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星 | 建築:從 10o 到 103
5 人贊了文章
本文為 XING DESIGN 行之工作室創始人熊星在「恰到 | 好處」靜安公園八號空間發布會 上的演講實錄。
熊星,XING DESIGN 創始人,哈佛大學建築學碩士,清華大學建築學碩士、學士;在此之前曾於紐約 KPF 擔任高級建築設計師,負責設計的超高層項目深圳華僑城大廈將於 2018 年竣工;曾在北京都市實踐,丹麥哥本哈根 B.I.G,以及阿姆斯特丹 UNStudio參與眾多不同類型的設計挑戰。
大家好,這個空間我已經來了很多次,今天終於看見它人滿為患的樣子。記得三年前,勇哥和王叔還沒有正式在一起,在37街一家酒吧里,勇哥第一次透露了他要做「城市黑客」,做空間相關創業這個想法。時間過得真快,如今好處已經做得有模有樣了。
既然這場發布會是關於空間的,我就說說空間吧。什麼是空間呢?如果以米為單位,1026m 這個數量級就是我們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的極限。
往小的層次看,10-35m 就是我們所能觀測到最小的空間尺度 ,這裡空間、物質、能量的界限非常模糊,粒子瞬間產生泯滅,空間的拓撲結構劇烈扭曲,這些雖然真實存在,但跟我們的生活似乎沒有什麼關係。
這是因為人理解世界天然是以自己的尺度作為基準,我們所能直觀理解的空間是非常有限的,究竟多有限呢?我們感受一下:
我們生活的地球, 1.3 * 107m,這是它的直徑。我們雖然無數次看到他的樣子,他也只是視野中的一個球型。
上海,整個上海的寬度就是 1.6 * 105。我們能夠通過「從靜安寺到嘉興或者松江的耗時」來腦補它大概有多大,或者藉助手機地圖的媒介,這畢竟還是間接感知 。
陸家嘴上海地標天際線,直徑大約是 2.6 * 103 m。這時候我們已經可以很清晰知道它有多大,它不僅出現在明信片上,也出現在外灘人山人海的遊客自拍里。在 10 的三次方米這個數量級,我們對空間開始有了直觀的感受。
再比如說我們現在所處的靜安寺公園,它的邊長就兩百米,四周嘈雜中間靜謐,從北往南穿過公園只要七分鐘。
我們所處的這個房子,寬度是 22 米,也就是 101 的數量級,我們能夠清楚地從照片中看到它的細節,記住它的樣子,不用手機 google、百度地圖也能找到它在哪裡,因為它的樣子已經映在了大腦里。
到了房間內部,大家看到勇哥設計得非常漂亮 。我們所坐的椅子與周邊的高度是 10om 的數量級,也就是幾米的尺度,這時候人對空間的理解是非常細緻,這時你能關注到材質和質感,對空間里發生的事情都是非常敏感。
再往小去,到幾十公分十幾公分的遲度,我們的手機屏幕是 13 公分,大家刷朋友圈、玩手機、擺弄 app,在這個尺度上,它作為一個物體,而不能稱之為人類意義上的空間了。
在很久遠的年代,勇哥、王叔和我, 都是建築學出身,現在開始做跟空間有關的新的突破 ,回頭再來看建築是什麼。
關於建築大家,各有各的說法,柯布西耶說建築是居住的機器,清華的吳良鏞先生說建築是人居環境科學。
他們說的都對,但如果從尺度上講,從 10 o 到 10 3 這個空間的數量級以內和空間有關的設計都叫建築。這個區間正好是我們作為人不用腦補和藉助其他概念或工具,而能直觀感受到的。
尺度為什麼對空間、對設計這麼重要,因為在尺度上應該發生對應這個尺度的事請,不宜隨便跨越 。
現代主義的千篇一律,其實就是把 102、101 的建築層面,非常粗魯地推廣到十的四次方米以上數量級的尺度 。雖然這種做法早就被受批判,不過在我國依然風靡,可能是因為比較省事兒吧,我們正在把城市造得更無聊。
另一個方面,如果把一個大尺度做法強加於小尺度的空間會怎樣呢?這事兒天朝很常見,可能因為看著比較大氣。超寬的馬路,無論你把綠化做得多漂亮也沒用,這東西其實叫「瀝青人類隔離帶」,而不是街道。
尺度錯了,後面就都錯了。就像我這種大臉,也別指望通過墨鏡或者金鏈子來彌補。你看,很多問題歸根到底是尺度問題。
勇哥和王叔選擇在上海啟動創業,不僅因為勇哥是上海人,還因為上海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擁有尺度感的城市,這期和他們對空間的洞察。上海的法租界,老城區,它的層次很好地控制在了 10 1 數量級以內。我們之所以對這樣的城市很具有好感,是因為其的尺度契合我們人類近距離的感官。在這個數量級,你會欣賞兩側三層高的小樓、十幾米寬的街道、路上樹影婆娑。
接著,你洞察更小尺度,比如咖啡館內布置細節和裡面的貓,深入感受這個空間的質感,這個就是很小尺度所給我們帶來的。
再說回我自己。我之前在紐約,目前在上海,主要算是從事建築設計,我所打交道的建築物,項目的大小很多都在 102 米這個數量級。
這個數量級,我們關注的是建築作為一個整體系統,它的效率,和系統之間的契合。並不是說這時人的空間體驗不重要,但尺度天然的使摩天樓的工程和小空間相比,顯得和人不那麼親密。
說了半天題外話,下面彙報兩個跟好處相關的小合作,不管是時間的跨度還是空間的尺度都比較小,但也正因為小尺度,和人的感官聯繫稍微密切一些。
第一個就是去年在杭州鍋爐廠舉行 ADM 展,簡而言之就是很多年輕人聚集到這個場地,把網紅店和創意小品牌向大家展示和體驗的一個派對,為期七天。
以往的展覽是所有櫃檯依次展開,像軍隊列隊一樣。去年那次好處 MeetBest 也參加了,主要王叔個人攝影作品參展,王叔其實是手機攝影界的大神。於是我們想,這些迥異的品牌能像軍隊一樣檢閱嗎?我們希望通過更自由的方式融合展示 。
具體是這麼做的:固定油畫布條自然懸垂,行成一個拋物線,這樣一來長度和基點位置,就可以控制它以下空間的高度,整個組合起來形成這樣一個屋頂,屋頂下空間是錯落的,不同的店鋪根據空間高低,像島一樣在下面聚集,但是他們的界限又是模糊的 ,你可以自由穿梭。
但實際上這個過程很曲折,實際上所有店鋪的布展要求直到最後一刻一直在變。於是我們做了個動態模型,在畫布總長度一定的情況下,根據需要調整懸垂組合,並生成編號和長度數據供工人製作。做成動態就是這樣的感覺:
這個是一個建成後的效果,和重而暗的工業空間形成了反差。
另外一個副作用效果也很驚艷,聚光燈打下來的時候通過這種交錯的曲線,在地面上形成水波紋似的投影。當人走過,拂動上面懸垂的畫布,地面投影會像真的水波一樣蕩漾起來。後面幾天展出,除了眾多精彩展品,大家對這懸垂的畫布也挺有好感。
第二個是小彙報,100 其實算是一個預告,在這個建成的空間裡面,我們和 LOOK 合作,會做一個 Pop Up Store,9 月 22 號就會開始。
十年前大家想把線下帶到線上,但現在大家都想回歸線下 。具體怎麼做呢?也很簡單,這個空間本身已經被打造的很有賽博像素空間的意思,我們就順著往下拓展。
既然屏幕是像素組成的二維圖景,通過前後涌動結構這二維平面網格,拓展出三維的空間來用於展示。出於職業強迫症也是為了施工更方便,我們當然會提供所有的長度和編號數據。
由 700 個亞克力鏡面,1200 根金屬桿,300 平米的大型裝置藝術,把微信號+小程序商店的鏈接,復刻到線下三維空間,成為了「方格鏡面即為像素,書寫線上的文本與圖形;像素錯動即為展架,載入商品實物」的藝術裝置空間,美輪美奐。
再次回到之前10o 和 103 米的話題,小於 10o 的也許可以稱為產品設計,它關注的不是空間而是物品,叫 Object,103 以上叫做城市設計、區域性規劃、一帶一路。唯獨建築範疇的空間尺度,是我們不用腦補和藉助其他概念或工具,就可以直觀感受到的。這時空間對人最有感知價值的,也許這也是我還沒有離開建築界的原因之一。
一個好的城市不需要一個特別牛的建築師說所有建築都必須做成什麼樣,我們需要很多個很有性格的小的房子,才能構成一個更具有吸引力的大城市。
好處和「城市黑客」。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城市黑客,我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把自己的空間做得盡量有趣一些,這也是對整個城市最大的貢獻。勇哥和王叔踏出了非常好的一步,會感染到周邊的很多人,意識到從 10 o 到 10 3 米數量級範圍內,空間對人來講有多重要。
公眾號:好處
ID:meet-best
關注公眾號,發現更多城市中的有趣空間
原文鏈接:XING DESIGN | 建築:從 10o 到 103
推薦閱讀:
※台灣最發達的城市是哪一個,相當於大陸的幾線城市?
※擁有國內最多湖泊的城市,也被譽為擁有水鄉古鎮最多的城市
※讀王軍《城記》,看六朝京城
※北京西南區商業巨擘 | 軌交+TOD,輕鬆實現5分鐘生活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