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

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

01

前幾天我因為一些事情回了趟老家,順便去見了兩三年沒見的閨蜜。

我到的時候她家小傢伙已經放學了,正伏案寫作業,閨蜜拍了拍孩子,讓他和我打招呼,孩子張了張口,沒能發出音。

閨蜜急了,神情中帶著些尷尬,「你說話呀!你瞅你這孩子!真是!」小傢伙瞪大眼睛,好像有點被嚇到,我心裡一驚,趕忙打圓場,「寶貝先進去寫作業哈,我和你媽媽聊會天。」

孩子走後,我勸閨蜜,不能這麼教育孩子。閨蜜點了點頭,神情卻是不以為意。我知道她沒聽進去,心裡暗自嘆了口氣,卻沒法再說什麼。

一會,孩子扒著門框,探出個小腦袋來,臉上滿是忐忑,聲音裡帶著期待,「媽媽,我今天參加的話劇表演在我們學校得了一等獎。」

閨蜜臉上露出笑意,「這麼幸運啊,真棒。」

孩子愣了愣,不甘心地追問,「這和幸運有什麼關係?」

閨蜜很自然地說:「要不你能在這麼大的一個比賽里拿獎?」

小傢伙眼裡迅速積起了淚珠。

我在旁邊看著這一幕,有些著急。突然想起了閨蜜以前和我抱怨過,家裡小孩太懦弱了,還敏感,很奇怪地問我,她和老公都是性格不錯的人,怎麼孩子就長成這樣了。

我看著小傢伙沉默地轉身,突然知道了為什麼。

很多時候,家長沒有處在孩子的位置上,說話會有些欠考慮,家長們說完就忘的話,可能就對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尤其是不經意間的對孩子的否認,可能就是家長們一直尋找的自卑的源頭。

周宏老師曾提出一個觀念——賞識教育,即學會認可孩子,通過不斷誇獎和激勵使孩子進步。李躍兒老師也在《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多次倡導賞識教育。

然而賞識教育這些年一直未能推廣開來,因為「我們的傳統是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成人害怕賞識會讓孩子驕傲、變壞,我們從不把驕傲和自信、自主聯繫在一起。」

於是,大人們為了不讓孩子變壞,堅信不能誇,要不斷地打壓。

02

《爸爸去哪兒5》里的幾個孩子都是公認的「別人家的小孩」,性格很好,也很有教養。

這與他們父母的教育方式勢必是息息相關的,因為孩子的表現反映的是父母教育的成果。在整季十二期中,我不斷地看到各位爸爸總是在肯定孩子,他們從來不否認甚至打擊孩子。

第六期有一幕讓我印象頗為深刻,是在車上,吳尊問Max:「弟弟,我聽他們說,昨天你問嗯哼,他會不會英文,然後他說他不太會,然後姐姐幫忙翻譯。」

他看著Max,神色很認真,彷彿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他又轉頭看向neinei,確認道:「你翻譯了嗎?」

neinei窩在旁邊,點了點頭,說:「是。」

吳尊笑了起來,「真的。」

然後沖neinei豎起大拇指,「好樣的。

已經過去的事情,吳尊都專門翻出來,誇一下孩子,可見誇獎孩子對他來說是他非常重視的一件事。

在節目里,也可以看到,neinei從一開始的拘謹、不開心到後來的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主動提供幫助,成了孩子們的「小天使」姐姐,變化非常大,可見賞識教育的作用。

還有一幕是陳小春帶孩子們去摘火龍果換取食物,其餘的爸爸們在另一個地方搭帳篷,孩子們和爸爸們不得不分開了一下午。

見面的時候,小泡芙衝到爸爸懷裡,很開心地說:「爸爸,我沒有哭!」

泡芙爸爸一把把小泡芙抱起來,誇獎道:「你好棒!」

路過的Jasper舉手:「我有照顧他。」

泡芙爸爸滿臉讚歎,「你有照顧他!」

然後看著Jasper,認真地說:「謝謝你,Jasper。」

他認真地對待孩子純稚的話語、鄭重地誇獎的樣子,我看著居然有點感動。

中國的父母,一部分是對誇獎羞於啟齒,一部分是將誇獎掩於唇齒,前者知道應該誇孩子,卻不好意思,後者是也認可孩子,卻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不說出來,甚至惡語相向。

但事實上,兩者皆不可取,前者也不比後者好到哪去,因為孩子並不能看透你的想法,你的話就是他們的評判標準。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依然堅持賞識教育的家長,便顯得尤為可貴。

03

在中國,很多家長都很怕誇孩子,甚至會去打擊孩子。

有一期《校園說》,當一個全校第一的孩子哭著質問媽媽:「你為什麼這麼打擊我的努力?」

她媽媽神色中沒有一點愧疚,絲毫沒有認識到自己給孩子帶來的陰影,反而很理直氣壯:「我知道我一直在打擊你,但我認為你的性格,要是不打擊,可能就有點飄。」

這是很多家長的一個通病,也是一個錯誤認知,覺得我誇孩子,會讓孩子志得意滿,不思進取。但是如果我不誇他,他就不會驕傲;我打擊他,他就會受不了刺激,躍而奮起。懷抱這樣錯誤的思維,家長在毀掉孩子的路上越走越遠。

我曾在網上數次看到類似於《老師的幾句話讓我放棄了物理學》的帖子,孩子被老師叫上去解題,因為不會,老師大怒,說:「你怎麼這麼笨,就沒有見過你這麼笨的孩子,你有什麼用!」把孩子羞辱得此後每每想起物理都咬牙切齒,恨不得躲著物理躲著老師,遑論更加努力學習。

兒童教育專家李躍兒老師也指出:「也許這位老師是恨鐵不成鋼,想刺激她,但他的出發點錯了——不是由愛出發,而是由恨出發。由恨出發,就失掉了前提,導致教育的失敗。孩子需要的是呵護與鼓勵,老師這樣做只能使她受到傷害而自暴自棄。

孩子是很敏感的,自尊也很脆弱,「打擊」教育打掉的不只是孩子驕傲的可能性,還有孩子一顆進取的心。

04

許多家長從根本上就錯了,本意是好的,但反而弄巧成拙,著實令人心痛。

但賞識教育可以做到在不傷害孩子心靈的前提下,讓孩子前進,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在《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書中,老師給出了實施賞識教育的注意事項和關鍵點:

1.內容有所指,避免籠統誇獎

家長的賞識應該成為孩子繼續往下走的道路坐標,孩子因為年齡的限制,並不能做到正確的判斷,這時,家長的賞識就不僅是肯定,還是前進的信號。因此,一定要具體有所指的誇獎,來幫助孩子認識到哪些行為正確、哪些行為錯誤。

比如孩子主動打掃衛生,你很開心,覺得他很棒,會說:「你真棒!」孩子就會糾結,「我哪裡棒呢?是掃地的姿勢嗎?還是我掃的地很棒?」你不明確地指出來,孩子就不會不知道朝哪個方向努力。

2.賞識優點,從缺點中找到賞識的地方

賞識,可以正著來,也可以反著來,可以賞識孩子的優點,也可以從他的缺點中找到賞識的契機。示弱是一種很好的鼓勵孩子弱點的方法。

比如孩子不愛學習,家長在跟孩子一起做題時故意做錯,引導孩子做對,然後誇獎他,去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就是一種賞識。

3.不能過度或盲目誇獎

說來簡單,但賞識教育實際上是很難的,正確的賞識需要智慧。過度誇獎會讓孩子目空無人,覺得自己天下第一,不服老師和家長的管教,盲目誇獎會讓孩子不信任,從而使賞識教育失效。

因此,不能頻繁誇獎孩子,務必要把握好其中的度。

4.家長要有耐心

如果想通過賞識拯救一個孩子,就要有足夠的耐心,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控制好自己,不要總是對孩子發脾氣。

比如一個天天逃學的孩子,當通過勸說後終於願意坐在教室里的時候,你不能因為他不聽課就打他,因為他是有進步的。同理,孩子從倒數前進到中下游的時候,你不能因為他沒有隔壁小孩考得好就說他,因為他確實有努力。

從原來的狀態到你給孩子定的目標狀態,勢必要經歷很長的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你看到的,應該是孩子的進步,而不是成績,只要孩子沒有自我放逐,而是在不斷前進,那就夠了。

05

孩子需要呵護,而不是無盡的不滿與責備。通過賞識教育,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同時,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也讓孩子不斷變得優秀。

誇獎孩子,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和足夠的自信,可以獨立面對將來人生道路上的荊棘坎坷。這將讓孩子受益終身。

本文來源:「中外親子互動」公眾號(ID: ctoy-family) 千萬父母都在關注的育兒學習互動平台。

推薦閱讀:

世紀難題:孩子被打了,我們該怎麼做?
哪些玩笑不能跟孩子開?
孩子聽不得批評,怎麼破
孩子的成長,你可以參與,卻??代替
少兒時代藝術館——長時間玩手機已成鄉村少年的「流行病」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缺乏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