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在揚州保衛戰的動向

史可法在揚州保衛戰的動向

來自專欄煮酒品史小專欄4 人贊了文章

本文就史可法在揚州城陷之前的動向進行一二說明。

在揚州保衛戰之前,史可法作為督師,面臨著的是一個純粹的爛攤子,眾所周知的江北四鎮:劉澤清、劉良佐、黃得功、高傑,佔據了南明的江北半壁江山,弘光朝廷不僅沒有加以限制,反而「封黃得功為靖南伯、劉澤清為東平伯、劉良佐為廣昌伯、高傑為興平伯」,對他們的既得利益予以承認,在朝廷如此的基調下,史可法對江北四鎮只能撫。史可法督師以來最大的成就,莫過於安撫了高傑部。當時高傑部曾因同揚州城民發生嚴重矛盾而大行殺掠,《明季南略》等史書都記載了他們的動向:

抵揚,欲入城,揚人畏懼,為罷市,登陴死守。傑攻之,多殺掠。四月二十八日(乙酉),傑圍揚州困之。

而在史可法督師江上之後,高部改變了同揚州百姓的對立狀態,受朝廷約束,《南略》云:

高傑疏言:『目今大勢,守江北以保江南,人人言之。然從曹、單渡,則黃河無險;自潁、歸入,則鳳、泗可虞:猶或曰有長江天塹在耳。若何而據上游?若何而防海道?豈止瓜、儀、浦、採為江南門戶已乎!伏乞和盤打算,定斷速行;中興大業,庶有可觀』。傑發總兵李朝雲赴泗州,又發參將蔣應雄、許占魁、郭茂榮、李玉赴徐州防守。

高傑的這一步行動,恰恰是在史可法鼓勵之下完成,而且,此時高部同其他三鎮的關係勢同水火:

  當是時,登萊總兵黃蜚,奉詔移鎮京口,取道淮陽,慮為劉高二營所掠。蜚故與黃得功善,使人謂得功以兵逆之,得功果以兵往。而高營三汊河守備遽告傑曰:「黃得功軍襲揚州矣。」乃密布精騎於土橋左右。而得功不之知,行至土橋,角巾緩帶,蓐食且飲馬,而伏兵皆起。得功不及備,戰馬值千金斃於矢。得功奪他馬以馳,隨行三百騎皆沒。而傑別遣兵二千人襲儀真,為得功部將所殲,無一存者。黃、高交惡,各治兵欲相攻。萬元吉奉朝命往解,史公親為調釋,俯而後定(諸將惟高傑兵最強,可以禦敵)。傑至是始歸命史公,奉約束惟謹。

這裡要提到一本著名的對史可法不友善的史料《青麟屑》。顧誠先生專門用此書來批評史可法。雖然史可法不是不可批評。但是,該書作者應廷吉對史可法有著很大成見,僅舉一例如下:

  高傑橫甚,頭顱滿野;聞督師來,亦頗嚴憚,分命將士夤夜掘坎埋胔掩骼。升帳之日,傑詞色俱變,惴惴然若有不可測者。及庭見時,坦衷樸質,平易近人,偏裨亦各留茶。自此,將帥視為易與,矯命橫行,大為跋扈之勢矣。

事實上,當時根本無班底的史可法,要想做到袁崇煥入其軍斬其帥是根本不可能的。應廷吉顯然是對史可法有成見,才寫下此等文字,不過,雖然如此,他也忠實地記載了其他三鎮同高傑一部的矛盾:

黃、高交惡,遂各治兵。番山鷂曰:曩昔千人皆維揚惡少,嘗欲圖我,我故驅之;假手於黃君之士卒,豈敢敗衄也。黃必欲報怨,閣部不得已,復之儀征,泊舟吾台庵側,以為調釋。值得功母夫人逝,苫次與語,稍霽色焉。

又如和劉澤清:

十月,有旨以莫須有事,捕安東副將邱磊下獄。劉澤清自往唁之,飲饌豐美,把臂嗚咽;且諭獄吏小心承值,會當書疏,請磊復職。無何,磊竟殺,□雖史公奉旨而行,實東平修怨為之也。

因此,在史可法出鎮北方之後,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根本不是明廷和大順農民軍的矛盾,也不是明廷和迫在眉睫的清軍的矛盾,而是江北四鎮之間尖銳的內部矛盾。為此,史可法秉承南明弘光朝廷的意圖,刻意加以籠絡,實為形勢必然之舉動,他不斷調節四鎮之間的矛盾,額定駐地,清點軍兵軍餉,這些舉動雖不能說出奇出險,但也算是勤勤懇懇中規中矩。在此困難的條件下,史可法達到了高傑部北伐的目的,高傑率部從揚州出發,直抵徐州,防線從江淮一帶推進到中原黃河一帶。在那個條件下,史可法根本就是超常發揮。

正當形勢開始好轉之時,發生了兩件重大事件,這兩件事完全打破了史可法的部署,一是許定國刺殺高傑。原來高傑麾下將領許定國早就不滿高傑的張揚,他設下鴻門宴邀請高傑赴宴,將其刺殺,並且率大軍投降清朝,高傑死後,雖然史可法立即馳到其駐地睢陽進行安撫,但傑部已經群龍無首,無法應對。第二個大事件是左良玉很快發動「清君側」之役,他率十萬大軍從湖廣一帶直逼南京,此時,朝廷又令黃得功部開赴上游,史可法也遵令,開赴上游共同防備左良玉,這樣一來,史可法粗略有成的抗清部署,被完全破壞。

1645年4月,清軍撕下偽裝,向南明朝發動全面進攻,此時史可法則又要防左良玉,又要防清,而且江上諸部如高傑遺下諸部及劉良佐、劉澤清等全部投降,史可法只能迅速撤往揚州,緊急調集揚州周邊的明軍劉肇基、李棲鳳、何剛等二線部隊集結揚州城,不過此時又發生了李棲鳳投降事件,他率領數千人出城投降,導致揚州城防被嚴重削弱。這樣,史可法只能固守沒有主力部隊,不是防禦重點的揚州城,最後殉國。

綜上所述,史可法督師江北以來,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了不少工作,其主要活動在於調解江北四鎮的矛盾,並且沿黃淮一帶粗略形成了一個防禦體系。但是,由於明季的局面實在太壞,人心已散殆盡,史可法的活動最終無法挽救弘光小朝廷的滅亡。從深層次來看,明廷長期以來實行的文官統轄武將的制度,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弊病,到了弘光朝,上下已經完全失去基本信任,在清廷「為爾報君父之仇」和輿論攻勢和高官厚祿的輿論攻勢下,封疆大帥、督師大吏倒戈投降的如過江之鯽,在此條件下,苛責史可法是不公允的。

推薦閱讀:

《揚州八怪》書畫欣賞
揚州月
煙花三月下揚州[原創]
【觀點】給未來的蘇中機場(泰州揚州機場)支招!

TAG:揚州 | 歷史 | 明代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