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德系車的可靠性比日系車差?

為什麼德系車的可靠性比日系車差?

4 人贊了文章

大家公認以豐田本田為代表日系車質量和可靠性很高,反觀寶馬的二手車質量和可靠性都很差。而且身邊有不少案例,包括水泵突然損壞,各種漏油。為何德系車的部件可靠性如此不堪?是設計問題還是零部件採購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而已,我個人認為這是多年以來消費者心中慣有的思維,一說到日系車,哦,就是那個開不爛的豐田、本田等等…… 而一提到德系車,哇,那個底盤紮實啊,操控杠杠的啊~ 不過呢,德系車車齡久了以後就會漏!至於是怎麼個漏呢?那還得看你平時是怎麼對待你的愛車了!

好了,言歸正傳… 德系車跟日系車其實想要追求的本質是不同的,德國大家都知道是個製造業強國,一些豪華品牌以及超奢品牌都產自德國或者其技術源於德國,就比如BBA,國內豪華品牌的絕對強者,國人買車尤其是那些好面子,就只認品牌,認你那個賓士大標、藍天白雲、四個圈… 好面子的人根本不會來考慮豐田牛頭標以及本田H標。

德系車的技術總是引領著汽車界的風向,就比如國人心中的信仰---大眾,早些年大眾就一直安利消費者購買搭載其DSG雙離合變速器的車型,但其實那時候整個世界汽車界都沒有哪個車企敢打包票說自家的雙離合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很穩定,大眾當時的DSG跟目前的DSG差距還是較為明顯的,近幾年大眾把自己的雙離合變速箱不斷優化改進,並且更多的根據國內駕駛者的習慣以及國內道路狀況進行改進。

再說大眾的渦輪增壓,早期的EA888哪一台不燒機油???官方稱這是正常的機油消耗,或者也可以說只是有時候機油過度消耗,而並不是燒機油...... 當德國車在大面積推廣1.4T、2.0T等這些小排量的發動機時,日本車還在使用著2.0L、2.4L/2.5L這些自吸發動機,其實並不是說日本人沒這個技術,本田的地球夢、馬自達的創馳藍天這些都是黑科技,也是技術黨。只是在日本人看來,持久耐用才是造車理念,他們並不急著把最新的科技帶給消費者,他們想要等技術成熟穩定之後再大面積推廣,非常保守的思想。

德系車跟日系車的造車理念是不同的,你見過真正的越野愛好者用德系車越野的嗎?那些很老的硬派越野仍在服役的哪一輛不是日系的呢?

德國車在新技術應用上比日本車要「冒進」一點,更確切地說,應該是德國車廠將新技術推出市場的步伐更快,因此在德系產品上,新技術的可靠性問題出現幾率也高一些。這在過去有很多例子,例如賓士十多年前在S級轎車上大膽率先使用空氣彈簧技術,就引發了大量故障;如今發生在大眾身上的DSG雙離合變速箱故障,其實在德國車歷史上都只算是很小的一抹而已。

縱觀歷史,在新技術推出市場的時機上,德國車比較熱衷於搶佔先機,甚至不惜付出一些可靠性的代價。導致這種情況的一大原因是德國有強大的本土市場支撐,而德國消費者素以熱衷和支持新技術聞名。在德國市場,搭載新技術對於刺激新車銷量是有顯著效果的,甚至相比「高可靠性」這一點更能帶來銷量。

日本車在這方面則更謹慎,通常要待技術相當成熟了,才會推出市場。尤其是輸往國際市場的產品,新技術應用往往比日本本土要更晚一些,有人將此理解為日本人將最好的給自己用,我的理解是他們更願意拿自己國內市場做試驗,但對國際市場就非常謹慎,不會拿自己在國際上的名聲和生意(後者顯然更重要)開玩笑。

除了上面的理念差異,也有實質操作層面的原因。汽車的誕生要經過設計、試驗、製造三個階段,在製造一環,德日系都有深厚的汽車工業基礎,製造的能力和質量高低其實不大。在開發一環,德日系都有很強的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所以實力也在伯仲之間。主要影響它們產品可靠性並導致差異的,其實就是試驗階段。

德系的開發因為傾向「技術驅動」,宏觀上比較重設計、輕試驗;而日系因為是「目標驅動」,相對較重視試驗環節。但我說的這個大約是十多年前的形勢,在最近的5-10年,德系品牌開始加大對試驗環節的投入,表現在德系廠商投入到試驗環節的時間、樣車數量、試驗項目都比過去有很大提高,一些德系廠商發布新車之前,首先發布的就是產品開發階段在全球各種嚴苛環境下做試驗的照片,以強調他們對試驗的重視。

有此轉變,主要是因為德系廠商也發現自己在可靠性方面吃了虧——比如在對德、日都非常重要的北美市場,德系銷量敗於日系,公認的一個原因就是可靠性排名一直偏低(在美國汽車可靠性是一項透明信息,Consumer Reports、J.D.Power等機構常年跟蹤和發布客觀可信的汽車可靠性數據)。隨著近年德系車更重視試驗環節,我們看到近2、3年的J.D.Power北美可靠性調查排行榜上,雖然居高位的仍是日系,但德系的排名已經明顯上升。

在我們國內,從我所接觸到的用戶口碑和案例來看,德系車的總體可靠性還是不及日系,不單是像大眾TSI+DSG這種嶄新技術,即便是新技術含量較低的普及化車型,小故障、小毛病的發生率也是德系高於日系。

德系車在中國市場可靠性問題的成因,我認為上述開發、試驗和製造三個環節皆有——試驗環節,考慮到中國幅員遼闊、用車環境多變、消費者用車方式不規範、油品質量不穩定等,我認為德系花在中國本土的試驗力度還是不夠的,比如油品問題就仍無法克服,很多德系車發動機出問題(最常見的是感測器報警)都被歸咎於「油品問題」。試驗出來的問題,應該回到設計階段去修改克服,但德系車因應中國的情況去修改產品設計的意願是比較低的,這跟他們的「技術驅動」開發理念,以及德國人對自己技術的自信和堅持都有關係。但客觀說這種情況近年有不少轉變,德系甚至會專為中國市場開發設計獨有的車型了,但是在技術領域,尤其是高新技術領域,德系在設計、試驗階段對中國市場的調研、驗證我認為還是不太夠。

相比德系,日系廠商是否有在中國境內投入更多的試驗功夫,其實我也不確定。但由於日系對新技術的應用力度比德系低,產品裡頭包含的新技術少一點,成熟的技術多一點,即使花同樣的試驗時間,可靠性也會更高,這個道理不難理解。

再說製造環節。這其實要落實到每家合資企業的情況,不能按德系、日系一概而論。我個人不敢說任何一家國內企業(無論是德系日系、合資還是自主)的生產品質是一流的,但是從消費者口碑以及我自身接觸過的眾多案例來看,日系一線品牌產品的零部件質量是比同檔次的德系產品略勝一籌,表現在小毛病出現的幾率要低一些。這方面,由於中國市場尚沒有非常可信的客觀透明數據,我也不好下定論。

此外,有不少聲音將國產車(無論德系、日系)的可靠性問題歸咎於他們在中國的產品「偷工減料」,如果確有其事,屬於設計環節的問題,在我們沒有將國內產品與海外同款產品作徹底對比前,也無法對此作出裁決。

也有人說,因為這些洋品牌在中國的工廠生產製造水平低,導致產品質量差、可靠性差,我認為這可能性是存在的,不單是整車廠的生產管理、工人素質等不及外國,更大的問題可能出在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環節,一來國內的供應商未必全都達到國際水準,二來他們供貨的質量也取決於整車廠開出的採購價格。不過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國內的合資企業工廠就聲言已達到全球最高的生產質量,例如廣汽豐田、華晨寶馬,都曾經發布過一些公開信息,表明他們的中國生產的產品在其品牌全球質量評比中都是一流的。

雖然仍然缺少實際理據佐證,但我想大家不必過於不信任我們的製造企業,畢竟就算是德國、日本原廠生產的產品,其實也同樣或多或少會有質量問題,只是往往消費者處理這些問題的態度和待遇和我們國內大不相同而已。這樣說來,我想德系可靠性略遜於日系的因由,還是用各自的技術應用理念來解釋比較合理——簡單說,就是德系車願意為了新技術冒一些市場風險,因為新技術某程度上就是他們的競爭力所在;而日系車相對不那麼敢於冒新技術風險,因為對他們而言保市場遠比推新技術重要。

新技術的應用與產品質量可靠性之間,一定是矛盾的嗎?分析一下新技術應用要冒的風險有哪些:

首要是政策風險。一些尖端的新技術可能需要某種政策的扶持,也可能面臨某項政策的扼殺。要知道廠商開發新技術是需要時間的,往往要比政策的出台實施更有前瞻性。例如大眾一直想在中國推廣柴油發動機,但中國某些地方如北京的政策法規就是不給民用柴油車上牌,結果大眾的先進柴油機技術在北京完全被扼殺。又例如在歐、日市場開始普及的主動探測障礙物的駕駛輔助系統,由於用到了中國的軍用雷達頻段,所以被中國有關部門禁止使用,這也屬於遭遇政策風險。政策風險很難完全排除,但可以通過與政府加強溝通、施加公關壓力等方式來儘可能降低政策風險。

二是市場接受度風險。某些新技術可能不為消費者理解和喜愛,又或者足夠出色,卻叫好不叫座。例如眼下的電動車、新能源車,包括豐田在中國推出的上一代普銳斯,都因為市場普遍尚不理解和認可這種技術,導致銷量可憐。從宏觀看,德系大眾力推渦輪增壓發動機,也面臨一定程度的市場接受度風險。

三是技術本身的成熟性風險。所有新技術,尤其是革新程度大的,必然要面臨技術成熟度不足的問題。通過大量的試驗可以盡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試驗要做多少,真是說不準的,單是車廠自己在投產前做的幾年、幾百萬公里的試驗往往還不夠,真正是試驗是要靠全世界用戶一起去做的,畢竟全球各地用車環境乃至生產該技術的條件都有差異,對於比較複雜的新技術其試驗工作可說是永無止境的。就拿大眾的DSG雙離合變速箱來說,最近在國內傳出故障頻發,這就是一種新技術應用必然會面對的情況。現在的問題是,DSG對於大眾非常重要,甚至大眾將自己的整個品牌形象、美譽度、未來銷售的戰略都賭在了DSG身上了(還有TSI),所以DSG出問題就不是純技術問題,而被升級成了品牌形象危機。這就說明,新技術的應用是要非常謹慎、有把握的,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對於以新技術為主要競爭力的德系品牌來說,這個風險尤其需要處理好。本人從事汽修二十年,修車無數,日系車也不是無敵萬能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消費文化不一樣,不一定美國銷量好就必須中國銷量好,現在日系車粉有些神經質,不敢提日本車的不是,豐田有很多挫的地方,比如幾款主力車型用的注水免維護電瓶,一些豐田粉還美其名曰壽命長,實則是價格低,同款RAV4美版用的就是免維護電瓶,另外胎壓監測和車身穩定系統也是豐田在中國減配的主要部分,普及率在合資品牌中最低,其它比如鈑金工藝落後大眾不止一點,開幾年的豐田後備箱和前後大燈縫隙明顯變寬大,另外豐田本田部分車型使用腳剎也是個非常值得詬病的地方!成本高些的電子手剎豐田普及率也是最低的,只捨得給高級車型使用!另外成本較高的大燈隨動轉向功能豐田車幾乎沒有實用的,即使配氙氣大燈也不舍的用!客觀說豐田可靠性可能略高於大眾,但同級別車型大眾高科技普及率配置率遠高於豐田! 日系車以豐田為首行車電腦在低端車上的普及率遠低於德系,另外即使是中級車行車電腦的綜合功能也要比德系車少,奇葩的是德系車很多核心的行車電腦晶元甚至屏幕是日方企業提供的,為何日系品牌不用複雜的電子行車系統呢,成本的原因!整體來說德系車無論豪華還是普通車普遍存在漏油燒機油的現象,日系車的新軒逸發動機也有燒機油的和老款豐田凱美瑞2.4也有燒機油的現象,整體比德國車少的多!豐田的cvt車型投訴量也非常大,最近兩年日系車搭載渦輪發動機的車型也陸續上市,目前來看並沒有報道出普遍的故障問題!所以不用糾結,各取所需!噴子勿擾!


推薦閱讀:

TAG:汽車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