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務實與未成年人的務虛

成年人的務實與未成年人的務虛

來自專欄心理學·哲學·批判性思維70 人贊了文章

在中國,按部就班上學讀書的孩子,大學畢業時大概22歲,讀完碩士研究生,大概25歲。

22歲的畢業生,心智上還很不成熟。他們還不如沒有讀過大學,18歲高中畢業後就在職場上摸爬滾打了4年的社會人。

但這並不是什麼壞事。不成熟就是天真,天真就是可愛,可愛就是正義。

可惜,今天是個看臉的社會。漂亮的人,天真起來叫可愛。不漂亮的人,天真起來就叫愚蠢了。所以,我們還是不要強求天真式的可愛,而是追求心智上的成熟吧。

我們不以18歲為界,而是以25歲為界,劃分心智上的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在上批判性思維的課時,我所面對的學員對象不限定年齡群體。對於不同年齡者的觀察,讓我發現許多有趣的差異。

成年人大多不認為自己需要接受教育。他們的確認為自己需要學習,但學習不是被教育。每次上課時,我感覺自己更像是在提供諮詢服務,而不是教育服務。他們似乎更看重從我這裡獲得的資訊,而不是我產出信息的方法和流程。當然,也可能是成年人更講禮貌,不願意咄咄逼人地追問「為什麼」。其實,我很期待他們追問「為什麼」。

總之,成年人培訓和未成年人的教育,最大的分界線在於務實和務虛。所謂務實,就他們想要知道一些能在一個周內派上用場的資訊。所謂「派上用場」,大多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在貨幣收入的增長上。

務虛之人,不那麼關心貨幣收入,或者一周內的貨幣收入。我教中學生時,他們最關心的內容不是寫出邏輯嚴密的工作報告,不是以結構化的發言來讓客戶信服自己,讓團隊里的同事佩服自己。他們最關心大學裡那幾十個主要專業,每個專業都是怎麼一回事?自己應該選擇哪個專業?選定好一個專業後,又該怎麼規劃發展道路?

舉個特別務虛的例子。就「數學的本質」這個話題,成年人大多是聽熱鬧,聽完後當個談資。而未成年人則不一樣,他們真的關心數學的本質是什麼?數學能不能像羅素曾經以為的那樣,被還原為邏輯?亦或者像希爾伯特認為的那樣,數學就是形式化的抽象規則?難道數學是直覺主義者們所說的人類心理活動的產物?哥德爾不完備定理是什麼?它有什麼意義?

問題來了,為什麼成年人更加務實,未成年人更加務虛?換個表述,為什麼未成年人更加關心這些無用的問題?

我想到了一個演化心理學加經濟學的解釋,相當有趣。

眾所周知,人生頭等大事,就是生存。但在後工業革命時代,商品經濟發達,解決溫飽問題沒有什麼難度,中國很少有人會餓死街頭。所以,原人生第二等大事便升格為了人生頭等大事,也就是繁衍。

繁衍,也就是尋找配偶。從基因的視角看,男性和女性是不同的載體,利用其自我複製的策略不同。男性的生殖資源非常廉價,女性的則要懷胎九月,還要哺乳和照料嬰兒。所以,男性理論上可以有無數後代,女性則不行。男性更加花心,女性則更注重後代的質量而不是數量。

如此一來,在長期擇偶中,女性傾向於找資源豐富且對自己熱情善良的男性。而男性則傾向於找年輕漂亮且對自己熱情善良的女性。換言之,男性更看重女性是否長得美貌,而女性相對不那麼看重男性外表上的美貌,而是更看重其獲取資源的能力。

在當代社會,這種獲取資源的能力並不直接反映在體力上,而是更多地表現在智力活動上。這就導致了雙方散發出對方所看重的擇偶信號的信息成本不同。要判斷一個人長得是否貌美如花,只需1秒鐘的時間,看一眼就明白了。但要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卓越的智力,是否對自己忠貞不二,那就要日久見人心了。

雖然男性的額頭上並沒有一個三位數的顯示器,可以自動顯示其離差智商的分數,但女性也有別的方式來判斷一個年輕男性的資源獲取能力。通常,我們就是看這個年輕男性是否能比其他男性做出更高難度的行為。這裡的行為特指藝術和技術。比如繪畫、唱歌、表演樂器、學習知識等等。

凡勃倫在《有閑階級論》的最後一章格外強調,高級學識是金錢文化的一種表現,以古典學和核心的「炫耀性學識」沒有什麼實用價值,它們的作用更多是彰顯擁有者的有閑階級身份。自亞里士多德以來,physis 高於 techne 的風氣在文化界不絕於耳。哪怕在實用主義精神觸及全局的商界,也偶有這種情況。炫耀是人類的生物本能,並不是後天習得的文化。男性炫耀自己的實力,從而讓女性選中自己,這是自然而然的擇偶儀式。

在後工業革命時代,我們經歷了大學文憑的通貨膨脹,學歷這種信號已經不如學力這種信號源更可靠。年輕的女性和企業開始以同樣的思路挑選男友和應屆畢業生。他們更看重潛力和學力,而不是愈發廉價的學歷。

假定小美要在小明和小強中做出選擇,那她無法從雙方務實的學識水平中判斷出對方的潛力。因為小美無法控制變數,她無法確定小明和小強之前有沒有在某項務實技能中搶跑。但務虛的能力則更容易體現出個人的潛力,因為人們沒有多強的動力去學習務虛之事,大家都沒有想過要搶跑。

不過,如果大家真的都沒有想過要搶跑,那未成年人還會執著於務虛能力的積累嗎?

人類的幼崽經歷了動物界最長的幼態持續時間,這給了人類幼崽世上最強的學習能力。可惜,這麼說並不能安慰小明和小強,他們並不會因為自己的學習能力比海豚、老鼠、黑猩猩等動物更強而感到自豪。他們的競爭對手是彼此,是其他人類,而不是其他非人動物。

未成年人在務虛能力上互相競爭,成年人則在務實能力和資源存量上互相攀比,也許初始動機只為博紅顏一笑,其持續動機則更多是從眾了。

一提到攀比和競爭,人們會立即聯想起鋪張浪費,想起《世說新語》中的石崇與王愷的花式鬥富。幸運的是,許多中國人經歷了官方宣傳的辯證法教育,也能想到攀比也是有利有弊。它有利於激勵人們努力做出建設性的工作,獲得相應的社會資源,以便做出炫耀性休閑和炫耀性消費。

所以,我並不反對所有的攀比。那些主動反思後依然決定參加攀比遊戲的玩家,理應為自己深思熟慮後的自由決定負責。但是,絕大多數加入這場競爭的玩家絕非有意如此,他們還沒有看清楚用戶協議,就忍不住點了確認按鍵。對於後者,我只想說:醒來,不願意做奴隸的人們。用我們的頭腦,築成我們新的長城。自由意志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每個人被迫發出最後的歡呼聲。

形容一人無憂無慮,我們常常說他「笑得像個孩子」。未成年的孩子和成年的大人,其實都沒有無憂無慮。成年人要在務實之處上競爭,未成年人要在務虛之處上競爭,哪有人肩膀上沒有任何壓力?

但是,如果你認真讀過用戶協議後,才點了確認鍵,那就算做不到無憂無慮,至少也能做到無怨無悔。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TAG:未成年人 | 成年人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