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草間彌生嗎?那你總該知道櫻木花道吧?對,他兩頭髮一色兒。
最近因為學設計的小夥伴推薦了草間彌生這位畫家給我,所以就去搜了搜網上關於這位畫家。想想圓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這些標籤都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這個人應該很厲害很讓人過目不忘了。後來詳細了解之後,果然是過目不忘。
這一頭妖艷大紅色,與櫻木花道一個色兒的頭髮,走在街上回頭殺絕對的過目不忘!!!
當然我不是想講她這個頭髮或者長相,而是想講講這位奶奶的生平。
這位奶奶 的大半生,可以說是很傳奇而又勵志了,如果好好熬制一下,絕對是一鍋美味的「雞湯」。
這位紅頭髮的怪婆婆,終其一生,走在自我的解放和救贖的路上。沒想到一不小心還順帶著救贖了一大批人。
她說:「我覺得沒有人比我有才華。我一直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藝術上,並且把我最原始的意念和想法全部用到了代表草間彌生的作品上。」
1929年,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的一個富裕家庭,而這個小女孩陰鬱而安靜,沒有一絲笑容,這在現在看來就是個孤僻的小孩。我們大多人都喜歡陽光開朗的人,因為在身邊能感受到正能量,而她卻是所謂的「負能量」。
她的母親將家族生意經營得有聲有色,卻對女兒不關注。童年時母親會毀了她的畫布,罰她和工人們一起幹活,經常把她關起來。「每天打我,還踢我屁股」,強烈的恐怖感讓草間彌生的精神接近崩潰。我覺得正常人的童年可能比這位紅髮奶奶要好得多。當然小時候的經歷也造可能為她後期的創作和一些離經叛道的行為打下了基礎。
後來她「發明」了那些張牙舞爪的類似花卉的植物,還把它們做得越來越龐大。花和植物成為草間彌生創作的主題,並已經在洛杉磯展出了「午夜怒放之花」系列,正是因為她對童年的回憶。
有壓迫就有反抗啦。1955年,26歲的她在舊書店發現了美國女畫家喬治亞·歐姬芙的作品。在一位懂英文的堂兄的幫助下,她寫信給喬志亞·歐姬芙尋求幫助。「雖然我在遠方,雖然我在藝術的道路上才剛剛起步,我還是懇請你為我指路……」深受感動的女畫家回信給草間彌生,表示願意在美國推薦她的作品。(對於這段經歷我的感受就是,你總得有點突出的地方吧,不然別人想拉也不知道該咋拉你。)
1957年,她就拿到了去美國的簽證,離開之前,母親給了她100萬日元,告訴她永遠不要踏入家門。臨走時,她在家外的河堤上毀掉了數千件作品,表達對母親的憤怒。(我想要是我的話,我可能會發誓再也不會回到這個地方,年輕的時候,總是有點氣盛。)
在日後的小說《中央公園的毛地黃》中,她通過描寫一名日本女孩在紐約的遭遇展現了自己的早年經歷:孤獨潦倒,身無分文,仍然不打算回日本;她夾著自己的畫在城市中的畫廊間穿梭;由於不懂英語,這個小個子、相貌並不出眾的東方女人賣掉一張作品都異常困難;在租住的公寓里,她半夜會被凍醒,一直畫畫到天亮;在街邊的垃圾籃中拾起魚頭和丟棄的爛菜葉,並用這些材料熬一碗熱湯。
後來的她有多牛?
在前不久的紐約大型秋拍上,草間彌生12件作品全被買走,並且都都達到了拍前估價。其中作品《White No. 28》,拍出了710萬美元的價格。2015巴塞爾藝術展,她的兩件新作賣出價格均在30萬美元以上。縱觀近十年,她的市場總拍賣價值從2004年的93萬多美元增長到了2014年的3545萬美元。據統計,在日本,年輕人穿著的服飾中,帶有圓點圖案的服飾約佔30%左右。40年前,亞洲女子草間彌生成為紐約前衛藝術的先鋒人物,影響力堪與波普藝術領袖安迪·沃霍爾匹敵。
當然說到錢大家會覺得俗氣,但是賺到的錢有時候是能反映出一個人受喜愛的程度和她的價值來的。
再看英國《泰晤士報》公布20世紀最偉大的200名藝術家的調查結果。畢加索、塞尚名列第一、第二,中國藝術家無人入選。日本有4位藝術家上榜,分別為村上隆、草間彌生、杉本博司和野口勇。相比村上隆等日本藝術家,80歲的「怪婆婆」草間彌生比他們提前了整整三四十年。
再來看點實際的:
她的作品「無限鏡屋」,每人的觀看時間只有 45 秒,因為在門外還有 16 萬人在排隊。
當今流行樂造詣已達峰值的天后 Adele,也在 45 秒內抓緊來了張側顏照:
新晉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女兒,被譽為「美國第一千金」的伊萬卡?特朗普,在自己 Instagram 社交賬號上貼的與草間作品合照,分分鐘收穫了 14 萬個贊。
2016年,明仁天皇授予草間彌生日本文化勳章,這也意味著草間彌生一躍成為日本國寶級的大藝術家。
講真的,能達到這個地步,我覺得也就是世人眼中的成功了吧,也就是所謂的牛逼了吧。
現在也就是2018年的今天,這位擁有著跟我喜愛的動漫人物一樣發色的奶奶在精神病院住著。對,你沒看錯,在精神病院。不過呢,奶奶為了創作,把精神病院隔壁的一棟大樓買了,注意,是一棟大樓,為的就是白天在那邊創作,晚上再回精神病院待著。有沒有覺得,藝術家的生活,非常人能理解。
這是奶奶後期的創作,南瓜是主題。不要小看這個南瓜,比北京三環房子的首付還要貴,拍價高達170多萬!!!
年輕的時候,她也有「離經叛道」的行為
1964年,她組織了名為「千船會」的展覽,她把陰莖模樣的軟雕塑塞進船里,擺滿了整個房間,房間的周圍都是這些作品的圖片,那些突出的陰莖從牆壁上的印刷品中得到回應,所有人都覺得淹沒其中了。
(「 千船展 」 , New York, 1963)
這個展辦完之後,轟動了一時。試想一下,就是放在現在,也會引起不小的轟動。足以見到,這位奶奶的確很讓人印象深刻。後來去看了一些文章和她的自傳,才發現,其實她以陰莖作為主要創作並不是因為她多麼的交際廣,而是因為對這一器官比較害怕和窘迫,反而將它曝露在陽光的下面,接受世人的注目和評價。
不過這種行為在當時是不被紐約主流藝術圈所認可,所以她還是很窮。
1967年,她知道自己無法獲得預期的展出機會之後,她就開始自己演出,把標誌性圓點蔓延到千奇百怪的物體表面之後,又鋪到了現場行為表演的裸體之上。
「在華爾街的紐約證交所旁,四個裸女正隨著鼓手敲出來的節奏扭動著,而草間彌生在她的律師陪同下,正向她們裸露的身體上噴著藍色的波爾卡圓點。警察迅速驅散了他們。」
1968年,她瘋狂組織「人體炸裂」的系列裸體集會。她化著濃妝,披著長發,穿著自己改制的怪異服裝,依傍「自由女神」像,或在中央公園的「仙女愛麗絲」雕像處恣意地表演,人潮從四面湧來,她成了偶像。
粉絲經濟在任何時代都是能成立的,所以藉此行為藝術,草間彌生獲得不菲的收入。
1969年,在紐約MOMA的一次展出之後,這個日本女人成為《紐約時報》的封面人物,但是其頭版圖片的副標題卻是「但這是藝術嗎?」。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奶奶的柏拉圖式戀愛!
可能藝術家們在感情上,都是有些特殊嗜好。奶奶與約瑟夫·康奈爾,美國第一位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就成為了一對柏拉圖式的戀人。第一次見面,約瑟夫就對草間表達:「我從來都沒有見過像你這樣可愛又漂亮的女生」,從第二天起,兩人便一直書信來往,滿滿情詩與祝福,每次打電話,總是有說不完的事,一聊就是五六個小時,甚至已經影響到了她的日常生活。這種情信與電話持續了十年,他們始終保持著一種純潔和神聖的關係,因為十年間完全沒有性生活。如果讓我的一位朋友知道了,估計她又會說,這是違反人性的,哈哈哈哈。
總之,我很喜歡這位奶奶,因為在她身上,我能看到內向孤僻不是什麼錯,也沒有礙著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喜好、性取向等等。雖然現在這個時代還沒有接受所有的,但是相信總會有那麼一天,只要像怒放之花一樣生長就好了。
最後用康永哥的一句話結束——「草間彌生不知是在哪面牆上鑽了一個洞,窺知了造物者的某個手勢或背影,她從此寄居這面牆上,在兩個世界間來回顧盼。」
推薦閱讀:
※加油。
※不怕曾經是笑話,就怕你不敢締造神話!
※【勵志故事】努力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做人,贏在格局 ,輸在計較!(勵志)
※90%男人都沒法完成的比賽,居然被這個媽媽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