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溝通的5個黃金法則,80%的家長都不知道!

與孩子溝通的5個黃金法則,80%的家長都不知道!

我是棕櫚大道的首席導師Tina,今天的講座我將結合自己工作以及這些年做顧問的經歷,向大家分享一下父母和孩子進行溝通中的實際技巧。

但是,如果親子關係之間長時間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建議家長立刻去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以免矛盾因拖延而激化,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首先很多家長都希望有一些速成的方法,可以儘快改變孩子,然而最應該先去改變和思考的其實是父母自己

我接觸過許多各個方面都非常優秀的孩子,他們一般都有兩位在情緒管控、個人要求、親子溝通方面都有獨特長處的父母。

我們希望教育出什麼樣子的孩子,父母自己就是最好的榜樣。

為什麼要進行講座

我經常聽到有家長說,我家孩子為什麼什麼都不聽,為什麼他不願意跟我分享,為什麼我們溝通有障礙?首先我們需要來認真的剖析一下,親子溝通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

父母想要知道為什麼孩子不聽話,首要理解每一代人都有年齡上面的隔閡。父母作為成年人對於孩子需要知己知彼,需要去了解孩子們到底是什麼想法,處於什麼樣的生活狀況中,然後接受環境差異事實,去適應孩子們的溝通方式

在我做老師的時候,教育經驗豐富的老師常常會告訴我們這樣一句話,同樣也適用於父母教育:

「不要用我們想要講的方式去講,要用學生能接受的方式去講。」

上方的圖片來自騰訊的00後研究報告,是一個關於00後社交網路生活以及心理調查的整體分析。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由於父母和孩子兩代人的生活狀況以及所處的時代環境是非常不一樣的,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注重獨立自主以及平等。

現在孩子在物質生活滿足的同時,還有很多自由可以去發揮自己的個性,他們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展示自己的特色,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會有非常強烈的民主要求。

孩子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得到尊重,所有的人都可以跟他們商量,並且他們也非常包容不同的想法。父母可以以此為出發點調整和孩子的溝通方式。

講座前我詢問了我的一些學生,她們和家長起衝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其中「感受不到尊重」、「內容重複啰嗦」、「不聽也沒有後果」、「只有情緒沒有內容」,這四點出現的頻率十分高。所以平時與孩子溝通時,當孩子表現出厭煩的情緒的時候,父母應該思考自己是不是也陷入上述四種原因中。

與孩子溝通的5個黃金法則

平等與尊重

父母要知道,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即便父母為孩子提供所有的吃穿住行,但是父母不能控制孩子的性格和想法

在我和學生溝通時,我會提醒自己,我對學生沒有控制的權利,需要保持在一個平等的角度去討論,從而激發學生的主觀的能動性。當學生知道他被平等對待時,他也會平等地尊重我。

在和孩子平等交流時,盡量做到

  • 與孩子一起坐下來談話
  • 直視孩子的眼睛
  • 心平氣和慢慢說
  • 用「我」開頭,而不是「你」

給出有限的選擇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有一定的自由度,孩子希望被尊重,被認可,希望去成為大人,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自己做決定的空間,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自主的權利。

給出選擇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考慮每個選項的後果,讓孩子自己權衡利弊做出選擇。

給出明確的期待值

父母再跟孩子溝通的時候,都希望孩子的行為或水平達到某一種程度,這種程度你要告訴孩子具體的內容。關於考試的具體名次、成績的具體分數等,這些孩子是沒有固定的概念的。

如果孩子考了第五名,覺得很開心去和家長訴說,但是父母覺得前三名才是優秀的,這個時候很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接納孩子的情緒

父母需要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是一個可以接納他情緒的對象,家是他最溫暖的避風港。如果他拒絕與你分享快樂的事情,可能是因為他沒有辦法與你分享他悲傷的事情。

鼓勵家長學會接受孩子不開心的情緒,孩子不會時時刻刻都開心快樂。這個時候你需要告訴孩子,無論你是什麼情緒,父母永遠會接納包容你,在父母面前你可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做最真實的自己。

案例分析:

以前在男校工作時,校園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鼓勵男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

「要堅強,你不能掉眼淚,你不可以哭」這些話其實不適合跟孩子們。講曾有研究表明,超過半數以上犯罪人員為男性,他們很多時候都不知道如何通過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對於男孩子來說,如果情緒表達不出來,很容易就變成暴力傾向。

對事兒不對人

在孩子犯錯時,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尋找可以做的更好的解決辦法,而不是指責。這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站在我這一邊的,而不是跟我對立的主體。

其次最忌諱家長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我怎麼生出你這樣的孩子」等類似的話,這對孩子心裡的傷害非常大,這些話很多人可以記一輩子,並為此感到深深的自卑。最好的溝通方式是父母不要問孩子「為什麼做錯」,而是要考慮「哪裡做錯」「如何更好解決」。

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首先父母要理解孩子有著自己的朋友圈、有著自己的想法。如果有一天孩子開始不再跟父母分享所有的事情,不再黏著父母,其實是青春期很正常的現象。

而且,孩子除了父母以外,他們還要承受社交的壓力、戀愛的壓力、學業的壓力,這些壓力並不比成年人要少。所以在和孩子進行溝通時,我們要注意以下五點。

像對待大人一樣對待孩子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雖然沒有成人,但是其實他們可以思考很複雜的問題。所以,我們要知道他們也有很大的壓力,沒有一個孩子不願意做全班第一,沒有一個孩子不希望成為萬眾矚目的對象。

很多時候,當我們說孩子不上進不努力時,我們要知道他其實想要努力,但他可能不知道方法。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找到上進努力的方法,而不是喋喋不休的在他耳邊說,你怎麼這麼不努力不上進。

要像對待大人一樣對待孩子,只有這樣,才能贏得他們的尊重和認可。但是我們心裡要知道他們還是小孩子,需要我們給予他們足夠的指導,給他們足夠的意見和幫助,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的成為大人。

不一定要跟孩子做朋友

很多父母有時想跟孩子做好朋友,但是後來發現孩子不再完成父母的要求,那麼是不是要犧牲父母和孩子間的友誼?

其實作為成年人,我們為什麼要跟孩子做朋友?對孩子來說他們的朋友是他們的同齡人,而我們作為成年人,可以和他們保持朋友間的平等尊重的關係。

但是在真正的重大的問題上,我們需要作為成年人給他們意見,對他們的所作所為進行限制和控制,要教導他們做人的底線和道理。那麼我們其實並不是他們的朋友,我們是會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成年人。

給予孩子隱私

有隱私的青少年才是一個正常的青少年。當孩子到了某一個階段,例如十二三歲時,當他發展出獨立思考和獨立個體的想法時,他一定需要有自己的私密空間。

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有的孩子會非常激烈,比如說日記被爸媽看到後,以死相逼,但也有的孩子可能被看到後就再也不會寫日記,也不會跟父母分享自己的真實想法。

如果我們想要跟孩子有正常的交流,實際上跟他保持一定的距離,孩子很多時候反而會主動找我們來找溝通和分享。

嗓門越大 尊重越少

在學校,我們作為老師經常說,當孩子跟老師之間出現糾紛時,誰先提高嗓門,誰就輸了。所以,我們作為老師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我們永遠不會對孩子學生提高嗓門。

在小孩子的潛意識裡,把一個成年人激怒是一個非常有趣,非常提高自己地位的事。小孩子永遠在偷偷地看成年人的反應,就像玩打怪遊戲,如果把這個怪物打到他暴跳如雷時,孩子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所以,當我們跟孩子一起溝通,如果我們提高嗓門,對他發火,先激起自己的怒火時,孩子其實就會有玩遊戲通關的成就感,他對於父母的尊重也會隨之減少。

要有不可觸碰的底線

父母一定要給孩子設立好一個點:什麼事情絕對不可以做,做了以後會有什麼樣非常嚴重的後果。實際上很多學生需要這種底線,他們需要有人告訴他界限在哪裡,不然他可能一直挑戰底線。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底線對於孩子也是一個很好的行為約束,那麼他可能覺得和父母溝通其實是有原則的,不可以陷入無休止地胡攪蠻纏。

最佳的親子關係

最後我想說,跟孩子溝通的關鍵其實是親子關係。最佳的親子子關係實際上會滿足三點。

第一,我是你的榜樣

我們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成年人,讓他們尊重和崇拜我們。

第二,我是你的避風港

我們也是孩子的避風港,讓他們覺得我們可以接納他所有的情緒,那麼這樣,他們才願意跟父母溝通。

第三,距離產生美

不要強迫孩子溝通,也不要離他太遙遠。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保護他們的空間和隱私,孩子有時候反而會願意主動跟父母講更多內容。

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只是一個表象。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在心裏面衡量父母跟他們的關係,父母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孩子是否與父母溝通其實體現了孩子眼中的你是什麼樣子。

想了解更多美高申請諮詢?

添加國艷老師為好友,進行一對一諮詢!

u.wechat.com/MNqU_r3s7A (二維碼自動識別)

End

推薦閱讀:

TAG:家庭 | 教育 | 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