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goes on|被設計的人生與終點
來自專欄看世界4 人贊了文章
前些天剛看完了電影《天才少女》。並沒有多麼有名,甚至在評分上也沒有多麼好的評價。一部簡單普通的電影。甚至於我觀看這部電影的初始動機也只是想看看美隊演的生活片。
我們許許多多平凡的人,做大部分事情的動機都是這樣而已。世俗的,簡單的,甚至是有那麼一點點羞於啟齒。可能事後我們會下意識的美化自己的記憶,為自己的某些行為安上更加冠冕堂皇的動機與理由。
不過即使如此,能夠這樣任性行事的,往往也只是在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之上。在中國成長起來的青年人們,應當早已經習慣了自己被安排的人生。
從小業餘時間要拿來去哪裡補課,去學習某些興趣愛好與技能,上什麼樣的中學,大學上什麼樣的專業。甚至要和什麼樣的人談戀愛,結婚生子,都已被早早地預定了下來。
我們的父母們習慣了為我們設置目標,大的小的,遠的近的,他們著迷於把我們框在他們所認定的「正道」里。這一條道路安全、穩定可預期。即使最終不能夠得到完全一致的結果,卻也不會相差太遠。
當這種安排與掌控在整個社會中大面積常態化的出現的時候,人們往往就將之視為正常的狀態了,父母覺得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甚至不這麼做是不稱職的;大多數的子女們也習慣了這樣的人生,不用過多的思考和探尋,只要沿著父母指著的路徑走就可以了,不管喜不喜歡,適不適合,這種人生變成了一種理所應當,變成了身為人應當要做的事情。
而中產階級這個概念產生之後,這種虛假的概念給被劃歸在這個範圍之內的人群增添了一層新的焦慮。當社會日漸缺乏階級流動性,如何保住「中產」成為了一場瘟疫式的集體活動。上與下的擠壓之下,中產父母們把自己的孩子推上一條殊途同歸的道路:興趣、補習、外語。而踏上社會的年輕人們,則被塞進毫無建樹的國企,只因為它的「穩定」,而在一層一層的人脈關係和社會關係的裹挾之下,年輕人成了父母眼中的成功「產品」。
天才與凡人
中國的父母有一種「望子成龍」的普遍心態。雖然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從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一刻開始,中國人就喪失了對於血脈的迷信,個人的努力以及用心程度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和高度。
但是完全忽略天資,而設置過於高遠的目標,甚至在人生中的每一步都設置相當高的目標,並不是一種可取的態度。
我們不得不承認,天才是現實存在的,那麼相對於天才,普通人,甚至天資稍差的人,以至於蠢材也都是現實存在的。忽略了這個現實,那麼追隨大流的設定目標,不僅僅是不切實際,反而會造成許多的問題。
首先是父母不能理智的決定對孩子的投入和預期。就像年幼的時候,不對孩子的身體情況,比如手指的長短、樂感、興趣等方面做出評估,就盲目跟風的讓孩子學習鋼琴或者其他各種樂器,在我成長的那個年代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在天才少年李雲迪之後,鋼琴熱更是席捲大江南北。但是中國幾億少年人中,也只是出了一個李雲迪。這種盲目的投入所帶來的結果,一般都會令人失望,而這種失望的情緒又會通過父母傳導給孩子。
孩子同樣會受到巨大的傷害,在被壓制的情況下,被迫做著自己不擅長,不喜歡的事情,並且不斷地承受對比與失敗,對於孩子早期的心理成長與發育或造成極大的危害。
好高騖遠的目標,對於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不斷地失敗,不斷地挫敗會讓孩子成長期本應建立起來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徹底粉碎掉,而由此造成的家庭氣氛差,父母對於孩子因為投入產出不對稱而產生的不滿,會讓孩子的安全感搖搖欲墜。
我們不能夠預設,每一個人都是一塊未經發掘的璞玉。即使是真的是璞玉,也不能一上來就用極大的力氣來打磨。總需要一點點的敲開外面的包石,小心的不傷害到內里珍貴的玉料,一點一點的讓璞玉從石胎中脫離出來的才是正理。然後要仔細的觀察玉石的顏色,質地,還有紋理的走向。
如果一個雕玉工不了解受傷的玉材隨意雕琢,那麼一塊上好的料子也可能被毀掉。而像翠玉包菜這樣的傳世之寶,玉工利用到了這塊玉材的每一條紋理,每一個顏色分布和玉石本身的形狀,才能成就一件千古奇珍。而對於那些更普通的玉料來說,這種忽略就更是滅頂之災,在笨拙野蠻的錯誤雕琢之後,甚至連補救和重頭再來的機會也沒有了。
怎樣放下心中的焦慮,給與時間與空間,讓每個人都能夠慢慢地從幼年的懵懂之中脫離出來,再仔細的觀察他們的能力與性格,最終再引導和支持他們的選擇,難道這樣不是應該做的事情么?
我們甚至對剛出生的嬰兒,都能給他們設置一個抓周的環節,讓孩子們做出那麼一點選擇,那麼為什麼我么不能夠再多給他們一些機會呢?
平凡人生
很多人似乎覺得這是一個很糟糕的詞:平凡。
每個人在年少時,甚至再大一點,也無數次的做過夢,自己一夜之間忽然因為某件事而不凡起來,脫離平凡而枯燥的人生,成就一番大事業或者大富大貴。
每一個父母也對自己的孩子抱著期望,希望他們可以成為不平凡的人,成為大科學家,大企業家,甚至當上總統總理。
人們對平凡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彷彿落入這個標籤里,人生就成了某種笑話。哪怕真的是如此,人們也要用各種各樣的東西把自己包裝起來。Instagram,朋友圈,每一個能夠假裝,能夠讓自己看起來特別一點,不那麼泯然眾人的地方,都在努力的包裝著自己。一頓網紅店的晚餐,一隻網紅品種的狗,一場網紅目的地的旅遊。所有的努力,都只為了讓自己覺得:我也有那麼一點點的與眾不同。
但也許真正的與眾不同,就在於能夠甘於平凡。接受自己並沒有什麼非常出彩的地方,與自己達成和解。放下所有對於標籤的追逐,把自己的心力與精神放在體會與構建自己真正的生活之上才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的一生,似乎都習慣了別人為我們指出前面的路,限制我們前進的方向。大部分人從來沒有真正坐下來考慮過,我是什麼樣的人,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我怎樣才能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
取而代之的是,人們依然聽從著別人的指示,別人的引導。你要這樣過才是人生,你要擁有這樣東西你才是過得好,你要達成這樣的事情你才是成功。最終我們還是迷失了自己。
我們可以擁有一切別人放在我們面前的東西,但是那些你最終都會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你努力構建起的生活、事業、一切的一切,在某一天可能都會喪失了意義。又或者他們從未擁有意義。
安於平凡
人的一生,並非為了他人的眼光或者評論而存在的。
尋找自己真正的熱情,為之努力,為之奮鬥。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論是否符合世俗的判斷,無論是否符合社會成功的標準,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可行的,能讓自己快樂滿足的生活,那麼也就足夠了。
這是一個每個人都可能擁有自己10秒鐘的名氣的時代。一條抖音,一段微博段子,都可能讓一個人體會一把萬人關注的滋味。
但這背後每一天日出日落的生活,每一天烹炒煎炸的飲食,道路依然是要自己走下去。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不論時代怎麼改變,無論科技怎麼進步,這些東西是亘古不變的。
不論是按照父母的安排一路默默地走到了最後,還是某一瞬間忽然明白,最終尋找或找到了自己的路,人生都依然是在簡單的前進著。
在人生的盡頭,不論你是科學家、企業家、總統總理或者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等待每個人的都是同樣的結局,一捧黃土。
當你回望往事的時候,只要不是滿滿寫著茫然與後悔,那麼這一生,也就沒有荒廢虛度了。
而這一刻站在人生道路中間的我們,是否也已經找到了自己前進的道路,在平凡或者不甘平凡的努力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