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一個「四季」的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一個「四季」的心理諮詢

來自專欄心理諮詢室里的故事1 人贊了文章

兒子:上大學是為了完成你的夢想,不是我的,你在使用我!

母親:你說上大學是為了滿足我的夢想,但每天的日子裡我都在做著洗衣機、洗碗機、司機這些「機器」該做的事情,誰在使用誰?

諮詢師:如果我們在「被使用」的過程中,能夠有情感的交流與互動,那麼就多了一層「人性」的理解與關懷,而不僅僅是「機器的功能」。

題目:一個「四季」的心理諮詢

文:梁明霞

最近在研習主體間系統理論——精神分析最前沿的理論,一直很好奇,精神分析如此博大精深,怎麼主體間就能成為所謂的「最前沿」?

01

和精神分析的其他理論相比,主體間理論似乎更溫暖一些,用在諮詢中一句話可以概括:主體間理論流派的諮詢更像是一個四季的諮詢,而不是嚴冬的考驗,後一句話是我之前對精神分析的理解:成長總是伴隨著痛苦、蛻變總是伴隨著絕望,到了主體間這個四季的諮詢,我對之前「嚴冬的考驗」有了些許的懷疑。

在我們的成長中我想每個人都有曾經被當做自體客體的經歷,比如:兒啊,你爸爸這輩子就這樣了,你得為咱們家爭點氣。再比如:兒啊,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考上大學,你得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除了直接提要求的,聰明的父母可能會這麼想:我小時候條件有限,沒有在藝術的道理上前行,到我這可不能耽誤我閨女......然後把這種想轉變為一種態度和行動。

如果你也曾經被這樣對待過,你可能會想到「以愛的名義綁架」,再學深一些,某天看到精神分析的一個術語:垂直分裂,驚呼:天啊,我就是這麼被分裂的,怪不得我現在學啥啥不行,瞅啥啥不對。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所以我完全理解什麼「以愛的名義綁架」及「垂直分裂」背後的無奈與掙扎,但我想說,故事到此並沒有完,讓我們轉化一下角色,到父母這裡,以拉小提琴為例,每天送閨女去拉小提琴的父母,他們是不是也是一個自體客體?確切地說:在某時某刻他們也一定做了兒女的自體客體,為了讓其專心讀書,我得當個洗衣機、洗碗機、飲水機......你說我讓兒子上大學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夢想,但每天的日子裡我都在做著這些「機器」該做的事情,誰是誰的自體客體?

02

主體間理論的誕生或許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來的,從自體心理學的「自體客體」,到主體間的「互為自體客體」,之後到「互為主體」,這條路徑的發展有一個核心的元素——情感!所以主體間理論對情感的強調一而再,再而三,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被使用」和做「自體客體」的過程中,能夠有情感的交流與互動,那麼就多了一層「人性」的理解與關懷,而不僅僅是「機器的功能」。

以我個人舉例,從小我也是那個「被使用」的孩子,學習要好,將來考個好大學,完成爸爸媽媽的心愿,這就是被當做「自體客體」的部分,但學習多枯燥啊,我有另一番天地——我家的小賣部,那是我每天學習的場所,每天的生活都圍繞著上貨、碼貨、算賬、找零等等瑣事進行,這些瑣事當然不是我一個人在忙活,我時而是個助手、時而是個管家,這個過程中和爸爸媽媽的交流可能就比一般孩子多得多,所以我更能體會在「互為自體客體」的過程中,還有其他更重要的東西,比如:情感。

從經典精神分析到主體間系統理論,如果我們去研究這些理論的創始人,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這些理論的提出或多或少都和「父子之間的情感」有關,弗洛伊德和父親的關係以競爭為主,於是提出了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結;科胡特和父親的關係以疏離為主,於是有了「鏡映」和「理想化」的雙極自體;到了史托羅樓,終於有了「沉浸共情式互動」的影子。

03

史托羅樓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的父親小時候因為調皮弄瞎了一隻眼睛,等到六十多歲的時候,另一隻眼睛也看不清楚東西,需要做「白內障手術」,家裡的親戚無一例外都認為這是個小手術,沒什麼大不了的,只有史托羅樓似乎看到了父親外在的焦躁和內心的慌亂,很勇敢的指出來:爸爸,你是不是擔心你的這隻眼睛也瞎了?年邁的老父親聽著這句話,終於平靜下來,要史托羅樓陪他喝一杯。

這段互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這讓我想起我和父親的一段互動經歷:記得有一次,我家小賣部前面有個女商販,南方人,吆喝聲在我們北方人聽來特別逗:「誰要燒雞?燒雞熱滴」,我覺得很有意思就學她,每學一次,爸爸就樂得不行,我越學越起勁,就把小賣部里賣的特別好的東西一件件拿起來學了個遍,然後我就對爸爸說:爸,我們把這些熱賣商品放在貨架中間,這樣大家買了一樣就會買另一樣,爸爸特別高興,直接豎起大拇指,然後還和我傳授他的「致富經」。

這個交流就類似於史托羅樓和父親喝酒一樣,是一種沉浸式共情的交流,在這個交流中,我會被當成一個人來對待,而且是一個「另我」般的密友,於是「才能」便在此基礎上成長開來。

04

以前我們在父子的互動中特彆強調態度對一個孩子的影響,的確,態度是有很大的影響,但這個影響更多的是宏觀的,或者說是一個基調,比如:孩子相信爸爸是愛自己的,這就是態度。但生活說白了還是一個個的日子組成的,我們的互動就在這一個個的日子中,如果這其中只有要求與利益的互換那將是多麼「悲催」的一件事情,親人是什麼?是在互動中我們彼此有情感的流動。

說到互動,主體間理論還有一個概念可供參考——「平等」,有老師翻譯成「平權」,意思是說作為人的權利的平等,或者說兩個人的交流與互動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只有這樣,情感才能流動起來,否則就成了一方的「獨角戲」。

一個「四季」的諮詢除了有「嚴冬」的考驗,還有「春天」的溫暖,「夏天」的熱情,「秋天」的收穫,四季的變化構成一年的豐富多彩,四季的諮詢磨鍊出「自體」的彈性與精彩

—The End—


—「心理諮詢室里的故事」創辦者簡介—

梁明霞/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學講師

北京大學心理學學士,理工科碩士

熱愛心理學,喜歡精神分析

正在以「不含誘惑的深情,不帶敵意的堅決」走在心理諮詢的路上……

公眾號:梁明霞與精神分析

收藏文章?不如關注我——想更多了解自己,了解心理學,請持續關注「梁明霞與精神分析」,我在這裡,一直在這裡……

微信原文:一個「四季」的心理諮詢


往期內容:

【文章合集】我和我的諮詢師系列 | 諮詢室里的故事

註:本部分內容的圖、文發布已經得到作者本人的允許,其他平台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紅葉教育】心理諮詢師知識點複習總結-概念辨析
心理服務機構運營研修班(第一期)招生通知
據說學游泳的最佳途徑是扔進水裡 | 臨床實習到底有多重要?
心理諮詢師入門前必讀書單
滬開首條24小時自殺干預熱線 VS心理諮詢師坐鎮

TAG: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師 | 精神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