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百年也不過時 老舍趕集:理想的家庭必須在理想的國
來自專欄一耕一讀6 人贊了文章
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曾這樣讚美北平:「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麼樣子,我不知道,但是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
北京的秋天,特別適合念起老舍。
他曾在《我的理想家庭》里寫道:
我的理想家庭,屋子不多,又不要僕人,人口自然不能很多:一妻和一兒一女就正合適。先生管擦地板與玻璃,打掃院子,收拾花木,給魚換水,給蟈蟈一兩塊綠黃瓜或者幾個毛豆;並管上街送信買書等事宜。
太太管做飯,女兒任助手---頂好是十二三歲,不準小也不準大,老是十二三歲。兒子頂好是三歲,既會講話,又胖胖的會淘氣。
這大概是老舍先生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男性都憧憬的理想家庭模樣。兒女雙全,歲月靜好。大抵女人也是這樣理想的,男人賺錢養家,女人帶娃並美貌如花,先生偶爾做做家務怡情。
如今時代變了,女人想要的理想家庭,再也不局限於男人的世界,但老舍先生的理想有一點至今很可愛,願意和女人分擔家務的男人永遠不會過時,如今我們的這個年代,倒是更不容易誕生理想的家庭。
理想的家庭,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老舍先生在《創造病》中描繪了民國時代的一對楊姓小夫妻,楊家夫妻的心中經常長出小疙瘩,當小疙瘩發了芽,幾乎使整個小家庭雷雨交加,他們因此想到離婚也不是一件壞事。但這對小夫妻不能奔著離婚去,一定得讓小疙瘩開出花來,然後就能度過危機。
怎樣開出花來,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只有花錢才能有開出花的人生,丈夫的皮大衣、妻子的黑皮包,都能扮靚朋友圈,讓外面的人瞧瞧,咱多體面。只有這樣好愛不夠,還得裝一台留聲機,讓朋友圈裡有音樂,誰知道留聲機要經常換唱片,天天在朋友圈播一首音樂還是太寒酸,哪知道只顧著面子上好看,家裡連吃飯的錢也沒有了。
兩口子連聲哀嘆: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理想的生活。別太在乎外人對你的看法,只為了曬朋友圈而活,生活必然是毫無內涵,理想的家庭,用心經營的是里子。
過了那麼多年,中國人還是太愛面子,諸如秀恩愛,曬幸福,其實曬出的只是某個瞬間,生活永遠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要曬給看客,理想的人生,是活給自己看的。
理想家庭的理想男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當然是用心經營婚姻,而不把自己的付出看作成一種剜心似的犧牲。
老舍先生的《犧牲》里,描寫了一位民國時代留學美國歸來的毛博士,毛博士見識過美國的沙發、鋼絲床、浴盆諸物,乃至於覺得回國在北方的城市做了教授是一種犧牲,最大的犧牲莫過於在北方的矮窮挫城市,見不到漂亮的姑娘,不能談戀愛,成家。
毛先生的理想婚姻是,擇一人而白頭,擇一城而終老。這個理想本來是極好的,但他心疼他的犧牲。談戀愛處處要花錢,去上海請心儀的姑娘看電影,幾張電影票而已,心疼的竟然快要自殺,以至於寫信都覺得太犧牲,速戰速決娶回來,再也不提生活里的沙發、鋼絲床。
犧牲太大,是他的口頭禪,只有在妻子臉色慘白的時候,多給她一個雞子吃!結婚沒多少天,姑娘跑回了上海,毛博士大罵妻子不要臉,沒人味,自己犧牲了那麼多,她還不知足。
同事問他你的鋼絲床呢,毛博士回懟那都不重要。天下婦人都是壞的,壞的,我一夜愛她好幾次,犧牲那麼多,她怎麼就不懂呢?後來毛博士在課堂上也翻來覆去講個沒完。
那妻子始終沒再回來,不能沒有女人的毛博士,最後去了瘋人院。
老舍先生的作品到了今天也依舊適用。現在這樣的毛博士依舊是不在少數,受過高等教育,卻見不得妻子花他一點錢,假如妻子因為孩子不得不做了全職主婦,他卻捨不得贍養妻兒,動不動覺得他的「犧牲」是最大的。
他最大限度滿足了自己的慾望,卻動不動談及自己的那一點所謂的犧牲。
與這樣的男人成立家庭,是永遠不會有什麼理想的生活,除了雞飛狗跳、緊張、吵架就是嘆息,現代的女人,會在婚後生下第一個孩子不久,就會見識到自己所嫁的是否是個理想的男人。
如老舍先生所言,中國的家庭,除了少數丁克之外,還是希望有自己的孩子,如今最好是兒女雙全,或者兩個女兒,如果有兩個兒子多半是要哭著說養不起。
理想的家庭,不僅是塑造新生命,而且要給孩子理想的教育。
老舍先生的《鄰居們》里,有這樣一組鄰居,明姓夫妻為洋人做事,妻子目不識丁,認為讀書無用,丈夫唯洋人是尊,一副我是洋人的狗我怕誰的嘴臉。當然做他們的孩子太可悲了。
兒女摘了鄰居宋先生宋太太家的葡萄,當宋太太上門問詢,明太太說哎呀,你家那葡萄太酸不能吃,孩子摘了玩玩怎麼了。
明太太不識字,郵差將信錯送去了宋太太家裡,明太太在家裡被丈夫家暴,可因為葡萄之事,明太太又不想去討信,反而對丈夫說對方故意不給,而後教唆兩個孩子把鄰居的花園糟蹋一番。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站著一個熊家長,最後明姓夫妻的態度,逼得身為大學教授的宋先生以牙還牙,當有必要的時候,文明人也必須變成野蠻人,和真正的野蠻人用拳頭講道理。
可見,哪個時代都有熊家長,而熊家長的做派,怎麼可能給孩子理想的家庭,也不可能給自己理想的家庭。
老舍在《我的理想家庭》里最後又說:
這個家庭頂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島,至壞也得在蘇州。無論怎樣吧,反正必須在中國,因為中國是頂文明平安的國家;理想的家庭必須在理想的國家內也。
這句話是最最重要的,中國是頂文明平安的國家,理想的家庭必須在理想的國。
這又不得不提到老舍先生的《黑白李》,黑白李看似寫的是兄弟情,實則是人人希望生在一個理想國。
白李是民國時期受到先進教育的大學生,他認為眾生皆平等,門前的車夫他稱兄道弟,有時候還會對著他們說起平等:這個世界,憑什麼你們是拉車做苦力的,我們就應該是坐車的?
有一天,街上忽然多了電車,等龐然大物運行,車夫們都要下崗,沒人關乎他們的死活,白李決定帶著車夫們去砸電車,然而電車砸了,修好還會接著開,黑李卻因為幫弟弟擔罪被槍斃,而拉車的以前能讓老母吃上口飽飯,後來只能喝稀粥。
蠻幹不能阻止時代的進步,而科技發展也不是原罪。直到今天,中國也並不是頂文明平安的國家,階級對立消滅了,但貧富分化卻還還在,因為貧富分化,又滋生了階層固化、隱形貧困這等單詞,但我們依舊相信,我們的這個世界在努力慢慢變好,或許我們趕不上,但只要接力努力,我們的孩子們一定會在理想的國建立起理想的家。
(註:趕集前請搭配老舍《話劇觀眾須知二十則》使用。)
踏著秋色,重遇老舍。一耕一讀馬果果應某知名媒體之約,2018年9月8日下午,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趕了一趟老舍文化大集。150分鐘的《老舍趕集》,辛辣諷刺,用意頗深。即使再過50年,100年,老舍先生的作品也不會過時。
文章作者:馬果果 全職媽媽,熱愛文字,喜歡從文字中追尋溫暖的力量 轉載請聯繫我的公眾號一耕一讀。歡迎關注一耕一讀,深層次解讀社會萬象,不寫偽雞湯,是一個文字者的本分。
推薦閱讀:
※《局外人》下的三種生活狀態思考
※三十五、石勒的個人魅力,是滅國級的
※閉目聆聽《中國書法》,感受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
※曾經煙花三月下揚州 如今煙花三月看雲合(鎮)
※俊彩達人|《靜虛村記》,可謂當代版「桃花源記」「醉翁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