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拍攝3萬人馬拉松--2018年北馬拍攝實戰建議

如何拍攝3萬人馬拉松--2018年北馬拍攝實戰建議

來自專欄運動攝影7 人贊了文章

隨著北馬的臨近,有經驗的選手們一個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賽前最後的訓練;首次參賽的選手則會多方與老手們諮詢跑步注意事項。同樣,有經驗的攝影師們也早已想好了如何拍攝北馬,初次參與馬拉松拍攝的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則似乎多些焦慮。簡單總結了幾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攝影:孫學兵)

一、關於拍攝位置選擇

北京本地攝影師,選自己熟悉的區域;建議大家提前踩點,設計好拍攝及轉場路線。

1、 重要地標的拍攝:天安門、長安街一代、電視塔、國家會議中心等等。

2、 選手特寫的拍攝:北馬與其他馬拉松不一樣,集中了全國的3萬精英選手。以往賽事30公里後選手們就拉得很開的情形,在北馬可能僅會出現在3:30前完賽選手。在那之後的選手密度會一直很大。

最好地選手特寫位置:帶彎道的賽道、90度拐角的位置。

北馬挨到常態, 拍攝:關靈

3、 注意找順光的拍攝區。曾經看到朋友圈的一個笑話「北馬你每年都跑西邊,不怕東邊翹起來嗎?」其實往西跑的好處就是除了長安街,大部分區段是順光的。

4、 不同角度的嘗試:天橋、斜坡、自帶攝影梯

首次拍攝的攝影師,不建議前往天安門區和終點區,人多混亂,不能迅速找好拍攝位置的,其實特別不好拍。

3:56人潮湧動的2017年北馬終點(攝影:徐瑾)

二、在密度如此大的比賽中,如何拍攝更多選手?

1)自身可提高:提升拍攝效率,準確對焦和提高拍攝速度。

2)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團隊合作。在賽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攝影師2-3位為一組,佔據賽道左、中、右的位置,制定負責區域,儘可能地擴大被攝者範圍。

三、關於選手通過某點位時間的計算

這裡要計算的就是最快和最慢的選手。前面選手的配速一般是穩定的。而較慢選手一般是後半程明顯慢於前半程,改點的關門時間可以作為參考。

最快選手的完賽時間在2小時10分左右,

最慢選手的完賽時間預計在6小時15分;

如果是在前10公里,則要算上出發時間的干擾,以往北京馬拉松的出發時間大概有30分鐘。

四、關於到達拍攝點位的時間安排

北馬選手眾多,圍觀群眾多,安保人員多,攝影師也多;為搶到好的拍攝位置,需要早早出發。

1)在賽道上拍攝的,建議提前至少1個小時以上;奧林匹克園區建議一個半小時以上。

2)重要的天安門廣場區,3萬多人的盛宴,來得晚的選手會發現存衣和上廁所都是個問題;建議5點30之前進場,而拍攝天安門為背景的攝影師往年都是在5點之前進入拍攝區域,進行休息等待。

3)人口密集度大的終點區,也是7點多要進場,之後終點區會封閉,即使有證有不好進出。

五、關於轉換場地

比賽當天線路是封閉的,不要試圖從線路上開車經過;想開車,從非賽段繞道前行。

比較靠譜的建議是地鐵,好在北京的地鐵四通八達,從一個拍攝點位換到下一個拍攝點位,預計1個小時之內。

共享單車+地鐵的換場方式應該是比較靠譜的(感謝北京有大輛的共享單車;摩拜、小黃等)。

如果是為了拍攝更多選手,一場比賽最多換場一次,兩個換場的場地間要盡量相隔遠一些,才能最大的拍攝到經過的選手。如果相隔太近,換場時錯過的選手就會太多。

如今年北馬:前10公里處拍攝第一場,第一個經過的選手大概是30分鐘(8:00),算上排在隊伍最後通過出發拱門時間;最後一個選手經過10公里大概是1小時20分鐘(8:50);再轉場換到40公里左右。地鐵好時+找拍攝位置大概花去1個來小時,在40公里開始拍的時候大概是10點多,這個時候通過此處的選手大概只有2-3百來人。

(2015年,2016年各區段完賽選手統計,來自北京馬拉松官網)

六、關於不同區段的選手狀態

天安門等待發槍,選手緊張激動;

奔跑在長安街;較為興奮;

跑過昆玉河、蘇州街:相對從容,漸入狀態;

31公里後的科薈橋:北馬第一大坡,疲憊盡顯;

34-36公里的奧林西路:最最艱難的時刻;

38-40公里曲折的國家會議中心、天辰路、大屯路:恨不得早點沖向終點;

40-41.5公里景觀大道;調整狀態,準備做最後的拼搏

最後的4-500米:不顧全程的疲憊,要享受這衝刺的榮耀!

《球哥有話說》

1、賽前準備工作

1、1相機:提前給電池及備用電池充好電、存儲卡格式化(準備好足夠的卡)、相機設置好照片自動翻轉、照片格式JPG 實際照片大小3-5M左右、北京時間,最好備有獨腳架、豎拍手柄。

1、2補給及防護:準備適量的能量補給及飲用水等(我們憑工作證件雖然可以在補給點使用運動員補給,畢竟好多攝影師點位是不在補給點位的)、做好防雨防晒預案、帶上小馬扎、手機及充電寶充足電量、最好準備耳機(賽道周邊噪音很難聽到手機鈴聲)便於賽事中途工作聯繫。

2:與賽事安保人員要友善相處(條件允許儘可能離安保人員遠點),避免發生衝突!(在專業運動員經過自己點位之前一定要服從安保人員的指揮,一般來說專業運動員經過以後,安保級別就會寬鬆很多)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職責安排,雖然我們有組委會發放的攝影證(工作證),但是也不是任何區域都可以進入的,和安保人員處好關係是會給自己帶來方便的。

3:提前到達拍攝機位:到達機位有相對寬鬆的時間熟悉周邊環境,儘可能避免大逆光、背景雜亂的點位。彎道及下橋(大下坡)位置一般都是賽事攝影師喜歡的機位。在等待選手到來時間段內,可以拍攝一些志願者、安保、醫療救護、贊助商露出等相關花絮的照片(因為這是賽事官方宣傳需求)如果看到咱們的攝影師大家相互拍個工作照。

4:拍攝注意事項:一場3萬人的賽事,除了專業選手經過時可以拍攝自己想要的素材,他們對照片沒有啥需求。3個半小時左右的選手經過時賽道上基本上都是塞滿了人,攝影師只需要把自己一側的選手儘可能拍到拍好即可,無需照顧到馬路對面選手,鏡頭在大範圍搜索目標時,對焦速度很難跟上你的拍攝需求。

拍攝樣片:

拍攝:劉光磊

拍攝:劉光磊

拍攝:大梨

拍攝:大梨

要拍好馬拉松,

從熟悉馬拉鬆開始,

用心記錄跑者的一步。

拍攝參考

1、馬拉松攝影基本要素-羅婷

2、馬拉松攝影經驗交流-武曉君

3、《球哥聊北馬拍攝經驗》視頻直播

《球哥聊北馬拍攝經驗》音頻直播

信息來源:

關於賽前的封路,地鐵的閉站與否,建議大家多留意北馬官網與官微。

北馬官網:北京馬拉松賽事官方網站

北馬官微: 搜索公眾號:北京馬拉松

推薦閱讀:

TAG:馬拉松 | 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