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安寧|「瓷男」是怎樣煉成的?——誰剝奪了我的能力?

聆聽安寧|「瓷男」是怎樣煉成的?——誰剝奪了我的能力?

我家所在的這塊土地,真的是塊福地。因為它距離我們鎮上最大的公立幼兒園很近,離小學也不遠。更關鍵的是它距離我們鎮上唯一的初中也只有20分鐘步行的路程。這讓我有機會去觀察各個年齡段的孩子,也由此促成了這篇文章的誕生。

我想大家都見到過這樣的場面,每當放學時間臨近,幼兒園和小學門口便聚集起大群接孩子的家長。家長們的眼神中滿含期盼,紛紛透過校門射向校內,他們都想在第一時間找到自己的孩子,然後送上一句深情的呼喊。我經常會從家長們滿含期盼的眼神中,讀出這樣一條信息:孩子真的是家長的希望!(但是這種希望就一定好嗎?我會在《愛的藝術之「操心式」的中國父母和「不負責任」的中國父母》中詳細闡述,敬請期待!)故事也就從這裡開始的:

在小學門前我經常會目睹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臨近放學,家長們就早早地聚集到了校門口。小學門外是這樣,主要是低年級學生的家長。不過我怎麼不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還讓家長接過呢?難道說我是比較早熟?12點整,那令人等待已久的鈴聲,終於響了。孩子們笑著、喊著、蹦著、跳著奔向了用愛呼喚自己的那個人。接下來我所說的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家長們接到孩子,全都一起高高興興地往家走。這個時候你那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兩手空空地在前面又蹦又跳,而跟在後面的家長身上,卻多了一個花花綠綠的書包。

看到這個現象,我皺了一下眉頭,腦子裡呈現出一個曾經在網路上流行的熱詞——「瓷男」。「瓷男」是指集溺愛於一身的孩子,被父母寶貝的如同精美珍貴的瓷器,精心呵護,甚至根本不需要面對現實問題。這樣的男人很難深刻體會到什麼是社會和家庭責任。由於躲在父母身後,他們越來越多的小肚雞腸,心胸狹窄,越來越多的軟弱退縮,不敢擔當,不知道什麼禮義廉恥,也不關心父母的感受,他們只在乎自己,全然沒有了做男人應有的責任感。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我文章的的題目是《「瓷男」是怎樣煉成的?》但我並不是只針對男孩,同時也針對女孩。因為我們現在的家庭中不僅僅只有「小皇帝」,也同時存在「小公主」、「小女王」,不是嗎?

寫到這裡大家一下已經明白了我的意圖,知道我要說什麼了,那接下來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瓷男」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孩子承載著家長的希望,所以家長們恨不得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到孩子身上,於是溺愛便不可避免了。(其實,這還造成了另一個家庭錯誤,就是使「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成為了家庭的主導)。尤其是在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的家庭里,溺愛更是雷打不動,風吹不倒。每天都會有至少三四個家長圍著一個孩子轉,於是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任何事情都不需要自己過問,家長都已經給他們辦妥了。就像網上所說的「割草機父母」。他們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注意,加了引號),隨時趕在孩子前面,像割草機清除雜草一樣,幫助孩子掃清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障礙。但是我個人認為家長的這種作法真的、真的、真的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埃里克森在他的人格發展八階段論中有明確的論述:0~2歲,嬰兒前期,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信任感,克服懷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希望品質;2~4歲,嬰兒後期,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恥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意志品質;4~7歲,幼兒期,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目標品質;7~12歲,童年期,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能力品質;12~18歲,青少年期,主要發展任務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良好的人格特徵是誠實品質;18~25歲,成年早期,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愛的品質;25~50歲,成年中期,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繁衍感,避免停滯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關心品質;50歲以後,成年晚期,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厭惡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智慧、賢明品質;

從埃里克森的八階段論中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到,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們正處在獲得自主感、主動感和勤奮感的關鍵時期,而這時卻被家長們的無心之舉剝奪了。有的朋友也許會說:你不就是看到家長替孩子背個包嗎?至於像你說的那麼嚴重嗎?對此我要說的是,既然只是一個包,為何不讓孩子自己背著呢?一個書包能有多重?既然連背包這麼簡單的事兒都不讓孩子做,我想其他的「大事」也一定替孩子包辦了!

孩子的這個書包重嗎?要說它不重還真不重,你想,幼兒園的小孩,包里能與幾本書?要說它重,那也是相當的重,因為包里裝著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所需要具備的各項能力,而此時卻因家長一時的「好心」被無情的剝奪了。

我們不能去指責家長,因為他們只是在傾盡所有去愛孩子;我們更不能去批評孩子,因為他們也是受害者。我們不能說誰對誰錯,因為這無法用對錯來評判,但是雙方卻都是失敗者!試想,多年以後,當滿大街走著的都是一碰就碎的「瓷男」、「瓷女」時,那將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結果!也許那時他們會想這樣的問題:我們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我們的能力到底被誰剝奪了?

所以親愛的家長們,為了讓我們的孩子真正健康快樂的長大成人,請把「書包」還給孩子!

作者簡介:

馬承寧,一個適合中國來訪者的職業心理諮詢師,是來訪者最忠實的陪伴者和心靈守護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專業催眠師,意象對話分析師,職業心理諮詢師,心理督導師,播音、朗誦愛好者,在某市廣播電台做過職業播音員。專業心理學出身,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功底。

擅長婚姻諮詢、神經症及性心理障礙治療,並對利用心理學方法治療精神分裂症和內科疾病有研究。

微信搜索關注「聆聽安寧」公眾號可觀看更多優質內容哦!


推薦閱讀:

青春期叛逆多是親子關係危機
為什麼說經歷過營地教育的孩子,表現更優秀?

TAG:親子關係 | 父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