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需要「被看見」,父母要學會「不評價」
每日 7 點,文化早餐 ? 點擊
讀 史
關注 / 置頂公眾號 |
博文 |
通識 |
知古 | 鑒今
| 有品有趣 |
在中國家庭里,控制隨處可見,
並以很多種形式出現,批評,指責,讚美。
我為你好,你是媽媽的全部.........
信任只有一種,我關注到了你做的,我信任你做的。
1
經常被讚美的孩子更擔心失敗
經研究發現,「讚美」孩子並不總是有好處。有研究者讓不同的孩子解數學題。解完一組簡單題目後,研究者給了每人一句反饋。
對一些孩子讚美他們的智力:「哇,你太聰明了!」而對另一些孩子信任的說出他們的努力:「你剛才很用功。」
然後,研究者給孩子們更困難的一組題目。
因為聰明而受到讚美的孩子會更擔心失敗,他們傾向於完成難度較低的任務,遇到困難更難堅持,易焦躁,甚至表現出自尊水平的下降——讚美他的天賦,居然會打擊自尊。
乍一聽這與我們的直覺相反。
但細細一想,又很符合我們的經驗。
雖然讚美讓人舒服,但它仍然是一種評價。它把人捧到極高處之後下一個結論。
這個「結論」很可怕。
當我們受到讚美之後,我們常常害怕自己配不上這種讚美,會為此平添不少壓力。
出於壓力,我們會更願意重複相同的工作:既然我這樣做了就是好的,為什麼還要冒險去嘗試更多的可能呢?
更嚴重的情況下,我們乾脆什麼都不做。
「你們都誇我文章寫得好,但我也不知道是如何好法?我怕再寫下去就會露怯。」
我們用放棄來回應讚美。
如果對一個小孩說:「哇,你這幅畫太美了!」或者誇一個孩子下棋贏了:「你是小棋王!」他會很開心。
但再讓他畫一幅或下一局,他可能就會躊躇。
2
讚美比批評更需要謹慎
生活中,人們一開口總是忍不住評價。用「不評價」的方式講話,似乎不太容易。
評價接近於一種定義性的表達。對於它,你只有接受或者不接受,但很難有更多延展性的探討。
如果是現實的交流,很可能造成冷場:你都已經下結論了,我們還說什麼呢?
從這個角度講,讚美甚至比批評更容易終止一個話題。
批評好歹還可以反駁:你說我不好,我不同意。但是讚美怎麼辦呢?反駁也不妥,但承接下去又沒有再討論的餘地。
大家聊得好好的,我突然來一句:「我覺得大家都很好,很好,很好。」這會讓場面的氣氛暴冷。要繼續聊,只有忽略這句話。
學會「不評價的交流」3不評價的交流方式只關注具體發生了什麼,而不是進行抽象的判斷、定義以及對人的褒貶。
一個不評價的老師,會這樣問學生:「你最近常常不做作業,發生了什麼呢?」
而一個評價性的老師則會說:「你最近怎麼老不做作業?」
前者是在關心一樁事件的發展過程,而後者就只是在訓誡。
後面這種情況下,老師根本不在意理由。他只關心對學生的定性,而這件事他已經做到了,「承認吧!你就是個差學生。」彷彿是這樣的潛台詞。
可以嗅到明顯的拒絕氣味。如果你是這個孩子,只要低頭認罪就好了,什麼都不用多說。
通過前一種表達方式,我們則會更接近事件的真相。
也許這個學生遇到了一些麻煩,也許他最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或者他在用這種行為傳達某種態度,或者還有其它的什麼可能。
當我們採用一種非評價的立場時,就等於為這些信息的流通創造了空間:「說吧,讓我看到它,我對你經歷的這些事感到好奇。」
這是一份信任,你無須辯解,只需要單純地描述你的經驗就好,這就是我們此刻關注的。
3
孩子需要的只是被看見
通過不帶有評價的交流,我們在做一件事:描述經驗本身。經驗的描述看上去最簡單,但往往也最有力量。
對於事物的認知和相互確認,遠遠比哪怕挖空心思給出的「讚美」更能表達出重視。
對畫畫的孩子說:「這是你畫的山,這是河水,啊,河水裡有一隻船,船上這個人是在釣魚嗎?哈,你還給他畫了帽子!嗯,你在這邊畫了一個太陽,這邊畫了一個月亮,那是白天還是晚上呢?」
——你注意的是具體的過程。這些話里沒有褒貶,但他們會感到自己做事被看見了。
他們會樂於跟你討論,也會更有興趣繼續做下去。
來源:科學家長觀、現代教育報
.
End
.
? more ? 更多文章點擊直達 |
中國100大姓氏圖騰大全,看看你的姓氏圖騰長啥樣?
絕文:4000漢字無一重字!只學一篇韻文,便識天下漢字
莊子與鳥:你之蜜糖,我之砒霜
精選好物
喜歡的朋友一定要 贊 哦 ! |
推薦閱讀:
※明朝人評價清官海瑞:盡忠如螻蟻 盡孝似禽獸
※佐久間象山評價
※「無痕德育」評價如何,孩子們最有發言權——
※「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哪位開國上將獲毛主席最高評價
※清朝末代攝政王載灃評價民國兩次復辟:胡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