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金融民工,又怎麼成為金融精英呢?
來自專欄 CareerPlus職業家6 人贊了文章
最近,總有學金融的學生在知乎網上問我,收到了好幾個offer,有安逸的,也有挑戰的,卻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還有就是向我吐槽自己是金融民工,做得很苦,為什麼就沒有錢多事少離家近又不累的工作呢?也許這是每個即將進入社會的學生,或剛進入職場的人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當我們面臨這樣的工作選擇時,無非是有這麼幾個考慮的尺度:薪酬狀況、發展前景、地理位置、工作環境等,只是每個人各有側重罷了。所以,這種選擇其實並不難,在該吃苦的年齡就一定不要選擇了安逸,不做金融民工,又怎麼成為金融精英呢?
正如經濟學中所講到的選擇一樣,每個人所擁有的資源、時間、精力是有限的,但人的慾望又是無限的,因此,這就必然造成了要選擇。如何來選擇,經濟學告訴我們一個準則,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按照這樣一個準則,有人可能選擇了安逸,說也是遵循了各自效用最大化的原則,但殊不知,他是在短期內運用了這一原則,追求安逸生活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也是大多數人的想法,可見,在該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可能短期內會給你帶來最大的效用,可長期呢?如果從一開始你就選擇了安逸,那麼註定你後面會吃更多的苦。適合畢業生的工作,大多需要吃苦,剛入職場,打雜是苦,加班是苦,處理不好職場關係也是苦,可為什麼很多金融畢業生還是願意去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薪酬高是一個方面,但如果排除加班費與自己工作時間的付出,其實他們的性價比並不高,但大家卻趨之若鶩,仍是很多畢業生就業的首選。主要還是他的職業發展體系在不斷激勵與鞭策你不斷進步,讓你在吃苦中迅速成長,在四大養成的職業態度和工作習慣是極為可寶貴的。雖然它不是那麼明顯和量化,但是深入骨髓的職業精神會成為整個職業道路上最不可替代的財富。再就是,通過加班,高強度的工作掌握了紮實的財務技能與知識,為自己金融行業發展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無論今後是去投行還是者私募基金,財務背景都是你的一張入場券,財務的功底將是往上發展的敲門磚。可以說,職場菜鳥的未來就藏在一點一滴的苦裡,這是每個職場新人成長的陣痛,非得經歷過了,才能體會到成長的快感,得到賺更多錢的機會,一點苦都不肯吃的人,永遠不可能發出光芒。
我們都知道,馬雲能賺錢,也會賺錢。可誰又知道他的賺錢能力中,卻藏著他曾經吃過的所有苦。他說:「當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險,不去拼一份獎學金,不過沒試過的生活,整天掛著QQ,刷著微博,逛著淘寶,玩著網遊,干著我80歲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幹嘛?」如果你在該吃苦的年紀為自己設置了一條很低的吃苦底線,就不要去羨慕別人快意生活的極限,因為你已經選擇了自己的今後的生活。
當然,沒有人強迫我們在本應吃苦的年紀,狠下心逼迫自己嘗遍人間甘苦,但苦盡才能甘來。因此,在該吃苦的年紀就一定不要選擇了安逸,這才是真正符合經濟學的選擇邏輯。能做出這種選擇的人,可能更加明白金融學中的未來收入變現的原理,不急於眼前,更注重未來,在該吃苦的年紀做出正確的選擇,可能長期會為你帶來更為豐富的回報。
總之,既然做出選擇,選擇了這,就必然會放棄了那,這就是選擇的機會成本。唐山36歲的收費員,每天的工作就是「招手、微笑、收費、再見」,以至於當突然失去了這安穩工作,彷彿整個世界都坍塌了。這就是當初選擇安逸所付出的代價。因此,如果你在吃苦的年紀選擇了安逸,那麼你註定要承擔今後所面臨的危機。別在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但退一步說,吃苦這件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吃多少苦,賺多少錢,苦盡才能甘來。春蠶吐絲,破繭成蝶;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今天決定了明天,剛剛畢業,二十幾歲,人生最美好的時期,還有大把的青春,不要浪費青春年華,去努力、去奮鬥!別在最能拼搏的年紀選擇安逸!要知道,混下去很容易,混上去卻太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