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X和16th的一個有意思的差異點

16X和16th的一個有意思的差異點

來自專欄起名廢的無聊專欄137 人贊了文章

懸浮點膠2.0 VS 塑料緩衝邊框

各位看上面這張圖,發現什麼了嗎?

16X的四周邊框貌似比16th都稍微寬了一絲絲。

沒猜錯,因為懸浮點膠工藝是不會給屏佔比添麻煩的,而塑料包邊就會。

已知屏幕同為6.0寸,所以屏佔比也是要低一丟丟的,當然了,高一點低一點顯然沒任何用處。

但是為什麼要提呢?

因為這倆工藝很有意思

先說說這個傳統的塑料包邊工藝吧

很早很早之前我寫過一篇回答各位不要嫌棄哈哈,裡面有大概提到這個工藝的構成。

樂視新出的旗艦手機的配置比小米高那麼多為什麼小米的手機依舊有人買??

www.zhihu.com圖標

它的由來,要歸功於APPLE

前三代長這樣:

四周的金屬邊框,玻璃還和邊框留有縫隙,即使是這樣,因為當時根本就沒有這麼大屏的玻璃手機出現,還是相對不耐摔的。

而且奈何與厚度,

到了iPhone4就變成了:

這是塑料包邊的初始形態,玻璃四周有一圈塑料包裹,受到碰撞時塑料包邊先發生形變來保護玻璃。(雖然依然是當時最易碎的手機,猜猜我怎麼知道的?)

然後到了下一代:

最外邊是金屬邊框,中間夾著塑料支架,最裡層才是脆弱的玻璃。

防摔的能力體提高很多, 從此,到2.5D玻璃的iPhone6-7-8,直到現在的iPhone Xs Max,也依然是這種的防摔結構。

而且現在絕大多數安卓里也都是這種的構造,以OV最為突出(不曉得為啥)

轉眼間到了全面屏時代,到了一個連緩衝邊都會影響到了整體美觀的時代。

三星率先去掉了緩衝邊(原理和點膠估計是大同小異的)

使得S8正臉十分驚艷

好吧至少在當時。

那我們直接生硬的轉到16th的懸浮點膠2.0好了:

簡單來講就是讓屏幕直接和框架錯開,這樣就不會被擠碎裂了。

下圖的是PRO6和魅族15的橫切圖

可以清楚的看到三層的結構即:最外側的金屬框-塑料緩衝邊-屏幕。

下圖就是我照貓畫虎做出來的示意圖了:

此圖並非實際結構,因為我也不知道最精確的內構

但是能大概的表達為何16th兼顧窄邊框和防摔的原因了。

這兩者結構的差異所表達的思路其實和汽車界的25%小疊角碰撞測試中各廠商的思路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家都知道安全做的最好的汽車廠家之一是沃爾沃,他們在應對小疊角的碰撞測試時,都是下面這種操作:

使用一個巧妙的結構,直接滑走,避開正面硬鋼。

知乎有針對沃爾沃這種四兩撥千斤的專貼:

zhihu.com/question/2796

而其他的廠商,選擇了使用車身自身的剛性硬抗:

當然這並不是說誰好誰壞,只是我想起這個自認為生動地例子來了。

沃爾沃的操作類似於16th,不會硬吃,能卸就卸,16X則是靠金屬機身和塑料緩衝扛下來。

還有,也是因為16X多出的這一圈塑料,就能完美的解釋前段時間所謂「魅族16th大面積開膠」的事情了。

因為16th的點膠省去了塑料緩衝邊,頂部額頭搞的還很窄,為了權衡前置攝像頭的成像效果,所以額頭的2.5D弧度很低,然後某個角度會呈現出;

開膠了?NONONO,沒有塑料緩衝邊的包裹,光線能直接透過玻璃看到側面的膠,造成開膠的假象。

下面就是16X的頂部,弧度依然小,但是並沒有這個錯覺了。

放圖看看差異吧,是微距,效果會比較誇張:

請忽略0.4mm的鋼化膜

16X和16th的對比文章安排上了

推薦閱讀:

TAG:魅族科技 | 魅族16 | 魅族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