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骯髒、夠罪惡,這部神作太邪了!

夠骯髒、夠罪惡,這部神作太邪了!

來自專欄電影門徒7 人贊了文章

這是一部神乎其神的電影。

也是一部「鬼乎其鬼」的電影。

神的地方在於,雖然影片運用了大量性與慾望等禁忌元素卻完成了女權覺醒的主題,而極具肉慾跟毀三觀的劇情也並非低俗跟噱頭而已;而是通過一種對禁忌元素的突破完成了對女權最重磅、最擲地有聲的吶喊。

從這方面說,影片的存在讓女權也變得更加立體。

而詭異的地方在於,影片中毀三觀的劇情跟禁忌元素已經穿透了三觀下限;而在這種交織色慾跟禁忌的題材下女權似乎成了面子工程。

一切因女權主義而生,但最後卻並沒有賦予女權真正生命力。

所以大多數人看完除了感慨劇情尺度之大;只能是滿臉懵逼。

因為一起似乎跟女權沒了關係。

這部備受爭議的電影就是《她》。

其實影片的最大看點在於伊莎貝爾·於佩爾

對於於佩爾相信影視愛好者都應該不陌生,作為斬獲國際三大電影節四座影后桂冠的法國國寶級演員,於佩爾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文藝片女王,而不敢想像就是這位年逾六十的「半老徐娘」;將在這部影片中再次突破自己將給我們奉獻一場色慾交織的作品。

說實話,我真的都不敢想像。

雖然影片被定義為帶有驚悚元素的劇情片,而影片的主線是圍繞著這位她跟她周遭的男人開展;但在這一系列的交織碰撞中。

性佔據了絕大多數時間。

其實跟其他觀眾同樣害怕的是。

交織著強暴、偷情等諸多讓人聽起來都很亢奮的戲碼;竟然都讓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嫗」(於阿姨的外號)出演;這很難讓人腦補畫面更怕那畫面多少讓人「不舉」。

但當你看完影片就會發現。

於少女的外號並非空穴來風,激情戲碼在於阿姨的演繹下,不僅毫無違和更讓人感到慾望的覺醒甚至會把持不住自己;不得不說性感跟魅惑力真的無關年齡。

而於阿姨的表演仍然是影片最大驚喜。

當然作為一部女權片我們不應該去物化女性;更不應該對這種刺激眼球的戲份大叔特寫;但是當影片以大篇幅來渲染這種場面時;已然由不得我們不去想,因為影片將所有的精華都已經放在了那裡。

憑此角色,於佩爾獲得了奧斯卡影后的提名。

雖然結局抱憾影后最後被艾瑪斯通奪得;但於佩爾才是實至名歸的全場表演最佳!雖然我也很喜歡石頭姐,但是純粹兩人的表演來看;相差的真不是一點半點。

而至於為什麼被艾瑪斯通奪走了,那我只能說公關團隊棒棒的。

其實這些都是題外話。

無論於佩爾有沒有摘得奧斯卡影后,她的表演都是無可置疑的;而純粹從整體影片出發,其實影片存在著一些對角色混沌不清的敘述以及對主題的偏移;這些原本都是減分項。

但於佩爾卻單憑一己之力,將偏離在軌道上的人物演活了。

更通過這種活,賦予了女權更多的生命力。

始終神秘,始終性感。

而影片中其始終神秘的人物性格,更是被於佩爾演活了。

在這種情況下,影片不再是對女權口號的高喊更不是對男權社會的宣洩;更是更為複雜的去塑造一個不平衡社會下亦不等同的女性。

回歸到劇情,主線講的其實就是是夫.目.前.犯.若.妻。

相信很多人對這個系列並不陌生,作為日本小電影中最為津津樂道的系列,作為萬千宅男寵愛有加的劇情。

人妻戲碼無疑對所有人都有著很大吸引力。

而這部文藝片,其實剖其主核講的也就是這個東西。

當然影片並非簡單的犯若妻系列,更有高冷女上司系列的深加工;而在這種人妻加制服戲碼的加持下。

影片顯的曖昧至極。

作為高冷女上司加人妻的於佩爾。

飾演的是一位遊戲公司的老闆;向來雷厲風行、專橫跋扈的她,一直被冠以女強人的頭銜;而在其下屬的眼裡她也是孤傲而神秘。

這種角色,大都會引發一些騷動心理。

而剛離婚不久的於阿姨,就在一天晚上被蒙面男子入室強暴了。

我最喜歡文藝片的原因之一,就是敢於將最禁忌劇情生動如實的演繹;相較於商業片各種考量跟分級的妥協;大多是將這種情節一晃而過。

但影片卻運用了大量篇幅跟細節去架構這個劇情。

撕扯、蹂躪、甚至一些少兒不宜的畫面;無一疏漏。

在兩人這種微妙的演繹下;整部電影基本完全可以等同夫目前犯若妻」;相同的的場景相同的劇情,甚至連施暴者的頭罩都是同款的。

倘若不是英語台詞拉回我們的思緒。

估計宅男們想拿紙巾的衝動都有了。

就在這種逼真的施暴現場還原下;施暴者的強跟受害者的弱也被彰顯的無比明顯;其實導演真實勾勒這個場景的目的並非搞噱頭玩禁忌。

也不是滿足導演自己的殊癖好。

而是跟李安詮釋《色戒》時一樣。

通過肉體更加真實的詮釋兩個人物的複雜關係;因為外表可以偽裝、心裡也可以隱藏;唯獨生理反應無法隱藏。

而這個很是殘酷的施暴現場,讓男權的性跟女性的欲彰顯的更為立體。

其實在表達上,這更是一種象徵性的男權對女權的壓制。

一種在身體跟心理雙方面的壓制。

而於佩爾阿姨的演繹讓女性最脆弱的地方無所遁形;在外面即使她是雷厲風行的女老闆;也是毋庸置疑的成功人士;但當褪去身份在施暴者眼裡,她只是一個弱小的女性。

在絕對的力量面前,毫無還手能力。

最後,施暴者得逞後滿足的溜走了。

徒留於佩爾絕望的躺在地上遍地狼藉。

當她躺在地上時,其實象徵的更是男權對女權的蹂躪;一種無法還擊不得不接受的蹂躪。

但在這種情況下,她卻並沒有報警。

這種情節有些讓人好奇,難道是她開始沉浸在這種被施暴的樂趣中甚至開始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那是小電影中的劇情,將女性完全踐踏在男性身體下。

她沒有報警的原因,來自於她的童年經歷。

作為臭名昭著的殺人犯女兒,她不願再跟警方打交道。

因為在民眾的眼裡,她只是殺人犯的女兒,不會有人對她同情;只會覺得她的遭遇就像是惡有惡報的結局。

最有可能的結果是犯罪者被當成了英雄,受害者卻遭遇攻擊。

這就是我們所處的民智時代,當民智跟輿論主導整個社會價值體系時;法律只有懲處的權力卻卻無扭轉輿論的能力。

所以就算最後法律懲處了兇手,卻仍無法懲處詆毀者。

所以她只能她自己去追查兇手。

整個影片就是以這個脈絡為中心,才我們揭曉了一個複雜女性的生活場景。

如果說在前面的劇情中,觀眾或多或少都會對於佩爾生有憐憫;畢竟年逾六十的她另遭遇了如此凌辱;且仍不敢報警。

看起來真是可憐兮兮。

而在這種劇情設定下,她追查真兇的劇情也很容易被刻畫成一位自強不息誓死捍衛尊嚴女性持之以恆的結局。

聽起來很女權,跟《秋菊打官司》一樣。

但影片想要表達的女權並沒有那麼膚淺。

通過之後劇情的演繹,通過了解了她與朋友間錯落交叉的複雜關係,我們才知道這位受害者並不值得我們同情。

其實她也是個小三,插手了閨蜜的生活。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跟閨蜜丈夫偷情;在大巴上還是在辦公室;無論什麼場所她都可以淫蕩的、恬不知恥的去做。

聽起來頗為狗血,劇情開始變得混沌不清。

你無法說她是善是惡,但無論如何她不值得被醜化的同時,更不值得被同情。

於佩爾塑造的這個角色從最開始的模糊到之後的鮮明最後又歸於神秘;作為旁觀者的觀眾也無法去客觀的評價這個角色;好壞集於一身,另外其性格只古怪、態度之模糊讓人難以捉摸。

你根本看不清這個角色。

在影片中中,於佩爾儼然成了善與惡的共同體。

她身上其實有很多讓人憐憫的元素,譬如其悲慘的的童年,受到重創的家庭;以及被侵犯的經歷跟無法言說的苦悶。

這些元素都讓我們對她富有同情心。

但與此同時她也很遭人厭惡,如背叛了朋友、跟閨蜜丈夫偷情;又或者其對兒子的不上心;都讓我們覺得她是個放蕩且毫無責任感可言的女性。

綜上,她是一個擁有複雜情感的共同體。

不可猜測、不可捉摸。

就當你認為她將追查到底時,她卻開始了第二情。

似乎對她而言被侵犯無足輕重,縱然她一直在尋找,但大多數是因為好奇;她不理解這種行為更好奇對方的身份跟目的。

而被施暴這件事,並不足以干擾她的情緒。

就像被施暴後她迅速的站起身然後將一切回復的井然有序,沒有崩潰更沒有哭鬧;而在公司她也一如平常。

所以,當新鄰居跟她互生情愫;即使年逾半百她仍是熱情如火!

不可想像這種衝動究竟是來自於愛情還是慾望,因為對她而言;跟閨蜜丈夫的偷情就是純粹的洩慾。

道德與倫理,似乎並不能將其捆綁。

而年紀跟身份,也無法阻止她的慾望。

所以縱然六十多歲,縱然滿臉褶皺,她仍然是對性跟男人保持著強烈的幻想跟慾望。

一旦發現,便可以不顧一切的撲上去。

這種情形並不能簡單歸咎為為老不尊或是道德淪喪;而可能是要表達一種徹徹底底的女性解放。

但這個「劈腿」的設定,多少給女權蒙上了一點陰影。

無論男權與女權,其實應該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

不越界不跨越道德跟法律,才更值得被尊重。

當然導演更深諳這個道理,但導演不願去塑造一個完美的女權主義。

他所做的是將女性最真實的生活場景演繹出來;哪怕極其物質、哪怕極其奢靡、哪怕毀三觀甚至對道德惘然不顧,他也要最真實的表達。

因為只有最真實,才最具衝擊力;才最有可能通過壓迫完成女權主義的覺醒。

至於對錯他無權評議,任由觀眾評說。

其實這也是影片最具爭議的地方。

枉顧了道德、踐踏了倫理;以一種近乎於自毀的模式去傳達女權主義;最後即使覺醒也很難讓人認同這種女權。

因為它建立於一種極其冠冕堂皇的基礎上;很難讓人瞻仰。

而 最後的結局,充斥著一種荒誕意義。

真相大白下,再次無以復加毀三觀。

當她發現兇手跟她甚是親密、當她發現一切都是欺騙;冷靜而剋制、果斷而決然;所以最後,她不再懊悔與掙扎。

跟所有親密關係的男性劃清界限。

做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女權解放者;不依附任何人、跟這個男權社會做一次徹底的分割。

雖然不可否認於佩爾的演技無可挑剔。

甚至可以說,影片的成功極大程度上都賴于于佩爾的表演;即使荒誕且神秘;看到最後也頗為的驚奇;但不可否認,女權者需要這種魅力。

其實說實話影片的主題都是傾斜的。

通過禁忌元素跟大尺度劇情來詮釋女權,很難讓人感覺女權開始浮於表面;畢竟女權應該是獨立的產物,不諂媚更不應該以博眼球的形式迎合男性的獵奇心。

另外就是對於女權的解放是建立在醜化男性的方式上,這一切都有矯枉過正的嫌疑。

畢竟女權也不應該凌駕於男權的基礎上。

跟不應該凌駕於平權社會基礎上。

當今社會不缺乏對女權的表達,更不缺以通過肉慾來闡述女性解放的作品;缺的是我們如何應該保持足夠的剋制跟中立。

讓女權縱然解放,男性也不受排擠。而不是一味的通過醜化男性而美化女權。

如果只能這樣實現女權,那這樣的女權不要也罷。


歡迎關注,我是門徒。

佳作推薦、冷門鑒賞、影評賞析;為你推薦這個時代最好的電影。


推薦閱讀:

本傑明·巴頓奇事 觀後
《摩天營救》:樓蓋得夠炫,才能燒得夠high
影評《我不是葯神》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暑期檔有「狄仁傑」,才是真正的好看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