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能力陷阱

警惕能力陷阱

來自專欄職場故事11 人贊了文章

(一)周立的選擇

周立報名參加了周六的一場活動,地點在上海。

這次活動他是在網上看到的,關於信息化建設,跟本職的運營工作有關聯度,但不太高。

會議前一周,突然接到主辦方通知,臨時改到下周四。

這就犯難了。畢竟是工作時間,從武漢到上海,至少要耽誤一天時間。今年的年假已經因為其他事情浪費掉了,是放棄,還是?

最終,他選擇了請病假。

周三晚上飛過去,周四晚再飛回來。

「你不累嗎?」

「累啊,但我覺得有意義。其他人可能不認同,但我覺得這是趨勢。」

周立是我特別佩服的一個人,他對工作的態度很簡單:我不是純粹為公司做事,只是藉助公司平台來成就自己。

當他覺得成長不夠時,就遞交了辭職信,去了北京。

當然,這是後話。

(二)能力陷阱

從周立口中,我第一次聽到了「能力陷阱」這個詞。

簡單來說就是:當你由新手變成熟練工後,便會習慣性地按套路行事,慢慢喪失了繼續學習的動力。

「因為你有家庭,有社交。當工作開始慢慢走上正軌後,自然會希望與生活平衡。」

「但是,現在這個社會異常殘酷,一旦你落伍了,就該被淘汰了。」

我一直覺得他是個悲觀主義者。

不過,說實話,更多人可能並沒有強大到可以用「有能力」來給自己下定義。大多時候,都被現實的瑣事折騰得只剩工作。

「這就是最可悲的,很多人看著其他同事都在加班,就覺得自己也應該如此。問題是,將來難道你也想跟他們一樣?」

好吧,他同時是一個說話很沖的人。

「如果每天都忙到沒有時間思考,很容易忽視掉行業和社會的大趨勢。等浪來了,他們就被更新潮的人取代了。」

(三)周立這個人

我是在一個論壇上認識周立的。

那是個周日,在廣州西門口。他從武漢來,坐在台下,一直在做筆記。其他人就比較輕鬆,玩玩手機,偶爾嘉賓語氣特別一點,便抬起頭給個面子,接下來又回到網路世界。

會後,我們倆加了好友。

有意思的是,在某條朋友圈中,竟然發現一個共同好友。

八卦的洪流瞬間噴涌,直接找到李芳(共同好友),了解到了周立的一些事。

周立在武漢一家還比較出名的公司做運營,現在已經是個小領導,而且是在工作後第二年升職的。

「他是個很特別的人。」這是李芳對他的綜合評價。

多特別呢?

「舉個例子,他基本上會按時下班,然後去跟各種人吃飯,或者參加一些沙龍活動,回到家後,繼續工作。」

「平時喜歡攬事,隔壁部門的什麼工作,他也會去更對方的領導說,要不要一起做。有時讓人以為要搶功勞,但做好以後,他在報告里都不提自己的名字。」

「還有就是,特別喜歡跟公司新進來的年輕人玩。經常帶他們去吃小龍蝦,真的是喜新厭舊!」

之後我想通過朋友圈來觀察他,卻發現,他基本不發。

(四)重新定義工作

之所以會想起周立,是因為最近在看《逆向管理》這本書。

第二章的主題是《重新定義工作》

裡面的核心觀點跟他的不謀而合:工作本身只是我們成就自己的平台,在高質量完成手上任務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價值提升。

一旦我們以這句話作為行事指南,很多問題都能解釋通了。

在我們的工作中,經常會面臨一個問題:要不要多去承擔一些看起來不是分內應該做的事?

之前聽一個換工作的朋友說,他之所以能找到下家,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前幾個月被拉到一個項目中。那段時間很苦,我也經常聽他抱怨。

但也正是這陰差陽錯,才讓後來柳暗花明。

(五)如何重新定義工作

書里給出了以下幾個操作指南:

第一,時刻把握行業的發展脈絡。

這個可以試著去找公司的一些內部材料,只要是正規公司,一般都會有類似情報搜集的部門。定期閱讀相關的材料,能更明確公司的發展方向。

這裡補充兩個渠道:

年報的「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也有的叫「經營層討論與分析」)。

↑ 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這裡有一家企業對市場大環境的判斷,以及自己的應對措施。只要找到行業 TOP 5 企業的年報來看,基本能把握整個行業的走勢。

行業研究報告。

↑ 慧博投資分析 App

之前推薦了「慧博智能終端」,電腦版。最近發現它家的 App 更方便,叫做「慧博投資分析」。一鍵搜索,隨時閱讀,還可以直接收聽。

第二,與不同的人和團隊建立連接。

有意識的去認識公司內外優秀的人。

如果是甲方,可以接觸到不同的乙方,一般來說,他們會更具市場敏銳度,多交流可以獲得更多新東西。而且藉助他們,可以認識到其他公司相關的從業者,繼而打開圈子。

如果是乙方,則要保持主動交換名片的習慣,這既可以拓寬自己工作本身的業務面,也可以延展自己交際的圈子。而且當認識的人多了,還可以作為橋樑,幫助甲方之間進行溝通,讓自己的價值更大化。

第三,提升個人的影響力。

個人的影響力來自於兩個維度:其一是專業能力,這是基礎;其二是連接能力,也就是當遇到問題時,知道找到誰能解決問題。

當然,這些藏在肚子里的貨也需要平台來展示。所以有機會一定要把握一系列「關鍵時刻」,比如某次演講,比如某次彙報,做足準備,充分發揮——知道和認同是影響力的前提。

第四,接觸專業以外的項目。

在前面三點的基礎上,接下來就有資源有方向地接觸兩類事務:其一是內部有潛力的項目,其二是有相關度或趨勢性的活動。

就如同周立,他就會有意識去參加行業前沿的論壇。

第五,放鬆你的日程安排。

無論多麼忙,都不要忙到沒有時間思考。

周立多次提到一句很傲嬌的話:「其實,很多人都不會去思考。」

後來發現,似乎真的是。因為忙,因為自己那麼辛苦,那還思考什麼,有時間不如玩個遊戲放鬆,看個電視劇舒服。

而一旦現在少了思考,現在的偷懶最終肯定會反噬自己。

成長,終究是個人的事。

我是尾巴

如此看來,周立確實是一個有遠見的人。

可怕的是,他才 25 歲。

推薦閱讀:

TAG:職場 | 工作安排 | 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