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Theory of Modern Poetry (30)

Theory of Modern Poetry (30)

來自專欄恢復魔法的世界17 人贊了文章

副標題是《——詩歌里場景的抽象化和隱喻化》。

意象圖式結構和隱喻轉喻,都是人類認知體系的基本認知模式,也都是人們自然而然就有的認知能力。而詩歌作為對認知模塊之一的語言模塊進行審美的文學形式,自然就會基於這些認知模型來構建審美模型。對於詩歌的場景而言,其中的意象圖式結構會映射為場景的抽象化,而隱喻轉喻則會映射為場景的隱喻化。這樣的[+抽象化,+隱喻化]的場景特徵,也正是體現了詩歌與散文或小說的界限的特徵。

一、場景的抽象化在語言里和在詩歌里的體現。

在認知語言學裡有被稱為「事件框架」的模型,這個概念大致就相當於是「抽象場景」。比如,「在菜市場買菜」、「在廳里看電視」,都是抽象場景。當然,場景的抽象程度可大可小,範圍可廣可窄,人們各自在心目里都可以隨時按自己想涉及的程度和範圍來定義出各種不同的抽象場景。但大致上,我們還是根據一些較為基本的抽象場景來對這些場景里的細節來進行討論的。於是,在認知語言學裡,場景里會有一系列的事件流程,這些流程可以被稱為「腳本」。當然,每個人心目中的「腳本」並不完全相同,但畢竟由於人們有著普遍的認知能力,因此這些事件流程其實也可以被還原解釋為「普遍原則+可變參數」的模型。也就是說,人們對「腳本」的理解不同其實相當於是否打開某些原則和參數的開關、將參數調整到怎樣的程度位置而已。

上述就是場景在語言里的抽象化。之所以說這是抽象的,是因為這些事件流程是意象圖式化的而不是具體到細節體驗的。人們在喚起對抽象場景的事件流程的理解時,調用的只是這種抽象的框架。當然,在調用了框架之後,人們又會在心目中具體呈現出場景里的各種細節畫面以及對其的體驗,那才是真正具象而非抽象的了。

而場景在詩歌里的抽象化則更加抽象,是對抽象再進行抽象。在詩歌里,並不用調用抽象場景里的所有腳本,而可能只調用其中一些局部的特徵來作為這個抽象場景的代表,並且作為代表的特徵也未必是主要特徵而可能是次要特徵,甚至可能是一些平時未曾留意到的局部小特徵。這種以局部特徵來代表的模式就可以認為是一種更進一步的抽象了。比如說,「在廳里看電視」這個抽象場景里是可以容納許多事件流程的,但寫詩時卻可能只選了其中一個「電視的光流動在觀看者的身上」這個小側面來代表,而對其他事件流程卻可能並不關注。在對詩歌進行審美時,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原理,須要有與欣賞散文或小說不同的審美模式。這種進一步的抽象化,既使得詩歌在形式上更為精鍊,又能使得其中所居住容納的情感體驗更豐富。

二、詩歌里的場景隱喻化。

隱喻轉喻是人類基本的認知能力,辭彙語義的引申就是基於隱喻轉喻來得以實現的,因此,廣義的隱喻轉喻其實是語言里每個詞語都可能會有的現象。

但在詩歌里,我們或許可以將原本不屬於某個抽象場景(事件框架)里的詞語視為來自於其他抽象場景的隱喻。由此,詩歌里的場景其實就是一種奇幻化的重疊場景,既依託於一個基於這時這地的基礎抽象場景,又同時調用了來自於那時那地的其他一些抽象場景里的隱喻,基礎場景和多個隱喻場景的重疊就構成了詩歌里的抽象場景。當然,也是有可能出現一個詞語既屬於基礎場景又有隱喻效果的情況的,這時這個詞語就相當於同時兼了兩個角色。

這種場景重疊的原理,在認知語言學裡是依託於被稱為「心理空間和概念整合」的模型的。在人們的認知能力里,是能將重疊在一起的兩個心理空間(相當於場景)「看成」是同一個整合而成的新空間的,人們由此就能想像出許多各種不同的場景。這其實也就是一種關於重疊場景的想像能力,人們隨時能在心目中創造出自己想像的場景世界。這種想像,或許也就相當於一種奇幻化,假如按奇幻小說里的設定模式來理解的話,這就相當於對這時這地的世界規則的「普遍原則+可變參數」進行一些調整,場景在局部出現了奇幻化。

三、由此而形成的審美效果。

1、詩歌里的情節定義與散文或小說里的不同。

情節是由抽象場景里的事件流程提供的。散文或小說里即使能寫出各種戲劇化衝突,也主要是依託於不太抽象的一般場景里的事件流程的。而詩歌里的抽象場景在性質上卻是[+基礎場景的局部特徵,+多個隱喻場景的局部特徵]的重疊場景,其事件流程往往只與上述兩種局部特徵有所關聯。也就是說,詩歌里的情節其實是一種[+抽象化,+隱喻化]的情節,並不是在寫基礎場景里有一些怎樣的事情,而是在寫[+抽象化,+隱喻化]的奇幻化的重疊場景里與詩歌里提到的詞語有關的有一些怎樣的事情。

這相當於是說,詩歌里的情節定義與散文或小說里的是不同的。詩歌里不是不承載情節,而是會用一種更抽象化更隱喻化的審美模式來承載情節。通過這樣的方式,詩歌得以成為直接呈現對語言進行審美的文學形式,情節與語言形式融為了一體。

2、重疊場景具有[+創造性,+心靈居住性]的特徵。

在一般的抽象場景里,事件流程是有默認的套路的,即使能創造出一些非套路的戲劇化衝突,其創造的可能性還是有一些局限的。但在詩歌的抽象場景里,不僅通過基礎場景和隱喻場景的重疊來創造出奇幻化場景,而且其中兩種場景的重疊都是各自以某些小側面的局部特徵來代表的,這兩者都有利於我們繞開套路來創造出私人化的場景。平時我們所說的「寫詩就是在創造詩歌里的世界」其實就是基於這樣的原理的。

當然,雖然場景在重疊時在理論上是可以有各種搭配可能的,但從作者的角度來看,作者是在創造著自己心靈振蕩時所體驗到的重疊場景,因此會基於[+心靈願意居住]來對選取自己心靈在情感上體驗到的那些基礎場景的抽象特徵、重疊進來的隱喻來進行搭配。

推薦閱讀:

詩歌鑒賞中還在為虛和實發難嗎?那就來看看吧!
走近校園詩歌:在物質年代重燃精神的火種(附照片)
詩歌的建行與形式
讀詩|古詩詞里的古人一生(少年篇)

TAG: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