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的時代和生活,很有可能是從這些發布會開始改變的

我們的時代和生活,很有可能是從這些發布會開始改變的

10 人贊了文章

身在 2018 年,我們拿著全面屏手機用無限 4G 流量觀看 1080P 流媒體視頻,沉浸在宮斗劇里的爾虞我詐之中,隨即去微博刷關於劇中人物的八卦和段子,看到好笑的就分享去微信,樣式也變成了小程序。

再往前推個十年,也就是波瀾壯闊的 2008 年,上面這句尋常生活描述中,除了宮斗劇萬古長青之外,當時的人們還體驗不到 4G 網路,更別說無限流量了,至於全高清的 1080P 視頻,微博,微信和小程序,簡直是兩個世代的東西。

如果要給屬於平常人生活的歷史找一個個節點,或許如今我們在不停記錄的發布會,就是一個個可以參考的坐標。自此之後,生活中的種種就改變,再難回去。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iPhone 作為一個改變世界的產品,真正進入到普通人的視線當中,可能不是 2007 年發布的 iPhone 初代,而是到 2010 年 6 月發布的 iPhone 4。在這款手機上,蘋果對 iPhone 的外觀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原來圓潤的外觀被不鏽鋼中框和雙面玻璃所構成的三明治結構替代,厚度也從前代的 12.3 毫米降為 9.2 毫米。A4 處理器則是蘋果首代自研移動處理器,它首先登陸在初代 iPad 上,而後來到了 iPhone 4 上,開啟了蘋果 A 系處理器的輝煌征途。

除此之外,3 軸陀螺儀、iOS 4 加入多任務系統,Micro SIM 卡的出現,都是 iPhone 史上具有斷代意義的新特性。要說對整個產業影響最大的改變,應該是說 iPhone 4 上的那塊 Retina 屏幕(視網膜屏幕)。

在當時的發布會上,喬布斯是這麼描述 Retina 屏幕這個概念的:

當你所拿的東西距離你 10-12 英寸(約 25-30 厘米)時,它的解析度只要達到 300PPI 這個神奇數字(每英寸 300 個像素點)以上,你的視網膜就無法分辨出像素點了。

▲ 左 iPhone 4,右 iPhone 3GS,圖片來自:PhoneArena

雖然說「Retina 屏幕」這個概念更像是營銷行為,而非生物學概念,並且 iPhone 4 也不是首款到達視網膜屏幕級別的手機,但是,在喬布斯的現實扭曲立場之下,人們在接觸到了在當時看起來如此細膩動人的屏幕之後,就再也難以看上滿眼馬賽克的 iPhone 3GS,這款舊手機的解析度是 960×640 的四分之一,也就是 480×320。當時與 iPhone 4 同時代的 Android 智能機主流解析度則是 3.5-4 英寸 854×480 像素 FWVGA 解析度,仔細看一下的話,像素點還是很明顯的。

並且,在 1080P 手機屏幕還沒有出現的時候,iPhone 4 就已經開始支持 1080P 視頻播放了。自此之後,整個智能手機陣營就開啟了像素大戰,1080P、2K 甚至 4K 屏幕相繼出現。

對於不少果粉來說,iPhone 4 再怎麼誇獎都不為過,不過從單純的視覺效果來看,它開啟了手機視網膜屏幕時代,至此,第三屏才具有第三屏的視覺價值,與此同時,屏幕精細度和尺寸的發展,移動網路網速的進化等等,讓手機端的流媒體和遊戲內容越發多樣,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當然,也有廠商對解析度並不是那麼熱衷,有的廠商想要的是 4K 加 HDR,不過任天堂追求的當然是滿屏遊戲性。在去年發布的任天堂 Switch 上,屏幕的解析度僅為 1280×720,支持的電視遊戲最高也只到 1080P。

不過在發布會上,任天堂在講解硬體的時候,還是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它的各種形態,誰也沒有想到,遊戲機的形態可以多變到這個程度。主機,Joy-Con 手柄,加各種底座配件可以支持 Switch 以三四種形態出現。

任天堂 Switch 的發布,模糊了遊戲掌機和遊戲主機的概念,並且以其富有想像力的變化形態,和眾多優質遊戲內容,在 PS 和 Xbox 性能為王的主機時代,成功地開闢了新的道路,革新了人們對遊戲和遊戲主機的概念,它告訴人們,人類的想像力不能僅僅局限於槍車球上,還有可以在海拉爾大陸飛翔,可以隨著馬里奧蹦到月球之上。這也是為什麼《時代》評 2017 十大數碼產品中, Switch 力壓 iPhoneX 登頂的原因。

而在 LABO 紙盒子套件發布之後,Switch 的形態又豈止是三四種,簡直可以達到六七八九種了。

因為這個紙盒子 LABO 套件活用了 Switch 模塊化的優勢,玩家把 Joy-Con 手柄拆下來,安裝到對應的瓦楞紙零件上,就可以讓這些紙盒子動起來——由於 Switch 的手柄集成了體感、HD 震動、紅外掃描等功能,因此玩法方面也與傳統遊戲機大相徑庭。於是,我們就可以利用 Switch 釣魚、彈鋼琴、甚至開高達。

也正是 LABO 毫不客氣的把 Joy-Con 的所有特性利用起來,在不同的 Joy-Con 里把某個或者某幾個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比如線性馬達對應著 「震動」,IR 紅外攝像頭對應著 「偵測」,陀螺儀更是至始至終都在兢兢業業地完成所有動作識別和判斷的使命。

單純拿震動這點來說,在釣魚遊戲中,Joy-Con 的震動是在模擬魚竿的晃動和上鉤變化,並直接傳遞到手心,讓人感覺魚是真的上鉤;而在鋼琴套件中,我們甚至可以只靠 Joy-Con 放在紙板上的震動的不同頻次來發出不同高低的聲音,總而言之,Switch 是解放了設備形態,放飛了想像力,與之配套的 LABO 則能夠以假亂真。

4K HDR 的視覺效果固然引人入勝,不過遊戲的真諦,其實就是帶來歡樂,通過機能的升級能帶來歡樂,拼瓦楞紙一樣可以帶來歡樂。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手機想要實現 4K HDR 視頻流媒體播放,目前來說限定條件比較多,到現在為止,僅有 Xperia XZ Premium 的屏幕支持 4K HDR ,要想流暢播放超高碼率的視頻,靠目前的 4G 網速基本上做不到,除非一個人獨享一座滿網速的基站,WiFi 速度至少得真百兆光纖,最好是獨享的 200 兆帶寬。

正如前面所說的「屏幕精細度和尺寸的發展,移動網路網速的進化等等,讓手機端的流媒體和遊戲內容越發多樣」,到了 5G 時代,用流媒體在手機上看 4K HDR 視頻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在上個月 moto Z3 發布的時候,提到的一個重點就是它是全球首款 5G 手機,近幾年的 Moto Z 系列旗艦手機一直走模塊化的路子,所以 Z3 成為全球首款 5G 手機實際上是靠背後的模塊化設計。這個模塊將在 2019 年年初上市發售,模塊內合併了高通驍龍 X50 數據機,使 5G 連接成為可能,實現了設備與網路的兼容。

去年下半年,基於驍龍 X50 5G 數據機晶元組在 28GHz 毫米波頻段上實現全球首個正式發布的 5G 數據連接,其理論最高下載速率達到 5Gbps,要比目前大部分驍龍 845 手機搭載的 X20 Modem 快上四倍多。雖然目前 5G 還沒有商用,不過預計到明年,部分運營商就會開始試點了。前不久中國電信就表示,將在 2018 年 9 月開啟 5G 原型機技術驗證,2019 年 3 月發布 5G 測試用機,2019 年 Q3 發布試商用機。

整體來看,moto 這次的步伐還是邁得比較靠前的,這也是得益於模塊的設計。除了 moto 搶 5G 手機首發的概念之外,模塊化設計還有個好處就能在 4G 往 5G 轉換的當口所體現,那就是不需要換手機就能適應 4G 到 5G 的轉變。其實這也和 Switch 的模塊化變形設計有所相似,本質上還是提高設備的適應性。

moto Z3 搭配 5G 模塊成為首款 5G 手機的意義不在於它可以通過一己之力開闢 5G 商用時代,而是標誌著 5G 不再是存在於高通或者 AT&T 的實驗室里,而是已經落到了終端上。

一旦 5G 落到終端上,也就意味著,包括 moto 在內的廠商們就開始了各種軍備競賽,以求在 5G 轉型洗牌的時候,成為留在場上的玩家。與此同時,智能手機的形態和功能也會因此有所變化,不光說是類似於 4K HDR 的流媒體內容會成為常態,其他更具有想像力的應用還在路上,比如泛在現實(Ubiquitous Reality)將是第一階段 5G 支持的特色應用之一,包括遠程 VR、AR 和 JR。

或許到時候,moto 的模塊化設計又可以拍上用場,屆時,手機可能就像是 Switch 的主機部分,而各種其他的模塊化,可以像 LABO 紙盒子那樣,實現更多的想像力落地。值得關注的是,從之前曝光的官方預告來看,聯想在 9 月 26 和 27 日舉行的聯想創新科技大會 2018 上,將會有更多關於 5G 的技術和產品信息釋放,這個倒是很值得關注一下。

我們可以看到,iPhone 4 所代表的顯示媒介、Switch 所代表的設備形態還有 moto Z3 代表的移動網路世代,嚴格算起來,分屬於三個世代,而三種因素的疊加以及相互影響,最終能夠影響並催生各種全新的體驗,從而,時代和生活因此改變。


推薦閱讀:

TAG:手機 | 發布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