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有地方竟然要「剝鬼皮」!

中秋有地方竟然要「剝鬼皮」!

說起中秋的來源

民間一直流傳著

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

我們最為耳熟能詳的當屬嫦娥奔月

不過愛寶今天要帶你了解關於

中秋的一些冷門知識

聽說中秋有地方竟然要「剝鬼皮」

……

中秋節的由來及別名

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時間追溯到我國古代的唐朝,在唐朝時期,古代帝王都有春天祭日和秋天祭日,在《周禮》一書中就記載有「中秋」之詞。後來在唐朝初期,《唐書.太宗記》中記載了「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才立為固定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為它的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為「八月節」「八月半」;又因圓月是「女主角」,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團圓節」等等。

關於中秋的冷門知識

01中秋節與科舉考試關係微妙

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不衰,中秋節逐漸成為我國三大節日(春節、端午、中秋)之一。

02月餅是楊貴妃命名的

據說張騫出使西域之時,用芝麻、胡桃為輔料,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就誕生了,並命名為「胡餅」。

相傳,有一年中秋的夜晚,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唐玄宗和楊貴妃在皎潔的月光下一起賞月吃胡餅。吃著吃著,唐玄宗突然說:「這胡餅的名字怎麼這麼難聽?」在一旁的楊貴妃仰望明月,智由心生,她拿起一枚圓餅隨口說:「請陛下品嘗月餅。」玄宗遂龍顏大悅,喜不自禁,從此,胡餅就改叫月餅了,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

03眾人分食一個月餅寓意圓滿

按照傳統習俗,吃月餅時,要將象徵圓月的月餅按人切塊,每人一份。沒有回家的親人,家長要把屬於他的那一份月餅認真保管起來,待他們回來時品嘗,才算圓滿。

04兔兒爺真不是玩具

兔兒爺最早原本是人民祭月的對象,由泥製成,外形如人端坐一般。兔兒爺講究的是「年年請,年年送」。而從清代開始,它逐漸變成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在民間藝人手裡,兔兒爺有了兔首人身,手持玉杵的形象。甚至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十分討人喜歡。

純正的五仁月餅

月餅界曾經掀起過一場大戰——「五仁月餅是否應該滾出月餅界?」支持者稱,五仁月餅里夾紅綠絲、肥油渣、冰糖粒,感覺像黑暗料理。其實月餅界還有更奇葩,如腐乳月餅、滷肉月餅、韭菜月餅、巧克力香辣牛肉月餅……不過,您很可能是沒吃到正宗的好餡料。

正宗的五仁月餅,裡面除了核桃仁、杏仁等,還有肉鬆和雲腿,香而不膩。之所以口味不同,是因為做法的差異。一些廠家為了節約時間和成本,有的選擇了直接用生的五仁入餡,有的是用烘烤這個動作取代炒制。傳統老工藝里,炒過的五仁餡比烘烤過的香很多,老祖宗制定出來的規矩是有道理的。所以,純正的五仁月餅其實是越嚼越香的,「缺心眼」的五仁月餅才不好吃。

中秋有地方竟然要「剝骨皮」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這個來歷要追溯到元代。傳說元兵攻進潮州城之後,百姓受盡欺凌,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拜月娘的供桌上都有蒸熟的芋頭。芋頭取「芋」字與潮州話的「胡」字諧音,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所以,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更多文章閱讀:

頸椎疼?脖子僵?趕快來做頸椎操!?

mp.weixin.qq.com圖標
推薦閱讀:

手把手教你做五仁月餅,色澤金黃,咬一口,滿滿餡料超豐富。
如何在月球上吃五仁月餅?
自製五仁月餅

TAG:中秋節 | 美食 | 五仁月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