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13部日本電影創歷史紀錄:大銀幕咖喱味變淡,和風漸起

1年13部日本電影創歷史紀錄:大銀幕咖喱味變淡,和風漸起

來自專欄深壹

文丨雲飛

三部日本電影在同一檔期公映,內地銀幕出現了少有的「奇觀」——上映已有一周的《鎌倉物語》與《念念手記》,以及「空降」在中秋檔的日本動畫《哥斯拉:怪獸行星》,內地大銀幕颳起陣陣「和風」。

作為好萊塢電影之外數量最多的外語片,日本電影似乎在2018年迎來了小高潮,繼《小偷家族》創造日本真人電影票房紀錄後,《鎌倉物語》也以2500萬成為內地影史開畫最高的日本真人電影之一。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進擊的日本電影與印度電影構成某種反差:曾經《摔跤吧!爸爸》掀起的印度電影熱潮,讓和風相形見絀。歷經一年半的審美疲勞鬱積,大銀幕咖喱味消褪,《廁所英雄》《巴霍巴利王2:終結》《蘇丹》等票房逐漸走低,而日本電影正在蠢蠢欲動。

12億的票房巔峰之後,印度片在華划出票房跳水線

橫空出世的《摔跤吧!爸爸》刷新了內地觀眾對印度電影的刻板印象。「一言不合就跳舞」的敘事模板之外,印度電影也有鞭辟入裡的針砭時弊,更不乏打動人心的普世情感。好萊塢之外的又一大電影製造基地寶萊塢,從此成為中國觀眾的「心頭好」,引進印度電影似乎成為一門好生意。

自2018年至今,共有6部電影引進內地,分別是《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線》《廁所英雄》《巴霍巴利王2:終結》《蘇丹》,與同檔期的國產片相比,印度電影依然是口碑的代名詞。

聚焦現實生活與社會議題,是大多數印度電影的共性,《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用蘿莉與大叔的經典二元人設,探討平凡生活中穿越種族的普世大愛;《神秘巨星》與《摔跤吧!爸爸》一樣,有男權社會下的女性議題,描述女性掌握命運主動權的勵志故事;而《起跑線》所折射的「學區房」等教育痛點,也為中國觀眾所感同身受。

可以說,在觀照現實的敘事中加入喜劇/動作/家庭等元素,是印度電影的類型化呈現。然而,中國觀眾在連續觀看多部印度電影后,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熟悉了「套路」之後,由《摔跤吧!爸爸》所帶來的新奇感迅速消褪,觀影慾望也大大降低。題材上的大同小異,無疑進一步降低了觀眾用腳投票的概率。

除此之外,一旦電影故事講述的是民族史詩,缺乏心理共鳴與共情基礎的中國觀眾,便不再買賬。如《巴霍巴利王2:終結》與《蘇丹》,便未能乘著印度電影火爆的東風在內地賺一把。

自《摔跤吧!爸爸》之後,印度電影在華票房就划出了一條逐步下降的曲線,從7.47億的《神秘巨星》到2.86億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從2.1億的《起跑線》到9460萬的《廁所英雄》,從7800萬的《巴霍巴利王2:終結》到3596萬的《蘇丹》,印度電影的市場紅利被逐步稀釋。

今年13部日本電影在華公映,《鎌倉物語》《小偷家族》悄然回溫

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同屬東亞文化圈的日本影視作品,對中國有強大的輻射效應。【鋒芒智庫】曾撰文指出,日本電影在華表現兩極分化,動畫電影因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往往表現上佳;而真人電影則因節奏緩慢等原因,並不盡如人意。從引進內地的情況看,特殊歷史原因讓日本電影的引進,更多受到了兩國關係的影響,因此曾有長達十多年的低潮期,在2015年後終於回暖。

不知不覺間有13部日本電影公映的2018年,創造了歷史紀錄。在邦交關係緩和的2016年,引進內地的日本電影也只有《墊底辣妹》《你的名字。》等11部之多。如今,算上已經公映的12部影片,還有暫定11月的《銀魂2》,2018年註定要成為日本電影來華的「大年」。

動畫片的強勢表現,顯示出中國觀眾的消費慣性。在六一公映的《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成為六一檔表現最好的動畫片,僅次於國產黑馬《超時空同居》。其2.09億的票房落點,也足以擠入日本電影排行榜的TOP 3。強勢的日本動畫片,用壓倒性的優勢領先真人電影——在TOP 10中,共有《你的名字。》等8部動畫片名列其中,而真人電影只有《銀魂》與《小偷家族》兩部而已。

不過,2018年的日本真人電影,也有悄然回溫的跡象。在暑期檔上映的《小偷家族》,竟然在《一出好戲》《愛情公寓》《巨齒鯊》的三重夾擊之下,斬獲了9663萬票房,億元的體量已經是日本真人電影的歷史紀錄,超過了銀魂的8143萬。

即便在大盤冷至冰點的9月,《鎌倉物語》也並非毫無看點,首周2500萬票房雖然比不上同檔期的《反貪風暴3》,但也是日本真人電影中的最好表現之一。第三方平台貓眼票房預測,《鎌倉物語》有望以4400萬票房收官,如此成績,也足以與4823萬的《寄生獸》「平起平坐」,名列日本真人電影中的TOP 4。

3000萬票房是一道坎,真人電影票房體量仍然有限

不得不說,即便印度電影的票房在逐漸走低,但其市場基數依然大於日本真人電影。近兩年來票房表現最差的《蘇丹》都有3596萬進賬,而能達到這一量級的日本真人電影,只有《小偷家族》《銀魂》《寄生獸》《墊底辣妹》和《鎌倉物語》五部而已。

對日本真人電影來說,3000萬票房似乎是一道坎,許多影片都未能邁過。僅2018年在內地公映的日本真人電影,主打奇幻與推理的《浪矢解憂雜貨店》,把喜劇與運動熔於一爐的《戀愛迴旋》,曾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一票難求的《晝顏》,以及劇情片《生存家族》和懸疑片《第三度嫌疑人》,都未能超過3000萬票房。其中表現最差的《第三度嫌疑人》,甚至只有452萬票房,還比不上粗製濫造的國產驚悚片。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票房乏力的日本真人電影,並非毫無誠意的圈錢之作,《戀愛迴旋》《浪矢解憂雜貨店》等都有7.0+的豆瓣評分。而梳理日本真人電影近10年來表現,口碑與票房的倒掛已經成為了常態。如2017年宣發聲勢浩大的《深夜食堂2》,小林薰親自來中國站台,雖然豆瓣評分有8.0之高,但票房最終只有1388萬,可以說一敗塗地;評分高達8.1分的《墊底辣妹》,其票房也只有3758萬而已。

好在內地電影市場成熟度日漸提高,觀眾群體在日漸分化,以細膩情感、緩慢節奏、家庭主題為主體的日本真人電影,也逐漸在一二線城市有了相對固定的擁躉。《小偷家族》與《鎌倉物語》所掀起的市場回溫,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推薦閱讀:

TAG:日本電影 | 印度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