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丨不會上網的六億中國人,都在做什麼?

本文來源於新周刊(ID:new-weekly)

作者:王富貴

截至2018年6月30日

中國網民規模

已達到

8.02億

互聯網普及率為

57.7%

官方發布的第42次

《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指出

我國已成為

名副其實的網路大國

擁有

世界最多的網民數量

最豐富的移動網路應用

同時,工信部也表示

過去五年中

中國已建成

全球最大規模的寬頻網路

互聯網經濟走在世界前列

天天把

「互聯網毀了生活」

掛在嘴邊的那群人

大概只能做到把手機放下大半天

睡前還要打開微信運動

看看自己佔領了多少個朋友的封面

8億網民里,喊著要

「逃離網路」

者眾多

卻鮮有人在意圍城之外

另外42.3%的人

正經歷著怎樣的生活

是不是

正盼望著使用互聯網的便利

互聯網改變中國,但這場巨變

也不該將

如此龐大的一群人拋下

更值得深思的是

即使他們勉強追上了

互聯網這班快車

購房、教育、投資、醫療

生育、養老、就業……

其他的車,他們

還擠得上來嗎?

或者說,在這些領域裡,會上網的我們

是不是也成了

被落下的一員?

/三和大神們應該算在八億網民之內

但他們的生活,除了網路一無所有

《三和人才市場:中國日薪百元的年輕人們》劇照/

/另外42.3%是誰?/

數量如此龐大的

非網民

究竟是怎樣一群人?

通過數據,我們能知道個大概

通常,

嬰幼兒、老年人

以及一部分殘疾人

會被歸為

沒有互聯網使用能力的群體

2010年進行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

0—15歲的青少年數量為2.2億

60歲以上的老年人數量為1.7億

而目前,中國殘聯公布的

我國殘疾人總人數為8502萬人

/盲人使用電子產品,難上加難/

然而,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發展到2018年

低齡和高齡網民大規模增加

15歲和60歲已經不再是網民的

年齡邊界

即使拋開

低齡、高齡人群和殘疾人群體的交集

以及殘疾人群體中

部分人仍有使用網路的能力不談

這42.3%中

仍然有

大約一億人遊離在統計之外

這一億多的正常人

可能生活在中部、西部的

極度貧困地區

也可能生活在

繁華都市的角落裡

每一天都

貧困線

上下徘徊

不知不覺成為21世紀中國網路時代的空白

最近受到熱議的紀錄片《最後的棒棒》

把鏡頭對準了重慶一批出賣體力的搬運工

——在當地方言里,他們被稱作棒棒

逼仄的出租屋,勞累的工作

微薄的收入,對他們而言

使用手機上網無疑是

奢侈

而這部紀錄片的拍攝時間

是距今不遠的2015年

和我們的日常想像不同

在貧困區和鄉村以外

城市底層的貧困人口

也是

無法被忽視的一群人

/電影版《最後的棒棒》劇照/

「你們村沒通網啊?」

這句網路上的流行語

對於他們而言,可能是

真實存在的

/互聯網改變中國

但有2億人被拋下了/

1999年,有人辦了一場名為

「72小時網路生存」

的測試

志願者被要求在只有

網路、電子貨幣和一些現金的情況下

足不出戶,生活三天

沒吃沒喝,甚至連被褥都沒有的情況下

志願者范紅軍嘗試

在網上購買食物和被褥

但卻被告知要出門匯款

最後,他只能吃

唯一能從網上叫來的豆漿油條充饑

把窗帘蓋在身上取暖,勉強度過了72小時

/依賴網路的人早已無法想像:

沒有網路,如何生活?/

2016年上海國際信息消費節上

為了紀念十七年前那場測試

有志願者參與了相反的

「72小時無網路生存」

測試

沒有任何網路的三天里

志願者經歷了

比「水逆」還可怕的三天

生活處處受限

,常常遭遇寸步難行的尷尬

十七年間,網路已經和都市生活緊緊捆綁

而農村電商成了各大平台的新大陸

在今天脫離網路生活

就意味著你要

忍受日常生活中

成倍增長的不便

在重度互聯網使用人士眼裡

網路早就實現了全覆蓋

要憂心的問題是

如何不被網路綁架

月薪過萬的白領一邊自嘲

「無產中產階級」、每到月底必成「赤貧」

一邊調侃快手上的土味青年

和剛用上冒牌彩電的拼多多一族

我們總以為自己

已經看見了

足夠多元的網路生態

以為拼多多里真情實感的買家秀

快手上農村背景的「社會搖」青年

就是

「被摺疊的中國」

/「滯銷爺爺」的照片被網路上的商家大量盜用

利用同情做營銷,但老人對此一無所知/

但事實上,還有一大群人

被排除在了網路之外

2017年8月,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稱

全國4G人口覆蓋率已經達到

98%

移動網路覆蓋率全球領先

我們依舊承認,互聯網改變中國

我們再

鄙視

短視頻app的不健康生態

小鎮青年也能在上面收穫百萬粉絲

我們再

看不起某些平台假貨橫行

也難以否認從上面買到

第一台彩電的農村用戶笑逐顏開

不久前,數碼圈對拼多多上出售的

一款叫做「vivi」的手機開啟了

群嘲模式:

這款售價四百元的手機

無論是名字、外觀,還是所宣傳的功能

都和售價幾千元的中高端機型

無限接近

/在很多人眼裡,能上網的手機是奢侈品/

可任憑網友如何嘲諷

這款手機的

銷量還是節節攀升

——低廉的售價讓它成為

不少人擁有的第一台智能手機

有了它,就可以接觸

網購、網路地圖、外賣等等互聯網服務

連一部vivi都買不起的那群人

自然只能和互聯網絕緣了

/被消音的群體,盲區後的中國/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指出

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

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958元

這意味著

處於我國收入最底端的20%的人

人均可支配

月收入不足500元

相當於每人

每天只有16元可供支配

這龐大的20%顯然無法將錢

花在

智能手機、網費的支出

在他們眼裡

vivi手機的價格還那麼低嗎?

/目前在拼多多平台搜索vivi,已無結果/

在網路上,有山區扶貧經驗的人

留下自己的見聞:

重病的壯年男性被用門板抬到醫院

舉全村之力只能湊出200元醫藥費

因為

從未見過體溫計

而把醫務志願者分發的水銀體溫計

當成藥品打碎飲服的人……

當我們目之所及處都是

「中國的移動支付領先全球」

「國外連叫外賣都還要打電話」時

還有人

不知網路為何物

而且他們的數量以億計算

/很多離不開手機的人,以為人人都離不開手機

——但太多人連手機都沒有/

第42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

「互聯網+政務」

成為中國互聯網發展成果的重要部分

超過4.02億網民通過網路政務服務辦事

通過網路表達訴求、討論利益相關的社會議題

就這樣,北上廣白領一個月焦慮四次

屢試不爽,每每都能收割10萬+

而諷刺的是,問答社區知乎上

2016年6月提出的問題

「當下中國沒有接入互聯網的地區的

人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至今依然是0個回答

那亟待改變的20%

因貧窮而失語

在互聯網語境下

「消失」

讓人難過的是

這個被消音的群體對改善生活的訴求

比不斷抱怨生活的人們中的任何一個

都要

強烈太多

本文來自新周刊微信公眾號。《新周刊》創刊於1996年8月18日,以「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為定位,享有傳媒界"話題策源地"的美譽。關注新周刊公眾號(id:new-weekly),每天了解最新銳的話題和生活方式。

APP新功能暴露你懶又忙

遊客留言簿爆笑似段子集

第一次吃非家鄉口味月餅太窒息


推薦閱讀:

前任,我為什麼愛過你那樣的人?
【對號入座】你練氣功為什麼會產生偏差
給對象發消息說:我家床塌了,可以去你家睡覺嗎?他會是什麼反應?
靠什麼來修復身體先後天的不足
爸老了,我能為他做些什麼?

TAG:中國 | 中國人 | 上網 | 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