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野非洲】 憐憫之情,總會在非洲泛濫
我在非洲的這7年,每當看到窮孩子趴在車窗上,渴望的向我們張望時,那種無助又嚮往的眼神,總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在這兒,會經歷許多難忘的故事,見聞很多當地驚詫的貧苦生活,思緒諸多。
曾讀過一篇文章:《我為何而活》,這是哲學家 伯特蘭·羅素 自傳中的序言,其中這樣寫道他為何而活:
「三種簡單卻又極為強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生命:
- 對愛的渴望(longing for love)
- 對知識的探求(search for knowledge)
- 對人類苦難的無法遏止的同情(pity for the suffering)
在非洲生活的這段時間,第三種感情持續的左右著我的情緒:對人們苦難無法遏止的同情(pity for the suffering)。是的,這樣的感受揮之不去,所有的這些見聞,讓我越發的同情這裡的生活苦難、疾病多災。
我們在獅子山時的清潔員工Maybel,她20歲出頭,來自郊區村落,父母均因瘧疾而亡,丈夫因為沒錢出去打工,卻再也沒有回來,留下只有4歲的小孩,每天她按時上班,辛勤認真工作,雖然工資在我們看來不高,卻在當地還算可以解決溫飽。偶爾家中有事,我們也會欣然透支借款。
一年後,也就是2014年中,西非爆發大規模的埃博拉病毒,死亡數萬人,全國外國人開始緊急撤離,商業幾乎中斷,總統在電台呼籲各位,見面打招呼取消握手的習俗。我們也是在首都「淪陷」之際,惶恐的預定機票,打包撤離了這個國家。
記得在我們興奮的準備啟程之際,Maybel她無助的看著我們,心情低落。
「嘿 Maybel,抱歉,我們要走了,會回來的,那你這段時間你有什麼打算?」,我問道。
「謝謝您···上帝保佑,你們有地方撤離,但我沒有,是這是我的家園,沒有地方撤退,只能在這兒的」, 她開始小聲的、低頭無助的抽泣著。
至今,都很難忘他的這句話。
非洲,對我們外來者而言,只是短途停靠之處,或是尋求商機財富,或是觀看沿途的原始風貌,滿足好奇探索之心。但總有一天會離開,回到落葉歸根的故土。而對當地人來說,卻是家鄉,儘管很是貧窮、腐敗、戰亂、疾病繁多。
They call it Africa, we call it Home. (他們把這裡叫做非洲,我們把這裡叫做家)
那些讓我們產生非洲憐憫之心的故事,還有很多。
無論是在西非還是東非,每當行駛在首都街道上時,總會在堵車之際,一群衣著破爛的小孩衝上來,或是幫忙擦車窗,或是趴在車窗上乞求的看著我們,希望有所施捨。他們大都10多歲年齡,光著腳丫,挺著發育不良導致的大肚子,髒亂的頭髮時不時環繞著幾隻蒼蠅。腦海中,這樣的年齡應當正值讀書寫字,父母關懷的美好童年。
還有一件事,讓我與同事都唏噓不已:
南蘇丹,是在2011年獨立,一切百廢待興,可以說是前世界最貧窮的國家。我在這裡生活了近2年,當時我們推動著幾個巨型項目,也邀請過國家政府交通部官員訪問中國公司,其中因項目原因我與一名該國交通部委司長A(放國內算是正廳級)關係要好,經常去他辦公室商談幾個基建項目。
雖說國家剛成立,但A的能力突出,經驗豐富,是所見過效率頗高的當地人,每每談起自己的國家,總有深刻的見解與理想,也希望在任期間自己有一番報復,很讓我們尊敬。有造訪過他家,但很是破舊貧窮,有3個兒子,院子外甚至養起了雞鴨,維持家境。
後來工作調動,我離開了這個國家,轉而由同事繼續與他對接跟蹤項目,一年後,項目前期協議簽署,我也在聖誕之際,發簡訊恭賀他的進展。
一年後,突然有一天同事告訴我,他去世了。因為前一段時間太忙,換上了瘧疾,因為沒太多錢打針看病,以為可以吃點葯挺過去,但沒想到是很嚴重的腦瘧,3天後就去世了。
當時我震驚了許久。很難想像一名國家正廳級幹部,會因為貧窮疾病而失去生命,是的,這兒,很多這樣的故事不斷地發生著。
毫無疑問,在非洲,憐憫之心的泛起頻率,要比我在任何其他所國家都要頻繁。我們只能盡己所能,做到可以做到的微小協助。
在當地不需要的衣物,我們會整理起來捐給當地人;會偶爾將自己的買的食物,送一些給路上遇到的孩子;會在當地人提供服務後,多給一些小費表示感謝與關懷;公司層面,會在簽訂合同後贊助巨額費用的大米;會協助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會多的在項目中培訓當地人才···
不禁想到那幅轟動全球的圖片與其背後故事:
這是2014年普利策獎獲得主南非攝影師凱文·卡特拍攝的《飢餓的蘇丹》,當時蘇丹持續11年內戰(1983-2005年,實際上持續了22年)。
這幅作品,也是幾乎每一位在非洲生活過的人都看過、震撼過的。
在拍完照片之後,凱文科特將照片版權售予美國《紐約時報》,於1993年3月26日刊發。由於照片巨大的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引發了全世界對蘇丹大饑荒的強烈關注,各國政府紛紛呼籲停止蘇丹內戰,給予人道援助。照片也因此獲得普利策獎。
(但是也有很多人如此評價卡特:「The man adjusting his lens to take just the right frame of her suffering, might just as well be a predator, another vulture on the scene.」翻譯過來也就是說這個男人只會擺弄鏡頭,獲得令人震驚的畫面,卻漠視了救助,他就是畫面外的那一隻禿鷹。充滿讚美與詆毀的卡特終究承受不了輿論的壓力,選擇了自殺。)
記得在2013年,我第一次探索肯亞,公路旁,一群小孩在好奇的打量著我們,目不轉睛。
而我,卻對眼前的畫面震驚:小男孩的肚皮因為營養不良鼓脹,眼神中透露著天真與好奇,而眼角,居然有幾隻蒼蠅悠閑的爬動著···
最後,我想,以Micheal Jackson的經典歌曲【Heal the World】結尾最為合適。
願非洲大陸在這幾年的蓬勃開發中,不再饑荒與戰亂。
畢竟,他們每一位,都是平等、鮮活的生命。
【Heal the World】
Theres a place in your heart 在你心裡有片土地
And i know that it is love 它就是愛
And this place could be much 這片土地可比明天
Brighter than tomorrow 更放光彩
····
There are people dying 有人瀕臨死亡
If you care enough for the living 如果你對生命足夠關懷
Make it a better place 為你我
For you and for me 創造一個更好的空間
我們的「心野愛心計劃」
這是心野探討許久的活動,我們在2018年2月,開展了一項捐助肯亞、坦桑的孤兒院兒童們,也將在下旬,聯繫當地,對動物孤兒們,提供來自心野的愛心。
May the World Full of Love
作者簡介:
Marky,曾非洲工作6年,任央企駐非洲國家代表,開拓高級商務市場,在11個非洲國家生活旅行,隨即被非洲的原始壯美深深捕獲,進而創辦「心野非洲」訂製旅行品牌。
推薦閱讀:
※向日葵,太陽花,非洲菊,永恒生命的象徵!
※美媒:下一場革命會否在非洲降臨?
※那個獨自去非洲旅行的王阿姨
※西班牙的非洲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