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也能當「公車」使用,宋代以後才流行坐轎子

牛車也能當「公車」使用,宋代以後才流行坐轎子

公車,《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上解釋為「屬於公家的車」。這個解釋雖然不夠全面和準確,但確實從起源上和用途上定義了「公車」一詞。

作為政府公用的車,至少在我國漢代就出現了。此後,公車使用制度日漸發展完備,不同級別的官員,在公車使用上也有嚴格的區別。圍繞公車,發生過許許多多值得說道的故事。

01

輕車簡從不一定受表揚

古代把車叫輿,歷代有《輿服志》,顧名思義,就是記錄車駕制度和服飾制度的書。

《輿服志》中,對公車的規制有詳細的記載。總體來看,就是公車的規格和乘坐人的級別掛鉤,一旦違反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例如,漢景帝時,朝廷制定了詳細的車輛(指馬車)使用規定,其中要求不同等級的官員使用不同規格的車輛,還要求商賈一律不得乘馬車。

如何通過乘坐的車來判斷官員的級別?

? 一是看駕車的馬匹數量,

? 二是看車幡的顏色。

車幡,指車輛兩側用來遮擋塵土的帘子,官員按照級別,俸祿在600石以上的,可以將左幡漆成紅色。俸祿在2000石以上,可以把兩幡都漆成紅色。因此,「朱幡」和「朱輪」,也就成了高官的代名詞。

按照規定,低級的官員不能乘坐高級的車子。同時,高級的官員也不能乘坐低級的車子,更不能在正式場合不按規定乘車。

史料記載,有一次,漢宣帝祭祀漢惠帝,不巧這天下起了大雨,道路泥濘,韋玄成等幾位前來陪祀的列侯,就棄車騎馬趕來了。事情傳出去後,韋玄成等人被彈劾,削去了侯爵。韋玄成對這件事情一直耿耿於懷,去世前還叮囑子孫千萬不要在坐車這種事情上犯錯誤。

02

宋朝以後流行坐轎子

東晉時期,國都位於江南,而南方的馬又比較少,轎子開始流行,成為「公車」的重要形式。當時,上自天子、王公,下至官員、百姓,都可以乘馬,但轎子卻是給宰相、大臣等地位尊貴的人的特別恩賜。

到了北宋時期,百官辦公往往乘馬,轎子是給重臣老病者的特供。宋室南渡後,百官普遍乘轎。此後歷朝歷代,轎子一直是「公車」的主要形式。

不同等級的轎子,區別主要體現在轎夫的數量和轎子的顏色。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種特供,文官比武官更有資格享受轎子。

例如,明朝初年出台規定:

? 三品以上的文官准許乘坐轎子,

? 三品以下的官員只准騎馬;

? 勛戚、武官不管老少都不得乘轎;

違制乘轎、擅用八抬大轎的,要受到嚴厲懲處。

懲處有多嚴厲?

一次,一位四品官員離開京城辦案,偷偷坐了轎子。誰知恰被朱元璋派出的耳目逮到。朱元璋毫不含糊地把那位超標用「車」的官員處死。自此,滿朝文武官員再也沒有人敢超標用「車」了。

不過,雖然明令禁止,但到了明中葉以後,律令鬆弛,百官不分大小紛紛坐上了轎子。甚至連舉人、監生、秀才都坐起了轎子。

清朝伊始,鑒於公車使用的混亂情況,政府另行制定了嚴格的制度。雖然上有規定,但貪圖轎子舒服、有面子,很多官員違反規定。乾隆的親信福康安,身為武將,打仗督陣都要坐著轎子,還用了36名轎夫,輪崗抬轎。

03

清朝官場浮誇

現在的戲曲和古裝電視劇中,古代官員坐著轎子出場時,前面會有侍從打傘打扇,還會有人鳴鑼開路,並打出「肅靜」「迴避」的牌子。其實,這種規格不是隨便什麼官員都能享受。

清代規定,

? 三品以上的官員可以乘坐綠呢大轎,侍從有杏黃傘一把、青扇兩把,旗槍六根,金黃棍兩根。

? 四品以下官員,只能坐藍呢大轎,道府級別可用杏黃傘一把,青扇一把,以及「肅靜」「迴避」牌各兩面。

? 到了州縣一級的官,出行時候只許用藍傘、青扇各一,不能打「肅靜」「迴避」牌。

不過,在清朝晚期,這些規定形同虛設,地方知縣出行,儀仗大多違制,好不威風。

正因為官場風氣普遍浮誇,清代官員如能做到輕車簡從,不僅不會像漢代那樣被撤職,反而會獲得好口碑。晚清重臣曾國藩在這方面就是很好的範例。

曾國藩在道光年間連年被提拔,在升為正三品後,按規定轎子應由藍色換為綠色,護轎人也要增加。但為人謹慎的曾國藩,在升為三品官後,沒有增加護轎人,也沒有把藍轎換成綠轎。不久後,曾國藩又升為二品,按官制,他的四抬大轎應該換成八抬大轎,但曾國藩還是沒有增加抬轎人。曾國藩在任上的功績人所共睹,但他也因藍呢轎而遭到別人的惡意攻擊和嘲笑。不管怎麼說,曾國藩的做法確實給當時的官場某種警示,當時京城三品以上大員出行,有意無意都要向護轎的官員交代一句:「長點眼睛,內閣學士曾大人坐的可是藍呢轎!」

04

牛車躋身豪華公車行列

牛車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不過,那時候的牛車,主要是用來拉貨物,很少拉人,當然更沒有資格做公車。所以,有「古之貴者不乘牛車」的說法。

到了東漢末年,牛車漸漸風光了起來。究其原因,和東漢的末代皇帝漢獻帝有關。

《三國志》中記載,董卓被殺後,他的部將李傕夥同郭汜等人叛亂,佔領長安。漢獻帝被迫逃亡陝北,一路上狼狽不堪。「天子走陝,北渡河,失輜重,步行,唯皇后貴人從,至大陽,止人家屋中。奉、暹等遂以天子都安邑,御乘牛車……」

後來,漢獻帝在楊奉、韓暹等人的擁立下,臨時將安邑作為國都,君臨天下。由於是特殊時期,漢獻帝也顧不上講究,坐起了牛車。而牛車,也因此被認為救駕有功,檔次飆升。

牛車穩當、舒適,坐著不像馬車那麼顛簸,漸漸成為達官貴人寵愛的時髦座駕。曹魏以後,貴族出門,往往喜歡以牛車代步。如果穿越到南朝,在南京的馬路上見到一輛牛車,那裡面坐的說不定就是王導或者謝安。當然,貴族們乘坐的牛車,大都四面遮蔽,想看裡面的人可沒那麼容易。

05

加長版豪車

除了牛車,在古代一度享有尊貴地位的,還有駝車。

史書記載,遼代的皇帝皇后出行,喜歡乘坐駝車,皇帝嫁女兒,也會給女婿家賞賜駝車。如今,在吉林、內蒙古等地的遼代墓葬中,能看到大量壁畫上的駝車。

從圖畫看,駝車像是高輪平板大車,車廂穩穩地架在平板上。與一般車不同的是,駝車有兩間車廂,前面一間是平頂,兩側掛有氈簾。後面一間是歇山頂,頂棚正脊兩側還有裝飾。

在許多古代畫家的作品中,也有駝車的形象。比如,宋代的《文姬歸漢圖》,就有駝車。明代的江南畫家仇英,畫有一幅《明妃出塞圖》,圖畫中的王昭君,就坐在一輛豪華的駝車裡。

從畫面上看,這輛駝車也有兩個套間,前面一間的前、左、右三側都掛有帷幔,帷幔上部有流蘇裝飾,帷幔可以掛起來,方便車裡的人觀看外面及上下車。後面一間和前面是連通的,但車廂的左、右、後三面都被遮蓋得嚴嚴實實,只要放下帷幔,裡面就像是一間黑乎乎的卧房。

說了這麼多,你們覺得古代的公車,比起現在怎麼樣呢?

推薦閱讀:

有滋有味的宋朝月餅
靖康之恥中牽連的人究竟受到了多大的侮辱?
人生緣何難堅持,只因未讀辛棄疾
宋朝,不是只有蘇黃米蔡!
契丹人相比之後的女真人、蒙古人,是不是屬於比較溫和的那種外族?

TAG:歷史 | 宋朝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