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其實就是每個人都「好好說話」

昨天,平時沉寂無聲的小區業主微信群突然炸開鍋來,點開一看,原來3號樓一樓業主正在自家花園裡翻土,突然身後一聲巨響,定睛一看,竟是一個從天而降的已經炸裂的暖水瓶! 

「誰家的熊孩子,也不管管?」

「太可怕了!我再往後退一步,腦袋直接開花!」

直到鄰居東東媽在群里道歉:「親愛的,對不起對不起,是我沒看住我家孩子,抱歉抱歉!」

緊接著,隔壁就傳來了熟悉的東東媽的怒吼聲,東東的尖叫哭喊聲,東東爸的打罵聲。

沒錯,3歲的東東是個愛闖禍的孩子,不是出去玩打別的小朋友,就是搶人家玩具不還,要麼就是一不順心就狂吼大叫,還有就是像昨天——把暖水瓶從自家6樓的窗戶扔出去。

孩子的問題,大多是家長的問題。

很多人可能會說:熊孩子太多就是因為他們背後有「熊家長」。

也有人會猜測:東東媽一定特別溺愛孩子吧,導致他這麼無法無天。

還真不是。東東媽性格開朗外向,東東爸雖然話不多,但對孩子也並不溺愛。兩個人也經常帶著東東去這早教去那興趣班,也挺重視「教育」的。

但是,唯有一點:他們家的人都喜歡「吼著說話」,就是一言不合就大吼,三句不到就打罵。

其實,問題就在這。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家裡也是一樣。

同樣是教育孩子不能亂扔東西,你越吼,越教訓,卻發現越難改變他,而且好像你越用力,他離你越遠。相反,情緒的穩定和順暢的交流,才更容易讓孩子「聽進」你的話。

一個充滿愛和理解的家庭,才會給孩子一個溫馨幸福的童年。而家人之間好好說話,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家教。

我堂哥的故事,或許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

堂哥婚後,把父母接過來,和自己,以及懷孕的妻子一起生活。三世同堂,本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但隨著小寶貝阿和的出生,事情慢慢變化了。

堂嫂每天照顧寶寶,累的不行,怨言不斷;奶奶幫忙照看,但因為育兒理念經常和兒媳發生衝突,比如是不是要追著喂飯、穿得多少、要不要讓寶寶在房間里爬……

堂嫂因為這種事經常和堂哥抱怨,但堂哥只會和稀泥,不解決問題,也不協調溝通;爺爺奶奶年輕時就吵了一輩子,現在也是如此; 

堂哥每天不想聽這些瑣事,最愛的事就是假裝加班,回家越來越少,和堂嫂的關係也越來越差。

但小寶貝阿和越來越

難管了,才4歲,全家沒人能管得了他,脾氣巨大,稍不如意就哭鬧,你讓他向東他偏向西。每天家裡都忙亂不堪,雞飛狗跳。

前幾天,堂哥帶著阿和去公園玩,阿和看到別的小朋友在玩蹺蹺板,很喜歡,他就前去推其中的一個孩子,自己要上去玩,那個孩子肯定是不願意的,阿和一個猛推,那個小孩一躲,結果阿和狠狠地撲倒在地,把下巴磕了一道口子。

這下子家裡又亂起來了。

堂嫂罵堂哥:你怎麼這麼沒用?就帶一次孩子,就給孩子弄傷了!

奶奶罵爺爺:我讓你帶寶寶下去玩,你就懶!要不也不會這樣!

堂哥吼堂嫂:我又不是故意的!再說看你把孩子教育的,要不是他去搶,也不會撲倒!

爺爺吼奶奶:我帶寶寶下樓你一會說我忘給寶寶喝水,一會怪我不給寶寶脫衣服的,不帶寶寶下樓你也吼我,有完沒完!

遇事不責備,才是最好的家庭關係。

這樣戾氣、怨氣衝天的家庭環境,只會養育出兩種孩子:一種是敏感、怯懦、逃避,壓抑的孩子,另一種是不誠實、分裂、暴躁,攻擊性強的孩子,阿和就是後者。

其實,當孩子受挫、做錯事時,不管他是逃避壓抑還是攻擊性爆表,其實他都是在向父母露出疼痛與脆弱的傷口,他們期待的不是家人的互相指責、推脫責任,而是自己的痛苦和無助能被理解、被認可。

我們給孩子怎樣的家庭關係,孩子就會樹立怎樣的價值觀。

看到家庭溫馨和善,他就會對美好生活心生嚮往和尊重;感受到家人對他的理解和深愛,他就會卸下自己的防禦,勇敢地面對挫折,在愛的滋養下向上生長。

家庭治療大師米紐慶曾說:一個理想的家庭,其實就是一個有修復能力的家庭。並沒有一個家庭是沒有衝突、沒有問題的。只要這個家庭具備了修復衝突、解決問題的能力,那它就是一個足夠好的家庭。

好的夫妻關係是平等、合作、溫暖的。夫妻間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好好說話」,就能消除一方的戾氣,一方的怨氣。而這,正是家庭情感流動順暢的關鍵。

但現實中很多家庭的情況往往是,男人成為了爸爸,卻忘了自己還是丈夫,女人成為了媽媽,卻忘了自己還是一個妻子。

父母恩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所以,一個家庭如果想和諧美滿,想讓孩子擁有好的家教,成為一個幸福的人,要做的不是帶孩子去教育機構,而只需做到兩點:夫妻恩愛,好好說話。

請你始終記住,種什麼樣的花,結什麼樣的果。

願我們都能用平和的情緒,滋養孩子幸福的源泉,讓家庭生活煥發出更多光彩。


推薦閱讀:

何炅首次節目中全程黑臉:所謂的高情商就是能好好說話
做一個好好說話的人

TAG:家庭 | 幸福 | 說話 | 好好說話 | 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