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孔子誕辰: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孔夫子

 

音樂資源載入中...

如果要評選一個對中國歷史影響至深的人物

首推必是孔子

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裡

他的言行是理想人生最高標準

他的思想學說構築成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筋骨

歷代統治者將他捧上神壇

以維護統治,教化世人

無數讀書人奉他為師為長

踐行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古今第一聖人」

皆是對他的頌揚

如果要評選一個近代人口中最有爭議之人

也必少不了孔子

當外國長槍大炮敲開中國的大門

他轉身成了腐舊落後的化身

他被稱作是「歷代帝王專制之護符也」

他的學說也成了開歷史倒車、只為愚民

「打倒孔家店」、「孔老二的罪惡一生」

之類口號層出不窮

是聖人?是罪人?

與其憑印象感知

不如重新認識

畢竟即便是一個不識字的老太太

說道些老話時都不可避免地要用到他的思想遺留

更何況在傳統文化中汲取過無數營養的我們

今年的9月28日,孔子誕辰2569年

而今天,我們就撥開所有的光環與非議

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

認識一個作為「凡人」、「痴人」的孔子

 01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孔子,姓子,孔氏,名丘

他是殷商王室的後裔

周滅商後,為行安撫

周公將商人貴族及後裔封於宋

建立宋國,成為諸侯之一

到孔子六代祖宋國司馬孔父嘉(

字孔父,名嘉)

以字為氏,才有孔氏

因為孔父嘉妻子長得極為漂亮

太宰華督謀奪其妻

便挑起暴亂,趁機將孔父嘉殺死

孔父嘉唯一的兒子當時尚年幼

被家臣抱著逃往魯國

孔子被稱為聖人之後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孔父嘉爺爺的爺爺弗父何

本有機會成為宋國國君

卻讓給了弟弟

以至兩百年後,孔子的這段家史

還被人嘖嘖稱道

孔子是他父親

叔梁紇

的老來子

上有一個身有殘疾的哥哥和九個姐姐

不過都是同父異母的

他的母親

顏徵在

雖是續妻

卻因為與叔梁紇年齡差距過大

不合當時的禮制

被冠以「野合」之名

也因為這,孔子曾長時間都不知父親葬於何處

而他的父親去世時,他只有三歲

孤兒寡母也被迫離開孔家,相依為命

一個沒落的他國貴族

一個失怙的孤單少年

那時的他,嘗盡世間孤苦

所以他說: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所以他懂會計出納,因他看管過倉庫

所以他知生養蕃息,因他餵養過牛羊

沒有玩伴,家中存有的祭祀之器就成了少有的陪伴

孔子十七歲時,母親也去世

留下他,孤零零一個人

他想讓父母合葬,卻連父親的墓地都找不到

(那時年輕的妻子不能參加丈夫殯禮

所以他母親也不知丈夫葬於何處)

那時大多是在家祭祀

他無人可問,只能暫時將母親葬了

卻依舊按著人子能及的最隆重的規格

然後守孝三年

三年,這是呆在父母懷抱中的時間

守孝期間,還有件事對他影響至深

當時在魯國掌權的季氏

邀請「士」赴宴,以收攬人心

而孔子的身份也是「士」,於是也去了

但卻遭遇了人生第一次大辱

大庭廣眾之下被人擋在門外

無權無勢的他能怎麼辦呢

只能默默把這一切咽下

 02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十五歲時便已志於學

他深知想要改變命運

只有通過才學出仕一途

於是回去後除謀生之外,更加發憤學習

禮儀、音樂、射箭、駕車、書法

數學、詩歌、尚書、周易、歷史

……

能學的,他都不落下

終於在二十多歲時因博學知禮名揚魯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即使名聲大振,他也從未停下自己學習的腳步

這時的他要入仕途,卻不再為自己

他想要傳道,讓禮樂崩壞的春秋

重新出現仁、義、禮、道

郯子來魯國,他向他請教古代官制

齊景公與晏嬰訪魯

他與他們探討秦穆公稱霸之事

為學禮,他找到老聃

為學樂,他找到萇弘

為學琴,他找到師襄

只要有一點優於他,他都能以師禮待之

至老不變

而為了讓更多像他一樣的人有上進之路

為讓更多的人明白他的仁和禮

他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人學校

有教無類的他

即使你拿著十條肉乾作學費來拜師

他都傾心教導

當然也有被徒弟氣得發話要逐人出師門的時候

比如上過語文課本的冉有

因為幫季氏進行田賦改革,聚斂財富

孔子立馬發話「非吾徒也」

然後號召其他徒弟「鳴鼓而攻之」

可謂是師徒最早公開決裂的

不為名利,只為道義

 03 

「勇者不懼」

很多人都以為孔子做事講究禮數

做事靠口才和行為感召

其實他也是大勇之人

魯定公之時,孔子有段時間得到大用

當時齊魯兩國在夾谷會盟,孔子作為儐相隨行

齊國人便認為孔子知禮而無勇

於是準備趁著會盟的時候

找夷族的萊人劫持魯定公

以方便簽不平等條約

不料事情發生時

孔子一邊帶著魯定公後退

一邊命士兵拿起武器

一邊告誡齊景公:

華夏之地讓夷人搗亂

對於齊國也是大恥

齊景公想想若要稱霸,如此確實有損顏面

然後作罷

待到簽盟書時

齊國又要魯國在他們每次作戰時都要出三百輛車

孔子據理力爭最後迫使齊國歸還了被占的魯國土地

因為魯國大權在季氏為首的三桓手裡

孔子又極為反感春秋無君無父

各種臣弒君、兄弟相殘迭出的亂象

便用計拆毀三桓所建的城池

準備削弱三桓勢力

無奈因齊國送來80個美人

魯定公和季桓子紛紛沉迷於美色

把美人給分了

讓孔子大失所望

削三桓之事半途而廢

此後,孔子便帶著徒弟們

踏上了周遊列國的征途

從55歲到68歲,一直在外遊歷

卻終沒有遇到有道之君

也沒有可令他施展鴻圖的凈土

但不管經歷為何

他都能一直積極地看著世間萬象

 04 

「知者樂,仁者壽」

面對困苦,孔子向來平和

在鄭國,孔子和弟子們走散了

獨自在城門口

等著弟子們找來

鄭國人看他一個落魄的老頭傻子似地在那站著

就指著說:你看那人,好像一條狗啊

(「累累然若喪家之狗」)

孔子聽人這樣說自己,點點頭:「就是就是」

到陳、蔡交界處時

他們師徒被人圍困在半道七天

甚至都斷了糧

最後子貢找到楚國人

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

面對批評,他又不失風趣

孔子在衛國時

私下見了衛國夫人南子

回去後,徒弟們就問他:為什麼見她!

孔子就苦口婆心地說:

「我本來不想見她,她非要見我,我能不回禮么?

子路還是不相信、不高興

孔子就立碼發誓:

我要是有半句謊話,天打雷劈!

有一次孔子遇到有人說:

「孔子是學問廣博,可惜沒什麼專長」

他覺得這觀點挺新穎

轉身便跟學生們講:

「那麼我要專攻點什麼呢?

駕車?射箭?

我想,還是駕車好了。」

孔子還是個性情中人,很是愛哭

也最見不得別人哭

他和徒弟外出

聽到遠處女人悲痛的哭聲

感覺聲音里有許多故事

派學生前去探訪

知道別人即使家人被猛虎咬死

也不願離開這個沒有苛捐雜稅的地方

很是傷心

然後有了「苛政猛於虎」的感慨

因為聽到皋魚的哭聲

便去詢問,得知皋魚在周遊列國後

父母俱已不再,正在傷心悔恨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更是悲從中來,並告誡給徒弟們

於是有十三人趕回了家中

他更不是個刻板不知變通之人

孔子曾經因為誤會在蒲地被圍困

別人答應放他的條件是發誓不去衛國

結果他老人家這邊發完誓

一脫離危險就啟程去了衛國

徒弟們問他「這樣言而無信,好嗎?」

他非常坦蕩地回答:

「剛剛的誓言是在被要挾的情況下做出的,神靈不會贊同的,我們可以不遵守。」

和王小波的「話語稅」有異曲同工之妙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捐話語稅就是被強迫說自己不想說的話)

也像塞林格的名言

一個不成熟的理想主義者會為理想悲壯的死去,

而一個成熟的理想主義者則願意為理想苟且的活著

 05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奔波十四年過後

孔子老得

無法繼續長途旅行了

於是回到了魯國

天下無道,他退而著書

刪編《詩》、《書》,改定《春秋》

並且教誨弟子三千

但他的理想也終未能實現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

時年73歲

去世前,他莫名其妙的說了一句:

我再沒什麼想要說的話了

(予欲無言)

子貢在旁,怯生生的回道:

先生不講話了,我們要傳述什麼啊?

(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

孔子答:

老天說了什麼嗎?四季不還是照樣運行,萬物不還是照樣生長。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有人說:

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

可你依然要去做

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

雖然我們曾背過孔子很多的文字

但他從不是別人口中的空談家

明知道禮樂早已崩壞

明知道他追求的正義與仁愛

有生之年都可能看不到施行

可他還是一直在走走停停

尋找一絲的可能

好在他的精神終未能磨滅

不管後來他是被捧上神壇

還是被貶的一文不值

總有些人延著他的腳步

捨身求法,為民請命

總有些人憑著這股浩然之氣

不憂不懼,從黑暗走向光明

責任編輯:舒童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本號文章,歡迎分享,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編輯推薦更多精彩內容

(點擊標題進入)

  • 吳秀波式出軌:人品,從來不是演出來的!

  • 讀懂了十二時辰,你就懂了中國人的一天

  • 多年後終於明白《但願人長久》:人間最美的情,都叫牽掛

  • 一遇新疆誤終身,從此天堂是路人

  • 這100張照片,就是去故宮的全部理由!(美到哭,宜收藏)

  • 一年只出一集,這才是中國該有的動畫,美哭了

有趣、有料、有情懷、有故事


推薦閱讀:

正本清源:再論孔子誅少卯之理所當然!(修正稿)
孔子名言精選(英漢對照)

TAG: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