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的奇妙冒險第四話
來自專欄備邊司90 人贊了文章
上一話講到,太平軍第三次圍攻上海,嘉定失守,青浦被圍,上海的核心之一松江府門戶大開,西線已經是岌岌可危之勢。而清軍和英法聯軍的表現在李秀成親自率領的精銳太平軍強大實力面前,並沒有什麼起色。
五月初一,太平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北竿山、鳳凰山直撲泗涇,另一路則繞到泗涇之後對清軍進行包夾。戰至五月初二申刻(15時-17時),泗涇守軍二千五百人全軍潰敗,廣富林守軍兩千餘人也見勢不妙棄守位置重要的廣富林,逃至松江城北門。至此松江府外圍已被太平軍全部掃清,太平軍分兵虹橋截斷松江與滬鎮之間的聯繫,對松江的包圍圈已幾乎形成。
與此同時,青浦方面的形勢也極其不妙。五月初二,華爾率領援軍乘蒸汽輪船兩隻試圖解圍青浦城,本想著依靠火力優勢削弱太平軍實力,不料只打了四發,大炮就忽然炸膛。太平軍抓准機會反攻,華爾只得連忙撤退。聽聞松江告急的消息之後,華爾也只能隨同清軍先行援救松江,留下孤零零的法爾思德率領一千五百名士兵死守青浦城(城中還有四千五百名太平軍俘虜)。
說起來這裡還有一個小彩蛋:
在洋人的記錄中,記載了太平軍已經徹底掃清了松江城外所有外圍據點的事實,但認為燒毀民房是太平軍乾的
然而李鴻章自己馬上在奏摺里招了,闢謠速度過於有力。。。。。。
言歸正傳,情況如此危急,李鴻章要是再沒點行動,那可就是真蠢了。西線戰事崩潰至此,東線戰事又因為南匯太平軍的投降而一帆風順,李鴻章命令清軍在浦東的兵力由唐橋轉移至松江城南,又急令曾秉忠帶領包括華爾常勝軍在內的解圍青浦的軍隊回援松江。五月初三日,李鴻章調回駐守南匯的淮軍三千人,然後又命令淮軍中最為精銳的程學啟、滕嗣武及其他淮軍部隊直撲虹橋,爭奪這兵家必爭之地。
五月初四日,太平軍開始對松江府發動進攻,與剛剛趕回松江府的常勝軍等部開始交火。五月初五日,清軍為了堅壁清野放火燒毀松江府外所有民房。
五月初六日黎明,程學啟部趕到漕河涇,正好撞上千餘名太平軍部隊,程學啟集中洋槍對太平軍進行火力壓制,太平軍承受著淮軍的火力輸出,死拒不退不為所動。然而不久,太平軍指揮官在射擊中陣亡,太平軍士氣崩潰,被淮軍擊退。
然後中堂又開始屑了。。。。。。
這是他給朝廷的奏報:
嘛,乍看之下這篇奏報還不算誇張的,手放洋槍那些還屬於合理想像,敵軍也是死拒不退,吹的不是很過。
以清軍一貫的吹逼標準確實不是很過,不過可能是由於連日指揮太過疲勞,李鴻章不慎追尾了。。。啊不對,是不慎在書信里漏了馬腳:
明明在奏摺里虛報戰功,自己都知道自己只是打了個小勝仗,還要強行黑一波薛煥的李鴻章,事屑(確信)。
程學啟等淮軍部隊在虹橋站住腳後,立即加緊修築工事塹壕,防備太平軍反撲。之前我在某個涉及李鴻章的回答也提到過,師從曾國藩「結硬寨打呆仗」戰術的李鴻章,對於修工事這種事還是蠻有一套的,據他自己的說法虹橋守軍是「各營濠壘簽樁均極完固,囤積糧葯(火藥)可支半年」,當前淮軍的任務就是扼住虹橋這個要衝,防止太平軍將松江府的對外聯繫完全截斷。
回到松江這邊,太平軍在掃清松江府外圍據點後,即在松江西門外妙嚴寺所在的土山上建立據點直逼松江城下,然而由於受到常勝軍大炮的火力攻擊,據點被毀。與此同時,聯軍也出動部隊出城進攻南門大張涇的太平軍,並成功趁太平軍立足未穩奪取大張涇,打通了松江城和外界的聯繫。然而好景不長,五月初八日,等太平軍聚攏兵力之後,立即就奪回了大張涇並且在此設卡搭橋,完成了對松江城的完全包圍。西門土山上的據點也重新為太平軍所佔據,並且在此設立炮台,開始居高臨下轟擊松江城。太平軍的圍城部隊也開始四面環攻松江城,松江城防搖搖欲墜危在旦夕。
華爾和李恆嵩等清軍將領當時討論的結果是,「謂賊勢驟添,致死力於我,若非逼於後路,官軍必將有變」。說明當時城中聯軍的士氣已經在太平軍的連續打擊下瀕臨崩潰,支撐不了多長時間, 如果局勢不產生根本性的扭轉,松江失守只是時間問題。
聯軍此時也沒有必要再吝惜彈藥和庫存,危急時刻他們集中了所有的火炮和火槍,甚至包括清軍的抬槍鳥槍等老式槍械,統一調配。太平軍如果以密集陣型攻城,則用炮火殺傷;如果用鬆散隊形攻城,則用排槍攻擊。五月初八、初九兩日,雙方鏖戰兩日夜,槍炮之聲不絕。
五月初十日,聯軍終於迎來了轉機,在松江守軍和攻城的太平軍陷入膠著的時候,從寧波回援的三百名常勝軍趕到了松江城,並從太平軍背後發動了攻擊,摧毀了妙嚴寺炮台。
然後,emmmmmmmmm,好玩的事情就發生了,我們來看看當事人李鴻章是怎麼說的:
既然都寂然無聲了,除非太平軍被你放了群體沉默,要麼就只能是太平軍主力已經撤退了,聯軍對著空氣來了一波「殺斃無算」。事實上,更可能是太平軍因大炮被毀,短期內打下松江城無望,於是迅速轉移加力圍攻青浦。而這段記載也暴露了一個事實,在這種本應全力反撲的戰鬥中,聯軍卻只拿出這麼一點人出擊,說明在這兩天的血戰中聯軍的戰鬥力也受到了極大地消耗,雖然未傷亡殆盡,但至少也精疲力竭無力再度反撲。
事實上,由於天京告急五月初八日李秀成本人便在洪天王的不斷催促下被迫由前線撤退,五月十一日松江解圍的時候李秀成正在蘇州和諸將開會,商討救援天京的辦法,商討出來的作戰方案是湘軍銳氣正盛,應該打通天京補給線和湘軍作長期消耗戰的準備,不應該馬上展開決戰。然而洪秀全卻對李秀成產生了不信任,下詔書稱"三詔追救京城,何不啟隊發行?爾意欲何為?爾身受重任,而知朕法否?若不遵詔,國法難容!",李秀成沒有辦法只得留在蘇州收拾遺留問題(比如後來於五月二十八日剿滅船匪)準備救援天京,將前線交給其他將領指揮。
回到正題,松江城解圍,同時意味著青浦的壓力陡增,法爾思德一千五百人的常勝軍已經從四月二十一日苦守至今,不但精疲力竭,更面臨著傷亡和疾病,而聯軍雖然解圍了松郡,但太平軍卻仍在松江附近活動阻止聯軍救援。在這種情況下青浦守軍要麼設法突圍,要麼只能在此全軍覆沒。
五月十一休息了一晚,華爾就嘗試解圍青浦,但被松江附近的太平軍逼退。十二日英軍提督何伯帶領艦隊趕到松江,和華爾擬定由華爾挑選精銳常勝軍,由水路沖入青浦。五月十三日深夜,何伯和華爾率部隊攻克太平軍扼守的天馬山。次日凌晨,華爾的部隊由小路衝到青浦城東門,與青浦城頭的偵察兵取得了聯繫。根據華爾傳達的命令,法爾思德和青浦守軍點燃了城內的民房,製造了滾滾濃煙,企圖遮掩太平軍視線,趁機突圍。
然而此時意外的事情卻發生了,由於風向改變,太平軍發現了青浦守軍突圍的意圖,以驚人的速度集結起部隊迅速發起全面進攻。正在撤退的聯軍始料未及,撤退的部隊被太平軍一分為二切斷。青浦守軍原有常勝軍一千五百人,經過連日血戰只剩下五百餘人,其中一百多精兵全軍覆沒,還在城中高塔上瞭望的法爾思德被俘,青浦守軍的所有大炮、彈藥和剩餘的軍需補給品全數為太平軍繳獲,隨同華爾和何伯突出重圍的青浦守軍只有三百七十人。五月十四日,突圍部隊終於進入松江城,繼續鞏固對松江城的防守。而可憐的法爾思德,先是差點被點了天燈,後來總算是作為人質被聯軍用大量軍火贖還,關於他的事情@曹變蛟 他佬的文章中有詳細提及,這裡就不再多談了。
浦西聯軍在太平軍面前節節敗退,苦苦支撐,然而在浦東形勢卻剛好反了過來。隨著太平軍南匯守將吳建瀛、劉玉林、方有才三人降清,太平軍形勢急轉直下。五月初一,接到三人請降書之後,李鴻章當機立斷,即派遣劉銘傳、潘鼎新率部直抵南匯城下受降,不給投降太平軍任何猶豫的時間,命令守軍立即剃髮繳印。吳建瀛、劉玉林、方有才三人開門投降,淮軍兩部立即控制住了城池,並為三人加官進爵,要求他們調轉槍口進剿太平軍。
太平軍方面,負責浦東軍務的李秀成次子李容發雖然得到消息後立即派軍隊直指南匯,但還是晚了淮軍一步。五月初二傍晚,太平軍將領吉慶元才抵達南匯城下,發現南匯守軍已降。休整一晚後,太平軍於五月初三日辰刻(7時至9時)開始攻城,並向城中射入李容發手書勸降。但事已至此,三人哪裡還有退路?在淮軍督戰下,三人只能和淮軍一起出城迎戰太平軍。太平軍發現南匯守軍與淮軍合流,只能先行撤退回營防禦。南匯守軍進攻太平軍營地,雙方打成膠著之勢,南匯守軍「接仗多時,欲撤不能」。劉銘傳消耗雙方實力的目的已達到,即派淮軍小槍隊(鳥槍隊)由太平軍側翼襲擊,太平軍終於支撐不住開始撤往川沙城中。這套騷操作,簡直是復刻了多爾袞一片石坐山觀虎鬥的做法,不過即使是淮軍的戰報也只敢說「斬首十餘級」,太平軍也並未多有損失。
然而劉銘傳的計策不止於此,他故意隱藏淮軍實力的目的很快就達到了。五月初四日低估了淮軍實力的太平軍即匯合川沙守軍反攻南匯,劉銘傳帶領一部分淮軍監督南匯守軍守城,其餘部隊則分批埋伏在城外。待太平軍攻城疲乏之際,淮軍埋伏部隊隨即殺出,和城內守軍內外夾攻太平軍。太平軍力不能敵,終致全面潰退,向南逃往金山。淮軍趁機聯合當地民團,於五月初五直撲川沙,川沙守軍孤立無援,由海上逃離。
至此,浦東大部已牢牢控制在聯軍手中,聯軍兩面受敵的情況瓦解,可以一心一意應對接下來的決戰。至五月十五日為止,上海周邊局勢如下:
李秀成被迫回援天京,留給太平軍的戰略窗口已經不多了,而聯軍在丟失青浦嘉定二城之後反而將戰線拉平。如此一來,太平軍如果想迅速打破僵局,唯一的選擇就是攻克清軍重兵把守的虹橋,重新切斷松江和上海之間的聯繫。雙方的戰略意圖都已經很明顯了,李秀成要做對上海進攻的最後一搏,李鴻章則已被兵臨城下退無可退。
下一話(你們沒看錯,第二次虹橋之戰我又鴿了一話,咕咕咕)的虹橋決戰,到底是如何激烈的戰況才會讓李鴻章自己在書信中描述「鴻章躍馬獨出,不作生還之想」(純粹是在吹逼就是了,還帶著五營親兵呢)?請聽下回分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