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篇-比財富階層固化更可怕的事正在發生
來自專欄設計人生2 人贊了文章
比財富階層固化更可怕的事正在發生
01
比掙錢更難的事
要說國內富一代有啥苦惱,「如何掙錢」或許不是第一位的,他們真正的煩惱在於「如何守住財富」,特別是下一代的接班問題。很多人都對「富二代都是紈絝子弟」之類的說法津津樂道,覺得有錢人都是王八蛋,屁都不懂,所以生的小孩也都是小王八蛋。對「富不過三代」的現象心裡別提有多爽。可事實上,大部分富人對小孩教育的重視程度其實遠超普通人,投入的資源更是我們所無法想像的。
因為富人們都懂得這個道理:財富的階層固化還是有機會打破的,可如果連認知能力都固化了,人這輩子就真的沒有希望了。在這方面,富二代們其實面臨比普通人大得多的挑戰。因為他們一出來工作可能就需要管理一個龐大的家族企業,儘管受的都是精英教育,想做好也並非易事。所以我們有時候也會看到這樣的新聞:這篇講的是前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海倉的兒子李兆會的經歷:2003年年近22歲的李兆會出任集團董事長兼任總經理,至2015年前海鑫鋼集團正式進入破產流程。差不多10年時間,李兆會「敗光」百億家產。外界對李兆會的批評很多,比如有人說他沉迷炒股,最終導致企業倒閉。但後來有人統計,10年間其實他通過炒股賺了超過42個億,前者根本屬於無稽之談;也有人將焦點對準他娶女明星,可富豪娶明星的現象早已司空見慣。李兆會的失敗,一方面是國內鋼鐵行業的不景氣導致,另一方面,則是運營如此大的一個集團公司本來就是非常複雜的事情。他已經非常優秀,只不過倉促上任(其父被槍殺後他被爺爺指定為接班人),少了自下而上的實踐過程,這是任何其他事情都無法彌補的。目前國內第一批富起來的企業家紛紛進入退休年齡,面臨接班問題。但如果全面觀察,會發現能做好的富二代其實並不多,這種「敗光家產」的事情並不鮮見。在這方面,王思聰算做的不錯的了,可也沒直接接王健林的班,而是選擇了進入投資行業。有些人對此可能會覺得很爽:哪怕你現在再有錢,遲早也會在1-3代之內敗光,那我心裡也就平衡了。他們沒想明白的是:富二代往往比我們經受更好的教育,擁有強大無數倍的資金、人脈和資源,可就連這群人想要成功都如此困難,更何況是普通人?
02
認知固化更難打破
事業上一無所成的人很多都抱有這樣的觀點:自己失敗都是因為時運不濟、領導打壓、才能埋沒、起點太低,而別人成功都是因為有老爹、有關係、有資金、有人脈。或許你會覺得我會說後面這些因素都不重要。不!這些因素當然都無比重要,可這些真的就能造就成功么,不見得,那麼多富二代們的失敗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成功太複雜了,從來沒有定式。即便你具備再多所謂能「造就成功」的因素,也未必最後就能得到好的結果。我是創業圈的,圈子裡最津津樂道的就是國內很多大企業的「基因」問題。比如騰訊算牛逼了吧?市值過萬億,布局的產業幾乎覆蓋整個互聯網。要錢富可敵國,要人才有全世界最頂尖的人才,要技術有技術,要資源有資源。按照我們的理解,如此強大的公司,還不是想幹啥都能成功?然而騰訊在過去十年間多次嘗試進入電商行業,結果都非常不理想,最終多個平台關閉的關閉,賣人的賣人。又比如阿里巴巴同樣實力雄厚,從未嘗試過在社交方面的努力和嘗試,同樣收效甚微。很多研究公司的學者都在分析原因,最終比較多人認可的原因是企業是有「基因」的。企業的基因早就了其在原有領域的成功,但也會成為在新領域成功的阻力。那麼什麼是基因呢?就是企業作為整體的思維模式,以及對世界、商業的認知能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不管對企業還是個人來說,錢、人才、資源的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唯獨思維模式和認知能力的改變和提升沒有定式可遵循,需要長時間的進化才能慢慢找到出路。從這點來說,認知能力的固化其實是比財富階層固化更可怕的事情。財富的固化總會在外力的影響下慢慢自行破碎,可認知能力的固化只能靠自己刻苦修鍊去打破。如果你沒有這個意識,這輩子就真的完蛋了。
03
財富和能力的接力賽
前一陣子我回了趟老家,發現之前就讀的初中教育質量遠不如我讀書那會兒。當時每年還有一大批考上市裡重點高中的學生,時不時還有能上清華北大的本地人,可這些年已經幾乎沒有了。和一個老師聊天,說起來也是一臉苦笑:農村老師收入低啊,所以但凡有些能力又年輕的老師,現在幾乎都跑到珠三角教書去了,而且大多數去的都是私立學校、貴族學校。在老家一個月拿三四千,跑到外面一個月拿一萬多,這個選擇做得毫無困難。他說,現在還留在老家的老師,要麼是年紀太大了,要麼就是能力實在不行。在這批人教育下,學生的成績可想而知。所以,稍微富裕一點的階層都不會將孩子送到鄉鎮中學了,都在往縣城、大城市送。以前我也不明白,為什麼中國人如此重視教育。北上廣深的學區房早被炒上天價,動輒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一平米;好的家庭教師現在時薪普遍過千,想請還要排隊預約;夏令營等遊學項目收費也是節節攀升,前陣子還有家長抱怨一個夏天就花了好幾萬。現在總算理解了,因為富人們已經發現:如果能力不匹配的話,財富的傳承是不穩固的。我之前曾經說過,人與人之間的比賽並不是百米跑,而是接力賽。而如今在接力的不僅僅是財富了,還有能力。因為好的經濟條件意味著更好的學校、老師、同學、學習材料,而這些因素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意味著更強的綜合能力。當屌絲們叫囂著讀書無用論的時候,富人們已經在本質上解決問題了。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它意味著普通人的機會真的越來越少了!我是80後,出生和長大都在小地方。從小到大,父母都教育我們要好好讀書,這是翻身唯一的途徑。那時從學校的情況來看,也確實是窮人家的孩子比富二代認真刻苦,平均成績也要好一大截。這段經歷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很長時間裡我都以為,普通家庭會比富裕家庭更重視教育。直到這幾年,才發現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這幾年,農村家庭的小孩子已經幾乎不念書了。我曾經和家長們溝通過,了解到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
1、就算你讀了本科,畢業後還是要找工作,工資也就幾千塊錢。可現在初中高中畢業後就到城裡打工,一個月也是拿幾千塊,沒多大區別,那還要讀書幹啥呢?
2、農村現在風氣不好,耕田種地養豬的人越來越少了,大部分人都不事生產(被機械化生產衝擊後不划算了),賭博之風又盛,那錢從哪裡來?只能指望小孩寄。
你會發現,窮人家所謂的「重視教育」其實是很功利的,就是掙錢養家。過去中國工作崗位少要求高,想掙錢只有讀書華山一條路,是一種被動的「重視教育」。現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又嚴重,就導致「沒有學歷、能力一般」的年輕人也可以通過售賣勞動力獲得不錯的收入。有了掙錢的路子,讀書成長就成為備選方案了。能夠不計較經濟收益,本質上真正重視教育的,說到底還是經濟比較寬裕的家庭。所以在社會階層的接力賽中:窮人們一開始就棄賽不跑了,富人們始終在一路狂奔。這種情況下,何談階層突破,何談屌絲逆襲?
04
未來會怎樣?
我剛上大學那會兒曾經有段時間非常自卑:作為一名當地的優等生,突然發現同學都可以用電腦製作非常精美的網頁了,自己連滑鼠都還不太會用。這僅是一方面,就算在自以為傲的英語、數學、物理等幾乎所有方面,我發現自己和班裡的很多同學相比都有極大的差距。這還可以理解為地域經濟發達程度不同導致的差距,而且大部分差距都體現在可以後天習得的能力方面,是可以追趕的。事實上經過四年努力,在很多能力方面我反而超過了大多數同學,也證明了這一點。可是有很多能力其實和人所受的早期教育息息相關,是長大後即便再努力都難以追趕的。比如音樂、大部分的運動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等,這就意味著你的出生可能決定了你的能力。富人比窮人更有資源、更重視教育、更有行動力,這種狀況再持續十年,我們的未來會怎樣?以前我們認識一個富二代可能會「肅然起敬」,覺得他自己也一定很有錢,可也僅此而已。可在將來,我們肅然起敬的可能是,這個富二代有很大概率在各方面能力上全方位超過自己。不要認為這是無稽之談。如果你看看過去十年拿到高考狀元頭銜學生的家庭背景情況,會發現「富裕家庭出牛人」是個明顯的趨勢。今天,即便出身再普通,我們還可以說通過自己的努力、拼搏去贏得未來。可就連這樣的機會在未來都會變得越來越少,因為努力誰都可以做到,財富和能力的差距卻需要幾輩子的努力才能追趕。創業你拼不過人家,就連好的工作崗位你都拼不過人家。未來可能很多公司招人不僅看能力,還要看你的家庭出身。事實上這種現象在某些少數行業、企業已經出現了,比如很多著名的國際投行、諮詢公司,能進去的新員工要麼是高級別的官二代,要麼是巨富家庭。你老爸是個廳級幹部都沒用,因為級別太低了,人家的門檻是最低副部級以上。可以說,作為普通人又身在中國,從現在開始到未來的二十年應該算是我們的「黃金時代」。因為社會仍在快速發展,每天都有海量的機會爆髮式湧現;因為富人和普通人認知能力的差距還未不可跨越,教育資源的固化尚可打破。這兩者對普通人來說,便是還意味著未來有希望。如果要說逆襲的話,現在就是逆襲的最好時代。即便不成功,也可以為下一代創造逆襲的基礎。至於幾十年以後?你看看現在的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年輕人的模樣就知道了,那很可能就是我們的未來。
推薦閱讀:
※關於階層固化和階層流動:對照一下,你將會在哪個階層
※掙扎著想要跨越階級界限的一位平凡青年的自述
※階層不斷分化 | 你屬於哪一類?(觀德國紀錄片有感)
※家庭總資產在1000萬應該劃入哪一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