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摧毀人類文明的是天災,更是人禍
本文授權轉載自看理想公眾號
(ID:ikanlixiang)
看理想,用文學與藝術,
關懷時代的心智生活與公共價值
10天之前,里約熱內盧的一場大火,幾乎焚毀了巴西200年的科學知識、文化研究、教育財富,也焚毀了一段人類文明和自然歷史的寶貴記憶。
在火災發生的2到3小時之後,博物館周圍地區開始下落紙碎和灰燼,相信是來自館內的藏書。這些碎片上,有的依稀可見文字和圖像,但多數已經燒毀,難以辨認。面對這些人類文明的灰燼,設計師羅德里格斯說,「觸摸這些灰燼,比在電視上看見火災影像,更令人悲痛」。
這無疑是一次無以估量的損失,也是一次全人類的悲劇。
更重要的是,這場大火所毀滅的,不僅僅是人類文明的過去遺產,更是人類未來的某種可能。
毀掉我們過去和未來的
是天災,更是人禍
講述 | 梁文道
來源 | 八分
巴西國家博物館的一場大火,毀滅了無數珍貴的人類及世界的文明遺產,這不僅僅是巴西的損失,也是全人類的損失。
這場大火中焚毀的,有來自埃及的木乃伊,來自古希臘的神像,以及巴西最早的人類化石,也包含了哥倫布登陸美洲之前,美洲各大文明一部分最重要的珍寶。
這些珍貴的藏品,它們不只是過去式,不只是停留在歷史上的人類文明遺產,同時還包含了某種人類未來的可能。
這場大火,讓我們曾經擁有過的,但又還無法預知的那種可能性,也都隨之消失了。
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先講個故事。
1
這些文明的遺產,
在未來可能成為新思想的啟蒙
1295年的時候,有一位叫做麥西莫斯·普朗紐德斯的東正教神父,在當時的伊斯坦布爾(那個時候還被叫做君士坦丁堡),這座偉大的城市的舊書攤上散步,他在尋找一樣東西。
那是東羅馬帝國,開始走向衰微的年代,但是這座城市的市場上仍然能夠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當然也包括許多的書籍。
這位神父要找的書,可不是什麼宗教文獻,而是傳說中只在書籍的目錄里見過,但大部分人都認為已經失傳了的一部古代的學術巨著。皇天不負有心人,這本巨著居然真的被神父找到了。
他欣喜若狂地將書帶回去,並且認真地將這本古希臘文的學術巨著翻譯成那個年代所使用的希臘文。隨後,這本書又在1400年被翻譯為拉丁文,並被送進了教廷的王宮裡珍藏。
由於教廷認為這本書非常重要,於是將它傳抄,分成幾個不同的抄本,分別贈予歐洲各國王室,其中一份就到了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當抄本到了里斯本之後,又輾轉傳抄出現在了市面上,也讓市面上喜歡看書的人都能夠買到。
到了1492年,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就帶著這本書與這本書上所附的世界地圖揚帆出海了。正是因為看過這本書,他更加堅信地球是圓的,他只要沿著一個方向前進,就一定能夠到達傳說中的印度。
年輕人的名字叫做
哥倫布
。啟發他進行這次航行的其中一本最重要的著作,就是這本手稿——叫做《地理學指南》,書的作者就是西方古代世界影響力最大的天文學家托勒密。
今天我們已知曉,托勒密主張「地心說」,因此也有很多人對他不以為然,但是不要忘記他在地理學上的成就,尤其是在地圖學領域——他是第一個實際提出經、緯度,並將其應用在地圖上,來確定所有地點方位的;他是第一個提出地圖繪製要遵循上北下南;他是第一個提出地圖要帶有比例尺的概念,也是第一個運用一種相對科學的投影法來繪製地圖的人。
這位托勒密,也就是古代傳說中,十世紀以前藏書量最豐富的西方圖書館的館長,這座圖書館就是亞歷山大圖書館,位處古埃及一個港口城市,亞力山卓(註:即亞歷山大港)。
為什麼忽然又提及這件事?那是因為,亞歷山大圖書館之所以有名,之所以傳奇,不止是因為它的藏書量豐富,是人類史上的奇觀,更重要的是,它後來遭遇大火,遭遇人禍,完全被毀滅了。
圖書館裡絕大部分的書籍都因此失傳了,
但存留下來的少數書籍與一些知識的片段,卻居然構成了後來十幾個世紀里極為重要的發現,或新的想法的來源。
這說明什麼?所有過去的遺產,或許有人會認為它不過是一千多年以前的東西了,以為這些東西早就不存在了、消失了,我們過去的一部分不在了,
但是我們沒有人能夠預知,
這些遺產在將來的某一時刻,會不會帶給我們的後代子孫一種神秘的啟示,讓他們產生一些奇特的想法。
再簡單點講,我們中國歷史的文獻汗牛充棟,都已經擺在那了。宋朝的資料也就那麼多,不會再那麼容易有新出土的東西了。但是為什麼我們每一代的歷史學家仍然有任務,仍然有工作?那正是因為,我們每一代人都可能對同一批的舊材料,解讀出一些新的不同的內容來。
而每一次我們讀出新的不同的東西,產生了新的理解,都在刷新我們對自己的認知,也都在重新塑造我們向未來開拓的某種機會。
2
博物館裡的收藏,
不只是停滯、無用的歷史遺產
剛才提到了亞歷山大圖書館,我必須再好好介紹一下。關於這座圖書館,我有一本書推薦給大家,好像暫時還未被翻譯成中文,這本書叫做
The Rise and Fall of Alexandria
(《亞歷山大的興起和衰落》 ),作者是英國的大眾史學家與歷史紀錄片製作人 Justin Pollard 和 Howard Reid。這兩位撰寫的這本書通俗易懂,但背後依然有大量的學術基礎支撐。在這本書里,我們能夠讀到的,不只是亞歷山大圖書館的重要性,更能夠了解到產生這座圖書館的那座城市——亞力山卓城的重要,事實上這座城市是古代地中海世界裡的一處學術中心。
現在我們如果提到古代地中海世界,往往想起的是希臘的雅典,或是義大利的羅馬,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世界裡人人都曉得,如果你要追求學問,要做學問,追求知識,追求真理,那你就必須過海前往非洲北岸的亞歷山卓城。
亞力山卓這座城市的圖書館,它不止館藏705萬捲圖書,它同時還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館。
如同以前的大英圖書館與大英博物館本來是同一家機構一樣,古代世界裡圖書館與博物館通常是連在一起的。因為對於古代人,
博物館裡的收藏不只是藝術品那麼簡單,還是進行研究的一個對象,而書籍也是非常重要的學問研究的工具與思想的正源。
亞歷山大圖書館納集了當時西方世界最豐富的研究材料,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都在研究這些珍貴的材料,這些學者有巴比倫人,有猶太人,有希臘人,有埃及人,有波斯人,還有羅馬人。他們所研究的這些書籍與材料,最遠甚至來自於印度。
在這幾百年的歷史之中,這座圖書館還誕生了許多偉大的學者,這些人或者曾經在這裡求過學問,上過課做過研究,或者曾當過圖書館的館員,甚至當過館長。剛才所說的托勒密,就做過其中一任亞歷山大圖書館的館長。
亞歷山大圖書館復原圖 | 來源:刺客信條
這些偉大的學者都有哪些人?那些名字說出來,就真的是無人不知了,比如歐幾里德、阿基米德,還有蓋倫,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是古時代最偉大、影響力最大的醫生和醫學家。
儘管他有很多說法今天看來是錯誤的,但他起碼是第一個發現了神經的作用,第一個發現了動脈是用來輸血的,第一個有力地反駁當時西方的想法的人,他指出,真正讓人類在進行思考的器官不是心臟而是大腦。
這座城市裡,還有人在第一個研究並測算地球的圓周,還有人在努力證明原子是構成世界萬事萬物的基本元素,也有一些很激進的猶太教神學家,比如費羅,也有一些很虔誠的早期基督徒,譬如第一批把希伯來文聖經的舊約,譯成希臘文的那70位翻譯者。
同時,由於亞歷山大圖書館有如此豐富的館藏,所以也誕生了西方的圖書館目錄學之父。更有趣的是,這其中還孕育了一些發明家,比如有位叫做希羅的人,人稱亞力山卓的希羅,他製作出了人類史上第一部蒸汽機,第一個針管注射器,第一個用火力推動的自動門,甚至做出了第一個自動販賣機。
我們馬上就要想問一個問題,這些人怎麼會在那裡做這些事呢?是誰在供養他們?這麼豐富的圖書館的內容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這就要說到亞力山卓或者亞歷山大圖書館這個地方名字的來源——亞歷山大大帝了。
3
知識,
是推動人類進步最偉大的力量
亞歷山大大帝有個好哥們叫托勒密(與前面的托勒密只是姓氏相同,並非同一人),與他從小一起上學長大,同他一起南征北討,是他的名將。亞歷山大逝世之後,他的帝國迅速瓦解,而過去的舊部屬每人分得一塊土地,托勒密也分到了一塊,他分到的就是帝國里最富裕的一塊土地,也就是當年的埃及。
托勒密一世
托勒密除了跟亞歷山大大帝一起打仗一起玩耍之外,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還是同學,小時候都是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學生。
亞里士多德教導他們要對世界永遠保持開放,永遠對任何事情保持好奇。
所以亞歷山大大帝與托勒密無論打到哪裡,遇到那些珍貴的文獻,或是見到前所未見的奇怪的動植物標本以及奇怪的器具,一定都會派人快馬加鞭地送回希臘,供亞里士多德做研究,或者讓他的弟子們去收藏,分類整理。
既然老師是這樣的人,所以托勒密一世也感染了這種氣質,他決心要把亞歷山卓這座城市,打造成地中海世界最偉大的文明知識中心。
這麼做不只是出於他本人對知識的追求,還因為他們都很清楚:知識就是力量。
知識是使得這座嶄新的城市,能夠蓋過雅典的一個重要武器。
所以他以及他的後代子孫,以幾代人之力建立起了這座圖書館,豐富了館藏,聘請了大量的學者,同時也吸引了大批渴望學習的年輕人來到這個地方。
他們收羅書的方法,除了傳統的買賣,還有獨特的一招——由於這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城市,所以所有進港的船都要交稅,除了交稅之外,還要求交書。
他們會詢問、檢查,有書必須拿出來。不過他們交書,不是為了要查禁書,不是說書是禁書就不讓你帶進來,恰恰相反,他們找人去抄寫這些書,把這些書抄完之後,再把書還給原有者,這樣就能夠大量增加圖書館裡的圖書收藏。
在那個時候,據說他的書里包含最遠是來自印度的書籍,所以這裡真的可謂是一個古代文明的知識中心。
但是,這座圖書館,或者說博物館,這座最重要的學問中心和學術機構之所以傳奇,是因為傳說它毀於一場大火,那就是公元前47年愷撒大帝要攻打亞歷山卓的時候放了一把火。這把火被燒到岸上,從海戰蔓延到陸地上,就把這座圖書館焚毀了。
不過,很多人沒告訴你的是,其實它沒有全毀,因為當時這座圖書館還有一座分館,分館在塞拉比斯,是一座神廟,即使羅馬人來了,這裡面的學術研究也仍然在繼續。
4
毀掉人類文明過去與未來的,
不僅僅是天災,更可能是人禍
直到公元四世紀五世紀左右,一股新興的力量興起,那就是早期的基督信仰運動。而早期在這座城市裡誕生的一些基督徒,是一批基督徒當中特別狂熱、特別教條的極端主義者,他們組織各種暴民,攻擊這座城市裡所有的學者。
因為他們認為那些在追求知識真理的人都犯了錯誤,他們只要不信主,那就是異教徒,那就是罪惡。
在異教徒所建的宮殿與神廟裡做學問,這裡面的人和他們的書當然也都是異教徒的,必須要全部焚毀,必須要迫害。再加上,當時羅馬帝國已經禁止再信仰基督教以外的任何宗教,所以他們的各種暴行也就來得名正言順。
公元415年,這座城市裡的最後一位大學者,古代最偉大的女性哲學家、數學家希帕提婭,在一次暴民的攻擊當中,被拉下馬車,並拖進教堂凌遲處死,再分屍焚燒。
希帕提婭其實是一位並不太在意宗教問題的人,她的學生之中也有基督徒存在,她與學生們講的道理只是:我們不要太過相信任何狂熱的教條。
任何政治上、宗教上極端狹隘的主張,都不應該遮蔽我們追求真理的理性目光。
但最終,她死於這樣的信念,到她的死去為止,這座城市、這座圖書館的靈魂才終於真正滅絕。
歷史即是如此。很多時候毀掉我們人類文明的過去,同時也毀掉我們未來的,當然少不了種種天災,比如一場意外的大火,但是更多時候,其實是來自於人禍。
那些人類的寶藏之所以會失去,
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從未賦予它多大的價值。
——巴西藝術史學者 拉法埃爾·卡多佐
本期八分問答
本期提問【提問者 | 不分左右】
:
當您旅行的時候,如何能短時間內了解該城市當地的文化與人情?逛博物館還是逛生活氣息濃重的居民生活區?
▼
歡迎分享八分·日簽
推薦閱讀:
※令人遺憾的是,人類並不總是在進步的
※4星|《人類簡史》:從一些比較新穎的角度看人類全史
※人類文明揭秘
※人類文明最後的希望:白矮星與黑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