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面面觀:留學後,是留vs是回
凡是離開過的人,都在某個時刻問過自己「是留vs是回" 這個問題。不過我想,無論在怎麼樣的人生階段,遇到需要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先拍下自己肩,給自己點個贊,畢竟能給自己選擇其實是非常棒的。
世上沒有One fits all的方法,我們今天就這個問題做一些小面積比較,不涵蓋面,只看點和線。
我先給大家提幾個關於留學後「留or走」問題,如果TA是你的朋友,你覺得TA會怎麼做:
- 如果TA畢業後找到一份很有成長空間、很有興趣的工作,你覺得TA會留 or 走?
- 如果TA有個生活伴侶或者情侶在這裡,你覺得TA會留 or 走?
- 如果第一第二的條件同時存在,你覺得TA會留 or 走?
如果把上面的問題再加上一個條件: 如果你的好朋友知道三到五年時間裡TA很可能會有一份很喜愛的工作,或者有一個同城的人生夥伴,你覺得TA的決定會變嗎?
每個人做決定的槓桿支點都是不同的,而且槓桿上砝碼的重量也不同。與此同時,時間也扮演著一個很特別的因素。
如果單純的從國內外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聊今天的話題,我想先給大家看一組很好玩的數據。
國內2016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600萬;而在加拿大,這個數字只有50萬,其中本科畢業生大概10萬人,在這10萬人中,留學生比重佔10%-12%,且中國留學生佔比最高。
為了給大家一個比較實時的國內外就業市場現狀比較, 我請教了我在上海的同事, 她是一家外資公司中國HR的頭,現在美國總部secondment; 也請教了國內多年獵頭,也在多倫多做職業輔導的Jade。
我們的討論結果是:考慮上面提到的人生砝碼的不同,從面上很難直接比較, 我們繼續做」點「比較。
我先來談談在加拿大本地就業的幾個特點:
- 行業細分。比如金融行業的工作就要分各種類別,想要累計具體職位或領域的經驗比較費時,單類別經驗值很高,但跨行業換工作存在困難
- 職業縱向發展(specialist)和橫向發展(generalist)的機會相對平均,待遇落差不大
- 職業化程度高,自我管理的標準很普及化,完全的管理類職位需求相對少
- 發展環境相對穩定,步伐相對合理,企業對就職人的期望比較標準化
- 對於初來乍到的人們來說,就業擇業的支持系統比較薄弱,就業準備度很可能不足
如果你選擇留在加拿大就業,你準備好了嗎?留下, 對初出校園的畢業生來說,利弊的衡量可能還不是最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大家首先要盤點一下自己面對未知的勇氣。
再看看國內就業的幾個特點:
- 人才預算大,團隊規模大,人員管理需求較多,人才橫向發展的比重高
- 工作強度高,更有可能會存在工作生活平衡方面的挑戰;但同樣的工作,在國內一年內積累的經歷濃度可能更高
- Network在就業中扮演重要角色
- 在某些行業,海外生活學習經歷也許可以成為一個加分項
- 公司內部協作關係相對複雜,文化及價值觀使然
除此之外,我的同事也提醒我,如果選擇回國內就業,馬上面對再一個選擇是外企、民企、國企,你去哪裡?這三個通道互相轉換的機會不大,但成本卻很大,所以需要提前選擇。
簡單的說, 外企的機會相比之以前有所減弱,價值觀和結構與加拿大企業最相似;民企比之以前活躍,機會和薪酬彈性極其大;國企依然難入,但架構穩定人際複雜。
我聽到的最簡版本是:求「體系」找外企, 求「機會」找民企, 求「保障」找國企。
還需要大家注意的一點是,國內初級就業的薪酬普遍不高,但高級職位的薪酬和北美同步甚至超越。
如果一畢業新鮮人回國發展要盯住成長機會,把自己晉陞為高大上人才,薪酬自然就會跟上。
在決定是留下還是離開的時候,大家還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十年後,我想要的狀態是什麼?對於這未來的想像越詳細越好。
人在哪裡?在怎樣的環境生活?和什麼樣的人交流?說著什麼語言?甚至是穿什麼樣的衣服?什麼樣的髮型和神態?
這個方法是我之前提到的外資公司中國HR總監告訴我的。她在大學的時候對自己未來職業的想像就是看到自己身穿西裝,說著流利的英語,和各個國家的人開會。之後她很容易地就選擇了外企,並且選擇了管理工作。
再說我自己,十年前我第一次來多倫多,想看看是否自己適合留在這裡生活。當時我走到多倫多著名的金融街Bay街上,正好是午餐時間,無數的人從一棟棟寫字樓里湧出來,皇家騎警也在巡邏。
我當時想要的狀態,就是成為這些人中的一員,我希望自己也是畫面的一部分,也和大家一樣,從寫字樓里出來吃午餐。那個畫面至今都還很生動,也和我現在的生活狀態很類似。
那麼找個兩邊跑的工作呢?我也曾經想過這樣的工作,兩者兼得。只是後來選擇了家庭和隨之而來的生活方式,也很順其自然。如果你的生活允許,有何不可?
另外,我當年出來的時候,和父母分離恐怕是需要重點考慮的一個因素吧。
我自己的看法是,鼓勵自己更快地強大,離開父母獨立成長本來就是父母計劃里的一部分,我們什麼時候安身立命,能夠有能力照顧父母的時候,這個問題就解了。
現在我也注意到身邊有些人留在加拿大用三年工簽拿到永久居民身份,然後回國工作。
對於這個做法,我的想法是,只要在三年工簽期間,不辜負時光,儘力為自己找到最養人的土壤,努力了,成長了,回國去趕一下大潮也不失一個好選項。
最擔心那種「百花叢中過 片葉不沾身」,沒有在三年里給自己的經歷刻下任何痕迹。同時,在海外培養出來的語言和獨立生活能力,回到國內也要視選擇的工作和環境才能評定價值。
我可以坦言,國內有經驗的HR會很容易看出深淺來。
作者簡介:Annie Wang
曾在上海從事HR工作長達九年,07年來加,在多倫多繼續從事HR工作,一干就又是九年之久。2017年是Annie工作上的分水嶺,從此之後在海外的職業經驗會超過國內了。目前Annie在一家投資公司任高級顧問,為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提供HR聘用以及激勵政策制度諮詢。
如果你想聯繫女仕界創始人俞驊,請加微信ID: reelstone
http://weixin.qq.com/r/00wjOxPEJk5ZrVdY9xn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職場這三類同事,遇到好好珍惜
※職場談|職場小白請先放下你的「價值觀」,就是干!
※職場低成就感5種表現與求解
※職場新人要遠離5種消極心理
※復盤初入職場的90後,我發現了拉開收入差距的真正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