「分紅險」銷售套路

  以上就是針對老年人的常見「坑」,必須提醒老年人擦亮眼睛。

  三

  應該如何把財商教育向老年人推廣呢?

  現在的社會環境、知識更新太快,年輕人尚且不能快速吸收,中老年人的知識結構更新更慢,這讓他們成為理財騙局的「易感人群」,所以必須想辦法對他們進行理財「專項教育」。

  誰來教育他們,我覺得通過我們這些子女進行,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途徑。這也是為人子女的責任。

  除了經常給他們講講最近常見的理財之「坑」外,還要告訴他們一些基礎的「理財知識」

  1

  高風險高收益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不存在低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承諾回報遠超過銀行貸款利率的理財產品一定要小心。

  2

  龐氏騙局

  金字塔騙局(Pyramid scheme)的始祖,很多非法的傳銷集團就是用這一招聚斂錢財的,這種騙術是19世紀一個叫查爾斯·龐茲的義大利裔投機商人「發明」的。結果到中國後,被翻譯為「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在中國又稱「拆東牆補西牆」,「空手套白狼」。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前面提到的第二類坑就是典型的龐氏騙局。

  3

  理財目標要明確化

  弄清楚理財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比如說:買一份保險是為了解決醫療和保障問題,如果不能解決,這種產品就不要買。不要為了買保險而買。

  4

  正確認識風險承受能力

  老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一般是相當保守的,但很多老人可能壓根沒有風險承受能力的概念。

  所以,我們要跟老年人說「如果你希望完全沒有風險,那你的收入就應當跟貨幣基金差不多」(什麼是貨幣基金,在公眾號中回復關鍵詞「存錢」)。如果願意承擔一點風險,那就可以做基金定投,或者用組合式的基金做定期投入。

  其他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就算每年有10-20%收益,都基本不適合老年人。

  這些理財教育都是靠平時零散的信息植入。

  四

  最最重要的是,跟父母進行財商教育,你的態度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如果態度不好,父母就可能會認為你在進行人身攻擊,以下犯上,否定他的人生經驗。而且,世界上所有騙子的態度都是非常好的,騙子的甜言蜜語總能提升老年人對自我價值認知的程度。所以,在態度上我們要向騙子學習,要比騙子還循循善誘,父母才可能欣然接受你的觀點。

  這裡教給大家一個竅門,轉發孫老師我的文章給你的父母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你可以在文章中總結一些定期和父母溝通的要點(偷笑)。

  我未來也會做一個「理財防坑」的系列,揭露各種各樣的騙局。

  老年人有一個特性,一旦他們覺得某一種聲音有道理,他的信任感就會不斷被強化。

  總體而言,我們應該把老年人理財納入家庭理財布局中,與父母一起思考家庭理財目標。

  比如說,當我們在思考自己的養老金、孩子教育金的同時,也應把老年人的醫療支持放入規劃中,並且把這份規劃給父母看。

  一邊做規劃,一邊進行財商教育。讓父母感受到你的生活很靠譜,你很懂理財,騙子就沒有可乘之機了。

  五

  老年人財商教育的問題不可迴避,同時也要講究方法和策略。

  我們要用開放的心態與爸爸媽媽溝通,把他們培養成終身學習的參與者。

  這樣才能築起一道遠離騙子的防火牆。


推薦閱讀:

TAG:理財計劃 | 個人理財 | 理財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