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運動給孩子帶來多方面的
青少年體質的提升,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除了人種差異、遺傳基因、飲食結構等因素的影響,體育教學、生活習慣、教育體制、社會環境等都是造成中外青少年體質差異的原因。
要解決青少年體質問題,現如今,運動將成為「00」後的生活方式,青少年體育運動成藍海!
中國的70末、80後一代,出生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他們中的大多數從來沒有為父輩們曾需時常面對的溫飽問題困擾過,但童年、青少年時期的他們,物質和精神生活也談不上豐富。他們中的多數正屬於「上了14年體育課(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二年級),卻幾乎沒有特別擅長的體育運動」的典型代表,但他們的下一代,不會再是這樣的情況。
體育運動給孩子帶來多方面的積極變化
上海某知名外企高管李蓓,高學歷、高收入,注重生活品質,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自然也不會只盯著學習成績。李蓓的兒子正在上小學五年級,學習壓力已經比較大,但李蓓保證他每周至少踢足球和游泳各一次,「兒子特別喜歡足球,有時一周踢一次不夠,還會再加一次課時,偶爾再打打籃球,」李蓓說到, 「我自己是學醫的,對孩子身體健康很重視,現在社會壓力大,孩子學習任務重,這些都必須建立在健康身體的基礎上,同時孩子在運動過程中也可以釋放壓力。」
北京大學碩士畢業的吳女士,三十多歲,事業有成,正在北京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從三歲就開始接觸體育運動,游泳、冰球、羽毛球都有學習,現在一周打冰球四五次之多,女兒則從四歲開始練習藝術體操,一周有三四次,女兒也喜歡游泳。
同樣在北京,熱愛體育的黃女士也有一個愛運動的兒子,正在上小學四年級的兒子,平時參加的體育運動多達四五種,包括高爾夫、網球、游泳、跑步、自行車等,黃紅旗介紹,「兒子最喜歡的是游泳和自行車,每周至少有三次每次一到兩小時的體育運動時間。」
愛運動,身體素質的改善是顯而易見的
李蓓的兒子堅持游泳多年,很少感冒發燒;吳女士的兒子曾經過敏性鼻炎很嚴重,一到秋冬季節就鼻涕不斷,通過游泳,基本上解決了過敏性鼻炎這個頑疾。黃女士的兒子食慾好、身高增加明顯。
但在孩子的體質增強之外,家長們更看重的是孩子通過體育運動帶來的性格、品質方面的變化。
「最大的變化就是更加有團隊精神了、不那麼輕易說放棄,對一件事情的堅持度有了增加。」吳女士表示,「孩子打球之後,逐漸建立了良好的規則意識;結識了一幫打球的好朋友,在與同齡人的交往中更加主動,更加會參與到集體中,使得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也有了提升。」
家長希望體育運動相伴孩子終身
家長們相信,選擇一項合適孩子的運動,並且堅持下去,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增強抗挫折能力和增加競技精神。這些都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特質。
70末、80後一代的子女,如今大多還在小學、初中階段,尚未進入到學業壓力最重的高中階段,但家長們都認為,未來即便孩子的學業壓力加大,也不可能讓孩子放棄體育運動。
李蓓表示,「會讓孩子一直堅持運動的。體育與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學習的過程也需要勞逸結合,身體健康畢竟是基礎。」吳女士覺得,隨著孩子的學業壓力增大,未來一周打四五次冰球的頻率可能會調整,「但只要安排合理,每天都可以抽出時間來讓孩子運動,跳繩、游泳都是很好的運動,也不會佔用太多時間。」黃女士也認為合理分配學習與運動的時間就好,「本身體育運動跟學習沒有太大的衝突,現在小孩玩電子產品多了,也需要通過體育活動來轉移一下注意力。何況,運動是一個人一輩子都應該堅持的事情。」
讓70末、80後一代感慨的是,現在的孩子參加體育運動的條件和環境與過去有著天壤之別,李蓓回憶,「我們小時候參加體育運動就是玩,哪有現在這種定期訓練的條件,家長們對孩子參加體育運動的意識也完全不一樣了。」吳女士發現,兒子現在打冰球、女兒練藝術體操的場地、師資條件都是國際水準的,這是自己小時候不敢想像的,「我們上學那會兒,有校隊的學校都已經是鳳毛麟角。」在黃女士看來,現在孩子們能有充分條件去參加各類體育運動,也與家庭經濟條件改善,體育設施日趨完善和體育培訓機構的大量湧現有關。
現在,家長們只要願意讓孩子參加體育運動,就一定能找到適合孩子的運動項目。
讓孩子學習、參與至少一項體育運動,並不惜付出較高的投入,正成為中國新一代父母的選擇。
推薦閱讀:
※現在得笑醒!羅馬主席爆料紅軍老闆曾嫌薩拉赫太貴
※吉諾比利,魔幻現實主義的夢
※C羅不在又怎樣,有了他一點也不慌
※央體體育攜手阿里體育,戰略合作領航智慧運動
※國乒第9次中國德比,19歲黑馬4-3大逆轉,有一點不得不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