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十縛結與果位
28 人贊了文章一般來說,在雜阿含中定義的四果位是佛教修行的四個明確階段。這四個階段的區分是有明確的判定標準的,這個標準,就是縛結的斷除程度。然而縛結在各派別的定義不盡相同,本文闡述的縛結為與果位相關的十縛結理論。
對於初果來說,一定會斷除掉的三縛結是身見、疑和戒禁取。其中身見的斷除,就是實證無常無我,洞悉一切概念法的因緣和合性質;因為實證了無常無我,對佛教理論產生了信心,並且對修行的原理以及方法有了正確的認知。
從初果的三縛結上看,實證初果就是在實證無常無我的那一刻實現的。而身見、疑和戒禁取必然是在實證無常無我以後同時斷除的。初果聖者會在最多人天循環七次後出離輪迴,所以從實證初果到出離輪迴之前還有一些工作需要做,那就是削減貪與嗔這兩種縛結。
從十縛結的角度上看,有三種縛結是屬於貪愛的種類的:欲界愛、色界愛和無色界愛。而初果聖者需要面對的是欲界的貪愛。削減欲界愛與嗔恚的方法,就是時刻的觀察自己的意識,當這兩種念頭升起時,觀察其產生的原因,以及將要導致的後果,或者因為壓制住貪愛與嗔恚而避免有可能會產生的惡果。時間長了,修行者可以意識到貪愛與嗔恚帶來的影響,從而令貪愛與嗔恚對自己產生的影響降低到最小。但無論怎麼降低,都是在貪愛與嗔恚升起之後的事情了。本質上,二果還是無法離開欲界的。
但是欲界貪愛與嗔恚是可以完全斷除的。斷除了欲界貪愛後的必然結果,就是死後再也不會投生在欲界。如果在生前斷除了欲界貪愛,那麼必然會證得初禪以上的禪定。所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初果與二果是必然不可能證得禪定的,因此實證無常無我本質上也不是必須要有禪定的。以上五個縛結完全斷掉的修行者,是三果聖者。因為實證了無常無我,並且定力圓滿的緣故,三果聖者是可以證得滅盡定的。
從戒定慧的角度看,戒行圓滿必然證得初果和二果;在此基礎上,定力圓滿必然證得三果。而最終導致出離輪迴的,是智慧的圓滿。智慧即對苦集滅道的實證,智慧圓滿必然證得阿羅漢。對於阿羅漢,本人並沒有切身的證得,所以從三果到阿羅漢的過程,只能引用以下的資料來揣度一下:
巴利三藏?經藏?長部?戒蘊品?沙門果經 67-98 - 知乎專欄
如果以上的經文真實性可靠,那麼這段描寫是佛陀親口描述自己的解脫經歷。本人很喜歡這一段儀式感很強的文字:一位在輪迴中掙扎了無數劫的修行者,在最終戒行圓滿後,向把自己束縛在輪迴中的敵人——愚痴,吹響了最後的號角。最終這位修行者留下了勝利的宣言: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做皆辦,不受後有。這是一個生命最輝煌、最偉大的一刻。每當迷茫的時候,本人都會讀一遍這篇文字來鼓勵自己。
阿羅漢相對於三果而言,不僅對欲界毫無貪愛,對於色界和無色界也同樣無貪愛,因為對三界無貪愛,導致沒有投生三界的因緣。至於除了三界之外是否有處可去,就不得而知了。另外阿羅漢也徹底捨棄了我執,所以徹底的幹掉了掉舉、慢和無明。從另一個角度看,除非成就阿羅漢,否則是不可能不掉舉的,所以禪修初學者對待掉舉完全沒必要著急;另外,慢也是阿羅漢才能夠幹掉的,所以也要原諒人的一切吹牛逼的行為,畢竟大家在成就阿羅漢之前都是會產生慢的心理狀態。
推薦閱讀:
※《太上感應篇》不要版權,歡迎流通,功德無量!
※第一回.遇瘟疫雙親離人世 受伯恩孤兒拜將軍(上)
※論業
※多難,都有一條生路在那裡
※論受
TAG: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