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以儒做人,以道養生,以禪清心

以儒做人,以道養生,以禪清心,以墨盡責,以法為基,以兵入市。

孔子和孟子,從道德到政治,一方面樹立了偉大的人格理想,另一方面又設計了系統的政經制度。他們的思想邏輯就是要求先做人,然後才能做事,做好人,才能做好事。用儒學的術語,叫做「內聖外王」。

朱熹所謂《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遵循著這個邏輯。因此儒學實際上是從倫理到政治,是一種倫理政治學。

一切都圍繞著做人,做有道德的人展開,因此人生境界的追求也就成了儒家的核心訴求。

以儒做人要求我們既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又要踏踏實實地做事,孔子告訴我們「下學上達」。

我們平日的學習都是下學,看似很平常,但是只要堅持這個下學,你的知識水平、文化品位、道德境界就會潛移默化地不斷提高,也就是不斷地實現上達,不斷接近那個理想。

有句話說得好:把一切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一切簡單的事做對就是不簡單。平凡中有不平凡,簡單中有不簡單,用《中庸》的話說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

商湯王的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就是以儒做人的基本要求。

積極的、樂觀的、昂揚向上的人生態度,直接地培育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易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總是能從剛健運行的宇宙得到啟示,得到鼓舞,從而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地執著於自己的事業和理想。這句話同樣是幾千年來激勵著中華民族的偉辭名句,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文化觀,成為中華民族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儒家的智慧,主要體現為一種太陽的精神。

道家精神就是月亮的精神,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知足常樂、韜光養晦、柔弱勝剛強、不為天下先、無為無不為。多少人生智慧蘊藏在道家不露聲色的謙卑中,這種謙卑就像無聲呵護大地的月光。

你看那月光,多麼溫柔,多麼含蓄!日月交輝,儒道互補,是中國的一大智慧。儒家和道家的互相補充,就像太陽和月亮交替運行,就像乾坤一體,陰陽互攝,剛柔相濟,虛實相生。

儒家風骨和道家氣象,入世和出世,有為和無為,兼濟天下和獨善其身,慷慨悲歌和憤世嫉俗,身在江湖和心存魏闕,那樣奇妙地相得益彰,組成了中國智慧既空靈又豐實的壯觀畫面。

境界無邊,禪修五心:

1.

慈悲心

慈悲心其實是一種關注人間的崇高情懷,類似儒家講的道德心。禪家講「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2.

平常心

平凡中有偉大,這就是禪的開悟。因此禪宗又講平常心、平常事。普願和尚說「平常心是道」,「隨所住處恆安樂」;

3.

清凈心

「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就是以禪清心的境界。慧能:「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4.

自由心

培育自由心,就是要掙脫名韁利鎖,跳出十丈紅塵,實現超然的精神境界。實現這個精神境界,用佛家的說法,首先要能夠捨得,能夠放下。捨得什麼?佛家說:「內舍六識,中舍六根,外舍六塵。」

5.

自然心

李翱讚頌葯山的詩極有禪宗氣象:

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笑一聲。

最高的存在都通往自然。老子告訴我們「道法自然」,儒家也講「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你看那天地萬物的存在,都是那樣的怡然自得,春夏秋冬的交替、季節的謳歌和人的嚮往自然的心,合成了一首美麗的生命詩篇。

禪宗力求實現自然的生命境界,和儒、道的追求異曲同工。蘇東坡有首《觀潮》詩,特別能幫助我們理解禪宗的自然心: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來無餘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禪的自然心,體現為人生的順其自然,所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順其自然就是遵循自然規律,好像空山無人,水流花開。

禪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命境界,一種特別有情味的活法兒。離開生活沒有禪,禪又使生活真的有意義,有價值,讓我們在喧囂不堪的名利場中時時出來透透氣,靜靜心。

一顆慈悲心,會讓你的人性放射出佛的光輝,令人間溫暖無比;

一顆平常心,會讓你甘於淡泊,隨遇而安;

一顆清凈心,會讓你心平如鏡,神清氣爽;

一顆自由心,會讓你得大自在,處處無礙;

一顆自然心,會讓你道通天地有形外,回到生命本源,獲得最美的安頓。這樣你才能戰勝人生旅程中的迷惘與虛妄,自由地、舒展地、快樂地生活。

推薦閱讀:

古訓;十富十窮,十多十少,十無益。
收藏丨經典古訓,聽古人教治學、談處事
女孩:嫁人前必看的十條古訓
古訓 十富十窮 十多十少 十無益

TAG:養生 | 做人 | 古訓 |