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活,是一門藝術

生活,是一門藝術

陳繼儒 

懂得快樂的人  

      

眉上幾分愁,且去觀棋酌酒;心中多少樂,只來種竹澆花。

    

眉間有幾分愁意時,暫且去看人下棋,不然就淺酌幾杯。心中的快樂,在種竹澆花中便能充分地獲得。

    

愁眉深鎖,何事可愁?不如去觀棋。世事如棋,又何必為些許事眉頭不展?在淺酌當中,可以發現許多事只是過分在意,何必自惹煩惱?在觀棋酌酒之時,能使內心稍得舒解,重整心情,面對新的挑戰。

    

人如果懂得生活的情趣,就可以從一些微小的事情中獲得快樂。種竹澆花的情趣,並不亞於與知交共游的快樂。竹有其高情,花也有其神態,萬物各有其生機與神情,只待我們細心體會。懂得快樂的人,天地之間無處不能快樂。

 

生命的方向

     

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則世緣易墜。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則空趣難持。

    

一定要有出世的襟懷,才能深入世間,否則,在塵世中便易受種種攀纏而墜落。一定要深入世間,才能真正地出世,否則,就不容易長久地待在空的境界里。

    

人世間有許多事情,容易讓我們迷失自己,倘若我們沒有智慧,就很可能迷戀而不自拔。一旦我們無法掌握自己生活的方向時,那麼,我們活得就像傀儡一樣,我們的生命便是墜落了。所謂出世的襟懷,便是一種看透世間種種現象的智慧,能夠對外界不起貪戀愛慕的心思。具有這種超越世事的心懷,便能夠在世間做任何事而不至於墜落,掌握自己生命方向而不被掌握。未曾經驗人間事的人,不易看透人間事的本質。小沙彌入空門,還不免有所迷惑和懷疑,可是年屆中年而入空門,就不曾猶豫不定了。事實上,極出世和極入世是合而為一的。

 

生命的真諦

    

不作風波於世上,自無冰炭到胸中。

    

不對人世間的慾望作無盡的追求,既沒有受挫折時寒冷如冰的感覺,也沒有追求時熱烈如炭的心情。

    

渴望和失望往往是成正比的。如果,一個人的慾望太大,整日就會被自己的慾望所驅策,好像胸中燃燒著熊熊烈火一樣。一旦受到了挫折,他又好像掉入寒冷的冰窖中。

    

其實,無論是熱烈如火,或是寒冷如冰,都是自己造成的。大部分人都活在這種自我折磨中,不是受無盡慾望的鞭打,就是將自己生命的價值,完全寄托在外界對自己的看法。許多人在生命的激流中覆舟,以為自己就此死去,但是,如果他們能沉潛到激流的底層,便可以發現,在波濤洶湧的生命表象之下,原來生命的本身是如此寧靜而無所欠缺。在這裡,沒有冰也沒有炭,只有如魚得水般不盡的悠然樂趣。

 

生命的圓融

眼裡無點灰塵,方可讀書千卷;胸中沒些渣滓,才能處世一番。

    

眼中沒有一點成見,才可以廣涉眾籍。胸懷中對人對事能不生不滿或執情,處世才能圓融。

    

讀書人報著先入為主的成見來看書,永遠只看到自己所贊成的,而看不到與他相反的意見。這就像戴了一副有顏色的眼鏡,看天底下的事物一般。像這樣,看再多的書也只會加深成見。一個人想要博覽眾籍,首先便要虛懷若谷,否則,智慧的河川將永遠乾涸。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難免會有些摩擦,事情也往往有不盡如意的地方,若把這些都放在心上,生活就變得很不愉快了。我們的心思要清楚明白,對事情也要有正確的主張,但是,處世的方法要圓融,做事的態度也要虛心。讓我們的心像明鏡一般清澈,任何事物都能照得十分清楚,且都能接受。 

 

心靈的禪意

人有一字不識,而多詩意;一偈不參,而多禪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曉,而多畫意。淡宕故也。

    

有的人一個字都不認得,卻很有詩意;一句佛偈都不推尋,卻饒富禪意;一滴酒也不沾唇,卻滿懷酒趣;一塊石頭也不觀察,卻滿眼畫意。這是因為他澹泊而無拘無束的緣故。

    

詩意並不在字,禪意也並不在偈,正如酒意之不在酒,畫意之不在石一樣,那麼,詩意、禪意、酒意、畫意到底在哪裡呢?就在我們的心中。

    

倘若我們沉醉在功利之中,便無法體會詩意,因為詩意在情,功利傷情;倘若我們執著於六塵,則無法體會禪意,因為禪意無執;若是我們太過理性,則無法體會酒意,因為酒意原在放浪形骸;假如我們不善用心眼觀察,則無法體會畫意,因為畫意無所不在,既在形相,又在其神。而這些,都可以在一個無所束縛的心靈中發現。

清閑自在

人言天不禁人富貴,而禁人清閑,人自不閑耳。若能隨遇而安,不圖將來,不追既往,不蔽目前,何不清閑之有?

    

有人說,老天不禁止人富貴榮達,卻禁止人過得清閑自在。其實,只是人自己不肯清閑下來罷了。如果能安於所處的環境,不圖謀將來,不追悔過去,也不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那麼,哪有不清閑的道理呢?

    

人心中有事,則不得清閑,即使在睡夢中也一樣。而醒來之時,更是驅趕此身,作無盡的追求。問問大多數的人,為什麼他們這麼忙?你會發現,大家都不滿意當前的環境。若去看看深山茅棚的僧人、樵夫,更會發現,他們的生活比塵世忙碌的人簡單樸實多了,然而,他們卻一身的清閑。於是,你將知道,生活中有許多東西,實在不是絕對的必要。

學問深時意氣平 

炫奇之疾,醫以平易;英發之疾,醫以深沉;闊大之疾,醫以充實。

    

好以奇特炫耀於人的毛病,要用簡易平實來醫治;好把才智表現在外的毛病,要用深刻沉潛來矯正。言行迂闊,大而無當的毛病,要以充實的內涵來改正。

    

炫奇之為病,因其出自一種浮誇的心理。這種心理很可能使人變賣田產,去買一隻鑽戒;也很可能使一個讀書人放棄平實的學問,高談嘩眾取寵的言論。真正的智慧,是存在於平易當中的,因此,要以平易來醫治炫耀的毛病。

    

喜歡把才智顯露在外的人,大都欠缺沉潛之氣,難免會樹大招風,引來禍患。因此,醫治鋒芒畢露的良方,就是深刻沉潛的功夫,而那些好講大話的人,內在可能不夠充實,易流於膚淺之見。因此,先教他們充實自己的內在,才能去除迂闊自大的惡習。

無取無舍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執,執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過去犯下的錯誤不可再留下一點,否則,會使已改的錯誤行為再度萌生,這就是因俗情而使理想趣味受到連累了。今日認為正確而喜愛的生活、事物,不可太執著,太執著就是尚未得到理趣的神髓,反而使得理趣轉變成慾望的根苗。

    

佛家有「理趣般若」,講真實的智慧;對於陶淵明而言,「今是而昨非」乃是指「心為形役」的小吏生活,違反了他自然的本性。我們經常為了口腹而委屈自己的心,使自己過著一種不合乎本性的生活。倘若陶淵明也像我們一般牽掛著俗情,那麼,歷史上可能只會多一個不快樂的小官,而不會有那麼多的美好的詩篇了。

    

有一句諺語說:「如果你捨不得夕陽,你便會失去滿天繁星。」生活的智慧是不要執著,不要讓慾望生根;如果你能不執取一切,你便能不捨棄一切。「無取無舍」是最好的生活態度。 

清明的本性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兢;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能放下塵世的紛擾,心中就不會像火炙一般焦灼渴望,也不會如履薄冰一般不安恐懼;除去心中的卑鄙與吝嗇,已然可以感受到如同清風明月一般的心境。

    

得失心太重的人,如果得不到所要的,心中的渴望如火一般煎熬;如果失去了,又彷彿掉落在萬丈的冰谷中一般。在追求獲取的路上,每天汲汲營營,不得休息。認真思量,還不是受了塵世名利的趨使。若能拋卻諸般紛擾,胸中的火自滅,冰自溶,便能活得安然自在。

    

明月清風無處不在,就像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最清明的本性。心懷鄙吝的人卻見不到這無處不在的明月清風,因為,他的心眼已被鄙吝的烏雲所遮住了,他的身子也躲在鄙吝的蝸牛殼中,感受不到這自然無偽的氣息。難道是他的天賦不如人嗎?或者是他沒有這麼美好的本性呢?實在是因為他不肯放下心中的鄙吝啊!

生活的藝術

種兩頃附郭田,量晴較雨;尋幾個知心友,弄月嘲風。

    

在城郊種幾塊田地,計算著晴雨和氣候的變化。交幾個知心朋友,玩賞明月清風,欣賞彼此的文章。

    

若想過自得其樂的生活,這不失為一個好方法。種田則衣食無憂,有知心則心不寂寞。弄風嘲月,是一種遊戲的態度,如果抱著遊戲的態度去種田,自然可以自得其樂。

    

這種遊戲的態度並非隨便或荒怠,而是一種不執著、輕鬆的心情。以這種心情交朋友,欣賞幾篇美妙的文章,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反之,如果以緊張的心情,去推算氣候的變化和討論文章,那麼,種田和看文章都成為苦事,而明月清風反成為累人的東西了。

    

趣味往往建立在距離上,如果利害心少了,距離便不那麼緊迫,就可以用一種藝術的態度去生活,因而趣味盎然。 


推薦閱讀:

【生活中如何修行? (一) 四件寶】小武同學
「和大V來往也不能放鬆警惕!」「對,即使那人是我……」
生活 | 吃藥也分性別年齡?葯可不能再這樣隨便吃了!
美在生活(六篇)
【生活在別處】No.90 出走四國·瀨戶內海 | 膠片的味道

TAG:生活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