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人的東西大部分是俗套」——埃里克·索斯的10條攝影原則

「吸引人的東西大部分是俗套」——埃里克·索斯的10條攝影原則

來自專欄 Lens · 故事101 人贊了文章

欲言又止,脊背發涼,汗珠滲出,不斷咽下口水……這不是要發生什麼大事,而是埃里克·索斯(Alec Soth)即將開始拍照了。

他是個害羞的人:早期照片里壓根看不到肖像;後來為了突破心理障礙,他到公園和酒吧里練習和陌生人說話。即便今天已經成為瑪格南著名攝影師,詢問陌生人是否可以拍照時,他依舊緊張得大汗淋漓。

「唯一的訣竅就是坦誠相待。」這個美國人如此總結。「你的一切都會成為對方評估的對象:性別、衣著、語調…對方同時也能接收到你的坦誠和緊張。」

9月23日,在華為和Lens聯合主辦的「華為新影像大師班」上,瑪格南攝影師埃里克·索斯以自己的害羞為起點,分享了他心中拍好照片——或者做好任何事的10條原則。

From tight to relex

做事應該「從緊到松」

在紐約讀完大學,埃里克選擇回到家鄉城市。當時他雖然懷揣著做藝術家的夢,但認為靠藝術謀生並不靠譜。他做過暗房技工、報社記者、商業攝影師助手、博物館攝影師,攢夠錢,就用業餘時間去拍照。如此持續了10年。

「年輕攝影師,最開始肯定找不到自己的語言。這時候就要嘗試各種東西:黑白、彩色、紀實、概念、抽象……逐漸你會在其中一條道路上找到感覺。我個人就是幾十年來一直順著一條路走了下來。」

10年後,他開著車,沿密西西比河拍攝。那時他發現自己的技術和攝影語言都更清晰了。同時拍照也變得更為鬆弛。

「鬆弛特別重要。當時我覺得永遠不會有人看到這些照片,反而很輕鬆地拍了下去。10年間我都保持著緊張狀態,這時突然獲得了一種優雅,一種『不在乎』。」

Freedom and key information

用關鍵信息串聯「自由」

拍照的時候不要給自己限制,但仍舊需要用某種關鍵信息(或符號)把照片串聯起來。否則沒有目的的自由,最終只是一片散沙。

「我有一個原則:在路上看到抓人眼球的東西,一定要去查看。有天我在路邊看到棟房子,主人在房頂建了個玻璃房,非常古怪。於是我去敲了門,就這樣認識了查理。玻璃房是他用來裝飛機模型的,他是個偉大的美國式夢想家。」

埃里克在加州捕捉到兩個有「做夢」特質的老頭,這張照片曾被Lens用作《視覺008》的封面

「夢想、做夢如此成為了我的主題。我後來拍了很多『床』,用它們把做夢串聯起來,也把這個概念變得更具體。就像羅伯特·亞當斯照片里的美國國旗。」

但也要注意:很多時候吸引你眼球的東西都是俗套,比如穿旗袍的女人、盛開的玫瑰、戲耍的孩子。要甄別出俗套,才能發現自己的聲音。

From outside to inside

看到表面,也看到內里

職業生涯中一直困擾埃里克的問題是:攝影只是關於「表面」的藝術。

「我不滿足於只記錄下人們的外表,我還想知道他們的內心:在憂慮什麼,在思考什麼,在為什麼開心……於是我開始讓人們寫下小紙條,關於他們此刻的所思所想。」

Focus locally

你比想像中更「當地化」

藉由「普世價值」的盛行,許多人喜歡跑去觀察異域文化中的陌生人,認為可以用普遍「人性」來敲開陌生人的心門,卻忽略了身邊發生的事情和存在的人。

「攝影作為語言,是存在『方言』的,我說的就是典型的美國方言。隨著手機攝影和社交媒體的普及,大家覺得照片更國際化了,但其實你說的仍舊是方言。你的照片里隱藏著許多只有你的文化語境才能理解的細節。」

埃里克曾去拍攝陌生的日本文化,他花了一周時間待在《迷失東京》中比爾·莫瑞住的隔壁客房,邀請形形色色的日本人到他房間中來。這張照片也曾經出現在《視覺008》中

「最近我去了羅馬尼亞,和陌生人共處一室拍攝,我只想著能記錄下我們之間的互動,對於文化、人性,我沒有太大野心。」

Different size of story

用不同「尺寸」講故事

拍完《密西西比》後,一家畫廊邀請埃里克去做展覽。那時他對照片的尺寸完全沒概念,以為「展覽就是把書里的照片粘在牆上」。

「後來我才明白,照片的大小可以創造節奏。我把照片比喻為音樂——兩種都是具有高度複製性的藝術形式,可以用不同方式欣賞。網路圖片像流媒體上的圖片;畫冊是實體唱片;展覽相當於現場音樂會。它們用不同方式講故事。」

作品集Gathered leaves,把埃里克的四本畫冊做成手掌大小,還搭配上了明信片

埃里克特別推薦了sketchup軟體,「任何人都可以製作自己想像中的展覽」。

On shooting abstract subject

如何拍攝一個抽象概念

100多年來,位於美加邊境的尼亞加拉瀑布一直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蜜月聖地之一。但與此同時,這裡也是有名的自殺聖地。

「愛/熱情/死亡,這是我在尼亞加拉想拍的東西。但如何拍『愛』呢?只是拍一對情侶站在那裡,怎麼表達出『愛』?於是我開始收集當地人的情書,隨著項目進展,情書中的語調,也從快樂變得愈發黑暗和悲傷。」

「我開始在照片里做減法:比如有張照片中只有一位新娘。我故意從照片中『拿掉』了丈夫,可以就更能引發人想像:她的未來是什麼樣?她是如何感受愛的?你要釋放信息,但又不要釋放太多。」

Is happiness a necessity?

照片里的人必須很快樂嗎?

為什麼埃里克照片里的人很少笑?

「很多攝影師照片主題都是『孤獨』『寂寞』。拍照可能和這種感覺特別相關。拍照是因為感受到自己和他人之間的距離,同時又渴望用照片建立起親密感。」

「我照片中的人不笑,有幾個原因:一,如果你看老照片,裡面的人就很少笑,因為拍照是件嚴肅的事情;二,我用的8x10相機,操作起來很慢,沒法拍移動的東西,所以照片都有種靜止的氣氛;三,因為拍攝時間長,拍攝對象不可能一直保持笑容。我告訴他們呈現自然的表情就行,但『自然的表情』,看起來就心事重重。」

參加大笑瑜伽訓練的埃里克

為了能把照片中的人拍得快樂,埃里克專門去印度學習了「大笑瑜伽」。他拿著相機,在印度街頭沖路人哈哈大笑,然後給他們拍照。「但我不喜歡那些照片……攝影,關乎的還是我和被拍攝者之間的距離,我們之間緩慢的能量交換。」

「A great picture」 means nothing

不要在乎「拍出一張好照片」

拍完《尼亞加拉》,時間已經到了2008年。那時隨著圖片社交媒體的發展,拍照的內容和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埃里克對攝影也產生了懷疑。

「我已經很厭煩『拍出一張偉大的好照片』了,拍照變得非常隨意。那時候我開始經歷中年危機,想從自己的生活中逃跑出去。於是我走遍美國,拍了那些同樣想『逃跑』的人。我的照片變得更加碎片化,黑白、彩色、不同質感……開始在照片中交叉出現。我也開始在照片中刪除越來越多的信息。」

「照片變成了溝通方式。比如我在上海,拍一張照片傳給我妻子,比起用語言解釋自己此刻正在做什麼要更為直接。我也學著不受社交媒體的影響:就像一個寫小說的人,他會被咖啡館裡鄰座的聊天影響嗎?本質上我們使用的是不同語言。」

Use photography to solve your own problems

照片解決的是自我的疑問

埃里克攝影項目所有的靈感來源,都是自身面臨的生命問題。比如他心中的負面情緒,他對「愛」所感到的惶恐不安,他自己想逃跑的慾望……

「我很清楚我的照片都是關於我自己的。有時候拍了一年,我心中的疑問可能不復存在,照片的內容也會相應發生變化。我通過攝影不斷與人交流,但這種關係很少變成長期的人際交往。我喜歡和攝影對象保持一種『非語言交流』,我們通過記憶和想像相互認識。」

「拍攝大項目的間隙,我會做些短小的項目。用它們來試驗新的問題,為攝影尋找新道路。」

Creation also has boundary

創意也要有所局限

任何事的「完成」,都要以一定的目標作為前提。比如埃里克在拍攝每個項目前,都會事先給項目起好名字,這樣就能用某種主題和氛圍來引導自己。

「我一次只拍一個項目。如果在路上遇到很好的故事,但故事本身和項目並不相關該怎麼辦?我會選擇放棄。因為它會打亂現有的節奏。」

「我翻看了很多畫冊,發現它們通常包含50-60張照片,所以也給自己設立了這個目標,這樣就能反過來控制拍攝和畫冊編輯的節奏。不過我的每個大項目通常要拍3年,不要著急出版。要應對好別人施加給你的壓力。」

在9月23日的活動現場,埃里克·索斯還和學員玩起了蹺蹺板——這源於他在舊金山做過的一個藝術互動項目。在他看來,攝影就像坐蹺蹺板,拍攝者和被拍者進行著能量交換和無聲的交流。

在大師班之前的9月22日,埃里克·索斯還參加了2018年華為新影像大賽的終審評選。以埃里克為代表的5位專業評委及5位青年評委,決選出了6個組別的單元冠軍及大賽總冠軍。埃里克還給這些獲獎作品寫下了評語。

夜之美:「有情緒又很神秘,讓人不捨得移開雙眼。絕佳詮釋了『新影像』的概念。」

眾生相:「構圖大膽又出乎意料,展現了年輕的能量。」

地理位置:「用強有力的圖像打量了一場充滿人性的儀式。簡單、純凈、感人。」

九宮格:「用風趣好玩的方式打量了消費文化。」

你好,生活!:「有力的照片有時像俳句一樣簡單。絕佳地融合了色彩和構圖。」

想看更多關於埃里克·索斯和他的攝影故事?即將上市的Lens新書《視覺014:總想逃跑,卻還在這裡》中,我們到埃里克家鄉明尼阿波利斯市採訪了他,呈現了80頁大篇幅圖文內容。

埃里克在他的照片《查爾斯,瓦薩,明尼蘇達》上手寫了一段話:「寫給 Lens(讀者)——攝影,就像釣魚和做模型,關鍵要專註,還要保持趣味。」

此外,奧黛麗·塔圖 水原希子 埃里克·克萊普頓 加瀨亮 夏洛特·甘斯布 U2 酷玩 科恩兄弟 鮑勃·迪倫 Prince 查爾斯·舒爾茨 羅伯特·德尼羅……都會在本書中悉數登場~

推薦閱讀:

觀念攝影:不尋常的焰火
世界上最好的攝影師是這個媽媽
手機拍夜景,如何塑造情緒?教你一個好用的小技巧

TAG:藝術 | 攝影 | 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