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獻身百餘年,民族英雄終於回家!

為國獻身百餘年,民族英雄終於回家!

4 人贊了文章

2018年9月21日,經過長達兩個月的水下調查,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和遼寧省文物部門終於確認:位於大連莊河海域的一艘沉船正是百餘年前中彈沉沒的「經遠艦」。

時間回到124年前,黃海海面的幾聲炮響,震醒了一個所謂「天朝上國」的迷夢,也徹徹底底撕裂了權貴們的最後一絲憧憬。說起「經遠艦」,就不得不提這場震驚世人的戰爭——甲午戰爭。

黃海海戰

一 覬覦已久

早在江戶時期,日本劇作家近松門左衛門創作的《國姓爺合戰》中,作者將我國民族英雄鄭成功歪曲描述成日本武士,其名姓也被改成日名「齊藤內」。該故事以「國姓爺」為主人公,描述了其反清復明,攻打南京城、並最終將「韃靼人」趕出中國的事迹。戲劇中有不少叫囂「進攻中國」、「發揚日本國威」的台詞,還處處凸顯著日本強盛的國力。拒載,該劇在日本連續公演了十七個月,有人評價該劇「是當時日本藝人藉助戲劇這種文藝形式表達和宣洩侵華迷夢和幻想的典型例證」。

近松門左衛門被稱為「日本的莎士比亞」,動漫《火影忍者》千代婆婆的忍術 白秘技·十機近松之集 就是以近松命名

日本人的擴張野心不僅體現在文學作品上,他們還有完整的侵華計劃。與近松門左衛門同時期的佐藤信淵曾於1823年出版過一本《宇內混同秘策》,該書詳細細緻地制定了侵略東方、佔領亞洲、稱霸全球的戰略計劃。令人注目的是,該書以「神道教」為依據,利用學術論證的方法,系統的提出了侵華方略。例如,在開篇便有「皇大御國,乃大地最初成立之國,是世界萬國之根本。故其根本確立之時,則全世界悉為郡縣,萬國君長皆為臣僕。」之句,這本書對當時的日本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甚至後來的甲午戰爭、侵華戰爭的某些做法(建立「亞細亞共榮圈」、戰爭方略)都與此書觀點相似。

後世的日本侵略者的「共榮圈」構想深受佐藤信淵影響

後來,鴉片戰爭在中國爆發,這場戰爭改變了中國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同樣閉關鎖國的日本的命運。當時的許多日本學者提出了「殷鑒論」,強調日本要徐圖自強,決心變法,從大清帝國的戰敗中吸取經驗,防患於未然。

再後來的歷史大家都了解,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迅速成長為一個新型資本主義國家,但瘦死的駱駝仍比馬大,日本人不敢遽然進攻中國,只能一步步地試探。「壬午軍亂」、「甲申政變」《日凊修好條約》無不反映著這個民族在面對一個龐然大物時的小心翼翼與蠢蠢欲動的野心。

二 李鴻章與大日本帝國的戰爭

說起甲午戰爭,就不能不提到北洋艦隊。甲午戰爭前,三十餘年的「洋務運動」使中國有了走向近代化的苗頭,中國的海軍力量建設也逐漸成型。到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前,中國已經有了北洋、南洋、福建、廣東四支艦隊。各個艦隊艦艇及炮火配置情況如下:

中日海軍力量對比 點擊看大圖

同時期的日本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據記載,到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前,日本擁有大小軍艦31艘(海防艦三艘、巡洋艦十八艘、炮艦七艘、其他三艘),魚雷艇37艘,排水量共59800餘噸,炮410餘門,魚雷發射管一百餘個的一支具有相當規模的近代海軍。

劉公島街市與日軍戰艦

大體看來,中國的海軍力量與日本不相上下,但是,我們應當清楚,甲午戰爭並不是中日兩國之間的戰爭,而是李鴻章領導的北洋艦隊與整個大日本帝國的戰爭。日本為戰爭做出的準備自不必說,從思想、政治、經濟、軍事各個方面都有充分的安排,可謂是舉全國之力,堵上了日本的「國運」來與大清帝國作戰。

中國方面,雖有一個名義上管理海軍的「海軍衙門」,但實際上各個海軍仍由南北洋大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管理。他們將自己節制下的軍隊視為自己的私人財產與鞏固政治地位的工具,不僅不能共同抗敵,而且相互之間矛盾極大(這些矛盾的產生也受湘淮派系對立的影響)。從一個例子中就可以看出,中法戰爭時,福建軍隊畏縮與馬尾,處處受法軍制約,李鴻章和曾國荃(南洋大臣、實際統領南洋艦隊)卻不為所動,最終眼睜睜看著福建海軍全軍覆沒。

因此說來,甲午海戰是李鴻章的北洋海軍與大日本帝國的戰爭並不為過。

李鴻章

當時的李鴻章,如同這個國家一樣,已經步入古稀之年,腐朽的思想、沒落的制度、殘破的經濟或許是這場戰爭失敗最根本的原因。義大利人弗拉底米爾在甲午戰後1896年出版的《中日戰爭》一書,評論中國海軍時曾寫道:「中國海軍同陸軍相比是非常優越的」,因為「許多海軍里的本國官員也都在專業方面受過很好的訓練」。北洋艦隊是「目前中國唯一具有戰鬥力的一個艦隊。此外,它還是中國艦隊中最難對付的一個,它是為保護首都而組成的,並且佔有兩個輝煌的港口旅順和威海衛」,可見,北洋艦隊已經是一支戰鬥力較強,接受了西方軍事思想技術的近代海軍。如果能夠和其他艦隊相互配合,積極應戰,甲午海戰之結果未必如此慘烈。可惜,歷史並不接受如果,在他的面前,任何人只有一次選擇機會,錯了,就錯過了。

北洋艦隊影像

李鴻章選擇了剛愎自用,也選擇了見證整個帝國的沒落,但足以讓我們欣慰的是,在這場戰爭中,仍然有許多人,選擇「不辱國殤」、捨生取義。直到今天才重新魂歸故里的經遠艦管帶林永升就是這樣一位。

三 林永升的悲劇

林永升是福建侯官人,與林則徐同鄉。少年時期,他考入福建船政學堂,後來又與嚴復、劉步蟾等人一同赴英國深造。歸國後,由李鴻章調任北洋,先後在「鎮中」「康濟」任管帶。後來,他奉李鴻章之命從德國購置了「經遠艦」,並任經遠艦管帶,直至在甲午海戰中殉國。

據史料記載,林永升為人淳樸和善,對待士兵更是親近有加「性和易,……未嘗於眾前斥辱人」。

作戰方面,他還是北洋水師最精銳的將領之一,「於行軍布陣及一切戰法,無不諳練」深受李鴻章及同僚敬重。

作為福建船政學堂的學員,又有十餘年的船艦實操經驗,林永升一生勤勉刻苦,甲午戰爭爆發後,林永升立即「督勵士卒,朝夕操練,講求職守之術;以大義曉諭部下員弁、士兵,聞者咸為感動」。

正如前文所敘述的那樣,中日甲午戰爭在開局之前就已經寫好了結局,北洋水師慘敗,林永升和他的經遠艦也沉沒在蒼茫大海之中。

據載,甲午海戰當日(光緒二十年八月十七日,也即1894年9月16日),北洋艦隊護送運兵船歸途中,遭到日軍突襲,林永升命「盡去船艙木梯,以防兵士之退縮避匿;將龍旗懸於桅頂,以示誓死奮勇督戰。」下午時分,日軍「吉野」、「高千穗」、「秋津州」、「浪速」4艦乘機專力進攻「經遠」艦,經遠艦中彈甚多,「船群甫離,火勢陡發」。在緊要關頭,林永升沉著指揮,「發炮以攻敵,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條」。激戰之中,林永升為追擊敵艦被包圍,「中彈破腦而亡」,致遠艦也被擊沉。

經遠艦影像

四 重見天日

後來的清政府自是無力打撈沉船,後來的中國又經歷了軍閥混戰、中日戰爭,民國政府仍是有心無力。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多次赴沉船地點打撈,卻因種種原因未能如願,直到今日,這艘見證了華夏民族屈辱歷史的戰艦才重見天日。

沉沒海底的經遠艦弦板

黃海的浪花奔涌了百餘年,見證了一個民族從沒落走向自強,從孱弱無力走向富強和諧,浪花拍在礁石上,撞擊聲不絕於耳,沉睡了124年的英雄和戰艦,終於親眼見證了曾經的夢成真。

今日威海衛——曾經的黃海海戰戰場

參考文獻

【1】董灝智 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的歷史遠因考察 東北師範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

【2】關捷 甲午戰爭前中日海軍力量之對比 東北師大學報

【3】何平立 略論李鴻章與甲午海戰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4】福建地方志 人物誌 林永升傳

weixin.qq.com/r/Xy3D27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076)貴州省黃平縣舊洲鎮
丈夫與父親哪個更親近?那個選擇了父親的女人後來怎麼樣了?

TAG:歷史 | 民族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