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以為你是「拖延症」嗎?其實你是……

戳上方藍字

「39健康網」

關注 

並點擊

右上角

···

菜單

 選擇

「設為星標」

上小九的車 每天漲點健康知識

 

中國TOP 100醫

院健康科普

本文轉自:圓子醫大腦  id:yuanziKnock

最近,我和隔壁室姐都森森地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多動症。感覺自己一刻也坐不住,什麼都幹不了,比如現在,我才不會告訴你這幾十個字的開頭,我花了半個小時。只因為室姐給我發了個「想買衣服」,我就去逛tb了!

想想我們都這把年紀了,多動症應該跟我們沒什麼關係,老年痴呆還比較靠譜。但是,作為一個嚴謹科學的健康博主,我跑去查了查資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成人多動的還不少。成人多動症還是近些年來的大熱呢……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

,江湖人稱「多動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是兒童期最常見的行為障礙,對患者可產生持久甚至終生影響。10%-60%的ADHD兒童青少年其癥狀會延續到成人期。

所以我小時候沒有,長大就不會有?

是的。

因為目前的ADHD的診斷標準要求癥狀是始於童年的。

每個成年多動症患者小時候都有多動症,但是問題是,你怎麼知道你小時候沒有?

有很多人直到長大以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有多動症。在美國有4.4%的成年人遭受多動症的困擾,但是他們中的許多人忍受著這些痛苦,卻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得了多動症。

成人ADHD的臨床表現和兒童期相似,但多動癥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輕,而更多的是內心不安的主觀感受。

如果你有下面這些情況,那很可能,你是「多動症」。

永遠在遲到

成人多動症模式和兒童略有不同。成年人可能會在上班或重要的事情上經常遲到。他們能夠意識到這種遲到是不對的,但是就是沒法準時。

危險駕駛

多動症的一個特點是你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在手頭的事情上。這對於坐在方向盤後面的人來說更危險。有研究表明,患有ADHD的人更有可能超速、發生交通事故、被吊銷駕照。

容易分心

成人多動症患者會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可能導致他們易怒,衝動,爆粗。

高度專註

多動症的人也並不是對所有事情都無法專註,在他們喜歡或感興趣的事情上他們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但是生活就是這樣,有許多工作和事情是枯燥的,但你不得不做的,而多動症會將這些事情無限期拖延。

啊呀不得了了,這麼看上去每個人都有多動症了。

其實不然。

如果你經常分心,不要輕易就覺得自己是多動症。因為相似的癥狀在別的情況下也經常發生。抑鬱症的一個典型表現也是注意力差。休息不好或焦慮的時候也可能導致情緒障礙。

儘管手機、網路會讓我們分心,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在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上是可以做到的,又或者這種情況只是最近出現或偶爾發生的。但是多動症患者則不然,他們的這些癥狀可能會導致生活中多個部分持續地出現問題,並且這種破壞性癥狀是長期持續的,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的。

很多成年人並不知道自己有多動症,直到他們因為其它問題例如焦慮症、抑鬱去求醫。共患病是ADHD常見的臨床現象,多數ADHD患者至少存在一種共患病。

ADHD的診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通常專業的臨床人員會通過病史採集、臨床檢查與評估輔助檢查和綜合分析並結合診斷標準後作出確定診斷。這個過程涉及到的人員可能不止是當事人和家屬,還需要獲得來自學校老師、親戚、鄰居等人員的幫助。患者還需要進行常規的血尿檢查、心電圖、腦電圖檢查等來幫助鑒別診斷和進行藥物的選擇。

許多人由於害怕確診被貼標籤和隨之而來的「羞恥感」而諱疾忌醫。然而,知道自己有多動症總比不知道的好。起碼你終於可以直視自己,並不是「懶」。

最後,有病就要治。別跟我一樣,沒病別老給自己下診斷,現在我知道了,我這真的是懶……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參考資料:

[1] ADHD in adults | WebMD

[2]劉靖, & 鄭毅. (2016). 《中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防治指南》第二版解讀. 中華精神科雜誌, 49(3), 132-135.

[3]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2018) | Guidance and guidelines | NICE - nice.org.uk

-END-

-別拖延了!快點贊加星標!-

-近期熱文-

(點擊標題閱讀)

 ▼

54歲搖滾歌手臧天朔去世,生前每一個習慣都指向肝癌

﹏﹏﹏﹏

第4針狂犬疫苗還差2天,男孩身亡:

關於狂犬病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

打飛機1分鐘就結束=早泄?

﹏﹏﹏﹏

58歲吉祥三寶父親去世:

險的心梗,更偏愛28歲的你

點贊摸摸小九頭啊
推薦閱讀:

拖延症重度患者怎麼破局?
當拖延症犯了時該如何處理?

TAG:拖延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